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让绿水青山映照乡愁
2019-09-02卫民
卫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日益加剧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秸秆焚烧以及工业污染等,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农村环境现状
村民居住环境是与其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但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现在很多农村开挖的灌溉水渠,变成了生活废水和垃圾倾倒场所,因为水体富营养化、倒入垃圾和生活污水、而变得污染严重,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复返。居民的粪便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到河里更加深了水污染。在小河里随处可以见到漂浮的塑料袋、腐烂的鸡鸭尸体和各种生活垃圾。
此外,村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而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更是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周边也开了一些小工厂。因离城镇较远,监管不力,使得这些工厂大量的排放废气影响了环境质量。此外,农民焚烧秸秆严重也使得原本就受到污染的空气中,更是增多了二氧化碳粉尘颗粒,农村空气进一步恶化。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分析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因为资金的欠缺,治理的工作走上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和传统陋习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农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农村环境治理思考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保护环境的力度,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制理队伍、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环境友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加大村镇规划和实施力度,从设施和制度上解决污染。应把生态村建设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做好村级生态规划。在规划中要把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纳入到公共建设中。按照农村现实条件,分步实施,首先要从解决垃圾和污水处理入手,加快各村镇的污水处理建设。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抓好农村卫生保洁制度,抓好生态文明村试点,逐步推开。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规划要求的日期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大力推广“猪、沼、菜”,“鸡、沼、鱼”,以及连片建设大型沼气池等粪便清洁处理模式。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工作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
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严禁焚烧秸秆,严禁将秸秆随意推入河中。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養畜及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依法防治污染。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有关法律对农业环境的保护规定,一般比较原则,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和有效实施。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使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真正纳入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