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发展

2019-09-02士心

中小学德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校长学校

士心

汪均裕,广西桂平市浔州高中校长,特级教师,广西“国(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2018年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编写并公开出版辅导教材《中学考点专题突破 高中政治常识》《名师伴你行》等。

2019年高考,浔州高中又一次喜获丰收,毕业生大面积考入重点高校就读,“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又一次得到印证,获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一时间,校长汪均裕又成为当地业界热议的焦点。同行们有好奇的,有祝贺的,有取经的。对此,汪均裕一笑置之。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告诉他,教育的成功规律和其他行业一样,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就一定能走到成功的站点。这些年来,汪均裕正是靠着对人本教育的坚定信念,坚守教育里的辩证法,带领一所所学校开创出办学新局面。

时至今日,汪均裕校长已是一位有着29年从业经验的“老”校长,不但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而且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无论是在当年的桂平市实验中学、桂平市第三中学,还是在如今的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汪均裕校长都坚持秉承“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全地发展”的教育哲学,立足现实,从“人”出发,探索出一条条让人称道的教育发展新路。

以人为本:着眼于每个人的成长

2017年秋,桂平市浔州高中的校园里多了一个身影。他时而漫步,时而沉思,仿佛在探查着这个校园的秘密。这个身影正是刚调来不久的汪均裕校长。原来,来到浔州高中后,汪校长总觉得这个校园里似乎少了些什么,后来他意识到,原来是少了一些供学生看书、交流的设施设备。很快地,校园的树荫下及校道旁就出现了许多石桌石椅。从此,学生们不再只埋头在课室里,而有了更多学习读书的空间,校园里讨论问题、交流方法的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

不久之后,他发现教学大楼的电压经常不稳定,教室里的光管经常忽暗忽明,有时还断电,给师生学习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一番了解后,汪均裕校长才得知,原来是学校与供电公司间的采购手续还没处理好所致。经多方协调、沟通,这一问题终于得到完满解决。对此,汪校长多次在学校行政会上强调,教育无小事,创造一切条件为师生学习、工作及生活提供保障,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义。

在他看来,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师生双边人际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在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的关系中,学生是中心,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如此才能达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建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教育是方向的引领和潜能的挖掘,而不是要我们去‘创造新人,因为人生而有异,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培养教育,所以,教育的首要原则是因人而异,以人为本。”汪均裕校长有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本地教育实际和生源基础异常熟悉,因此在建立自己的办学理念时有清醒而理智的认识。

桂平地区并不是经济发达区域,也非传统教育强区,任何不切实际的教育思想的“拿来主义”,在这里都可能“水土不服”,因此,结合本地校情学情建立合适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汪均裕校长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中,都没有好高骛远地让学生追求脱离实际的目标,而是坚持让学生学会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发掘他们的素质亮点,培育他们的优势思维,为他们将来求学或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在他看来,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教给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育学生不迷信、不盲从,勤于思考,做有主见的人。

“我所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其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确立永不满足现状、积极开拓未来的意识和勇气,成为勇于进取,充满闯劲的人。”汪均裕校长不但这样培养学生,同时也这样建立教师队伍。

正是秉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这些年来汪均裕校长大力发掘学校、教师和学生潜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建立了一支支高效团队,培育了“明理、睿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引领师生从优秀走向卓越。

“学校应该像一个美丽的公园,要有湖泊,也要有草地,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灌木和鲜花,因此,我们的高中教育既要有精英教育,也要有普及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这是我们坚持人本思想育人的理念前提。”汪均裕校长“现实”而富成效的选择,让师生们获得长足发展。

因材施教:用辩证法和方法论育人

每天傍晚,都是浔州高中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此时的运动场上,学生们跑步打球,音乐室传出悦耳的歌声,舞蹈室里一群“天使”翩翩起舞,演讲社里一个个慷慨激昂……这是汪均裕校长刻意打造的“浔高景象”。

当初,他初到浔州高中时发现,校园内缺少让学生发挥兴趣特长的场地和空间,于是特意增置了一批器材,在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活动。之后,他大力倡导开设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全力挖掘学生潜能、发现学生特长亮点。

汪均裕校长多年从事政治课教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长期学习和教学体味,让他在看问题时总是持着辩证的眼光。在他看来,所谓的“学困生”“后进生”都是片面的评价,没有用全面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此是不科学的评价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天才与弱智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智力正常,且相差无几。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权利获得发展的可能与机会,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尤为重要和关键。”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汪均裕在看待那些“不一样的”孩子时总是带着正向的欣赏的眼光。

当年,汪均裕初到实验中学任校长后,总会见到有二三十个学生在放晚学后在校道上练街舞,许多老师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学生“不务正业”。汪均裕在几番观察后,发现这些孩子是真正热爱街舞,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于是,他在又一次观看他们的训练后,给予了响亮的掌声,肯定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是正当的、阳光的、健康的,并表示只要不影响课堂学习,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及老师的生活,都会予以支持。后来,汪校长还让音乐老师参与进来,给他们以专业的指导。在那年的元旦晚会上,这些孩子还登上舞台,给同学们带去了精彩的演出,赢得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这些孩子可能学习并不都好,但你不能阻止他在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作为教育者,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价值‘生长点,这比考100分更为重要。”汪均裕校长的开明和包容,让这些“不务正业”的孩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正是这种方法论上的育人思路改变,让汪均裕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都变得充满人性的温暖。

汪均裕校长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29年,在多年探索中逐步形成了 “清新活泼、开放自主、双边互动”的教学风格。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妙趣横生,欢声笑语不断,让学生们倍感亲切。

而辩证地看问题,科学地使用适合的方法,让汪均裕总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甚至同一个学生支配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也不止一个——这就是动机的多元性。教师要多方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准确洞察其学习动机,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汪均裕校长介绍说,比如对‘学困生这些‘另类的孩子,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动机,因此教育的重点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事实上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困孩子的学习动机只能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因此,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此时间一长,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进一步被激发。”

因此,无论作为校长还是教师,汪均裕总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此相应地,他在评价学生时,总是更为重视过程及手段,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自信,进而提高学习动机。

“只有给予正确的评价方法,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审视他们的多元智能的综合成长,我们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据此反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学、训练和激励,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张扬个性。”汪均裕总结说。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浔州高中的老师们都认识到,任何教育评价都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次“加油”,都应为学生坚定目标和向着目标前行提供动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他们已习惯于不过分强调“等级”和“成绩”;在平时评价中,把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激励融入到过程之中。他们特别尊重事实,避免成见,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表现、日常行为表现、成绩表现都区别看待,不一好遮百丑,也不一丑遮众好。而对那些学困生或后进生,他们坚决摒弃“一碗水看到底”的悲观态度,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基础和美好的未来。

如此因材施教,辩证育人,让浔州高中的每个孩子都能昂起头来“走路”。

严宽并济:在“改造”中求发展

汪均裕校长来到浔州高中后,一度发现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学生自觉学习观念也不强,于是实行了一个新的管理方式——值周班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每周安排两个值周班,对课前考勤、自习纪律、校园清洁等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如此让学生真正参与学校管理,既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又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体会到老师的辛苦,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如此一来,教师的管理任务少了,相对的时间就多了。作为教书育人者,对这多出来的时间自然会善加利用。“在管理上减压了,在学习上就要加压。”汪均裕校长认为,教师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业务上就要精益求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担此重任,就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核心素养。为此,汪均裕校长发挥自身引领作用,通过课题引领、榜样示范、定期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们的业务技能,使他们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作为当地名师,汪均裕校长主动承担了桂平市、贵港市的多项培训任务,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优秀教师全区巡回教学、边境县市支教讲学活动等。通过“火树银花”汪均裕特级教师工作坊引领本地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并特地吸纳农村高中教师加入到“火树银花”特级教师工作坊来学习、培训,通过教育扶智的方式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汪均裕校长同样坚守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加强管理、严格落实,一方面务实包容、充满人性。这些年来,汪均裕校长一直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校振兴发展统一起来,增强奉献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管理,严格规范教师行为;注意发挥激励竞争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坚持情感管理,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和自我成长,努力为教师解决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在浔州高中,有一位师生们心目中共同的“女神”黄丽老师,黄老师不但容貌姣好,心地善良,而且业务精湛,对英语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多年来担任贵港市英语课专家组成员。在她的“调教”下,好多英语学习有“瘸腿”现象的尖子生弥补了学习缺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其中2017届的小吴同学更成为了高考状元。小吴同学原来英语成绩较好,但不拔尖,尤其阅读能力不强。黄老师抓住其思维弱点,跟踪指导,让小吴同学的阅读能力大为提升,高考时考出了140多分的佳绩,顺利考取复旦大学。

在浔州高中,像小吴同学一样幸运的孩子不少,他们经过黄老师的悉心指导,英语成绩普遍大幅提升,在高考中考取理想成绩。这些年来,黄老师在“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守“让每一个学生在浔州高中都有收获”的信念,对有潜力的孩子勤力挖潜,对一些成绩“临界生”进行词汇“攻坚”,最终让他们每个人都获得进步。与此同时,黄老师自身也不断成长,获得了众多荣誉。最近还加入了广西“火树银花”特级教师坊,与自治区内的其他名师一道,踏上了专业成长的更高平台。

“黄老师的成长并不是偶然的。在当前教育的大好形势下,青年教师只要愿意立足现实,安心乐教,把个人发展与学校愿景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职业生涯。”对于黄老师的成长,学校给予了倾力的支持。这也是汪均裕校长倍感欣慰的地方。

作为名师,汪均裕校长坚信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绝不能带出理想的队伍、创建出理想的学校。所以他总是强调,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志存高远,把实现师生健康幸福的人生作为治校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把学校的未来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如此积极构建基于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共同愿景”,把校长的理想转化为全体师生的理想,并引导他们一起为之奋斗。

为此,他特别注意发挥自己作为当地名师的专业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在繁重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余,主动与学校年轻教师结成对子,引领他们的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他倡导推出了“四大工程”,即“激励”工程——激活教师的事业热情,“师德”工程——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充电”工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名师”工程——打造学校名师品牌,使学校教师团队总体素质全面提高,形成了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中坚的师德高尚、学识精深、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可靠保障,学科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学校办学一日千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汪均裕校长推崇的人本教育理念,正在激励、唤醒和鼓舞着每一位浔州高中的师生快乐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健全发展——每一位师生都不落下,每一位师生都能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校长学校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