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综述:影子银行的经济后果

2019-09-02赵心珩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影子融资银行

摘要:近年来影子银行在国内外得到大规模发展,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影子银行产生的经济后果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对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影子银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经济后果

一、引言

影子银行,顾名思义是一种相对于收到各方监管较多的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仅受到较少的监管甚至未受监管的一种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概念雏形为高杠杆化的非银行融资渠道以及工具等,在2007年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McCulley提出。之后由众多专家规范定义为游离于传统银行系统之外的类银行活动,基本不受到相关监管或只受到轻量监管。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影子银行的规模在国内外逐渐扩大,体系的成熟度也日渐完善,其中最为发达且最具典型的影子银行体系为欧洲和美洲,占全球影子银行总量的70%。同时影子银行凭借其高收益和高灵活性的特点在国内逐步发展,占据了我国贷款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有人指出,影子銀行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相当的影响后果:从宏观来说,影子银行促进了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关联,使流通的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推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和融合,优化现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结构,充分发挥了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作用。从微观来说,影子银行的出现突破了传统银行的某些束缚,满足了客户对于传统金融产品的新需求,将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空白进行补充,形成了与传统银行的良性互补关系,可以推动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效率。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非监管的特点,将大量处于表内的银行资产移至表外,提高了银行资产处置的风险,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也大大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都有客观的影响性,在现阶段很有必要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后果

(一)促进利率市场化

就目前而言,中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状态,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导致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较低。其中,政府利率管制所带来的金融抑制是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Dang et al(2014)研究指出存款利率在中国银行的普遍利率管制使得存款者和使用者利益受损,迫使存款理财者将目光转向传统银行金融工具以外的投资手段,促进了理财产品的扩张,导致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同时,Barth et al(2015)认为利率管制使得可以弥补利率低下的影子银行业务出现并扩散,因此利率的非市场化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杨灵修(2012)等人发现,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反映了金融市场在应对管制状态下的自我调整。在当前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存在向上偏差时,融资需求者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增加,进而将融资需求转移到非传统正规的金融机构,解决了一部分的融资问题(曲昭光,2018)。黎友焕、郑茜(2015)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已使外币存贷款和部分银行市场中实现了局部的利率市场化,对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合理调整相应资源分配等问题,影子银行的存在有重要的意义。张嘉明(2017)认为将部分体系外的影子银行资金引导到收益率更加市场化,保障更加完备的规范银行体系,使银行强化风险定价机制,促进市场化的业务产品定价,有利于扩大银行存贷款等利率的浮动范围,逐步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二)促进宏观经济增长

影子银行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日益成熟产生的特定产物,在市场经济增长的促进影子银行的渠道和方式不断变化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发展也在相应地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徐俊辉,2013)。黎友焕(2015)在研究中指出,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管日趋严格,传统商业银行可以提供的工资规模大幅减少,这样一来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的出现,可以在保持总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社会的信用融资供给量,与商业银行形成互补,解决了社会资金非高效,非合理的使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Claessens et al(2012)提出,影子银行是不同于传统资本市场或商业银行的存在,因此它可以发挥有别于两者的金融中介功能,可以为金融市场带来持续的经济学益处。沈悦(2013)利用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影子银行存在长期稳定的促进关系,影子银行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深化了金融市场的经济发展。Fein(2013)认为,影子银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创新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璐(2016)通过研究2002-2013年中国GDP与影子银行发展规模的变动关系,发现自2008年以来,影子银行规模与中国经济增长为同趋势变动,并且与社会产出缺口呈反方向变动,说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填补了产出缺口,对宏观经济增长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三)影响货币政策实施

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传统货币政策调控之外,因此对传统的中央货币的调控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贷款人和部分中小企业将融资需求转移到影子银行体系中后,影子银行金融机构的可贷出资本成本迅速上升,并超过正规金融机构成本,此时影子银行机构相对传统银行金融机构的替代作用消失(崔百胜,2015),并且由于影子银行机构为出于保持及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会采取措施保持初始贷出资本成本不变,因此会短时间地降低贷款利率,影响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曲昭光,2018)。在货币政策传导性方面,裘翔(2014)的研究表示,影子银行的贷款利率等条件会随着央行的加息反而降低,刺激高风险投资人增加杠杆,削弱了中央意在抑制投资的货币政策目的,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李波(2011)认为影子银行扰乱了中央货币政策性工具的效果,例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等,使社会经济数据失去真实性,影响政府对未来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程度。王增武(2010)认为影子银行的存在会增加中央对货币数量的宏观调控难度。在这一方面,黎友焕(2015)也从影子银行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限制的特点出发,得出我国对于目前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程度缺乏足够的统计信息,限制了央行能够掌握的影子银行数据资源,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伍戈(2011)和郑茜(2015)分别从货币流通速度和信用创造的角度,讨论了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对于货币调控和货币供应量的潜在影响,令传统货币政策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吴智华(2018)通过金融建模系统性解释了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目前形势下的最优货币的参考政策。

(四)加大金融市场风险

影子银行模式自有的隐蔽高杠杆操作等内在风险,为正常的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对国外的研究中,Baily(2008)认为影子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保持高杠杆操作,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又加上业务鲜于处在监管中,极有可能放大流动性和安全保障的缺乏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威胁到整个市场体系。同时易宪容(2009)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影子银行的崩塌,是无限扩张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消失。相比之下,国内的影子银行虽然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别,但影子银行的高杠杆,少监管等特性是相同的,并且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还未成熟,国内影子银行也存在着潜在的内在风险。何德旭(2009)认为在影子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相互影响的稳定关系中,影子银行体系的自我资产价格下跌强化和系统性风险会危害这一稳定性,造成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8年的报告中指出,影子银行带来的信贷额不健康增长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变得脆弱,并有随着信贷数额增加而严重的趋势。Pozsar(2011)提出,影子银行的参与人一般都为资金链充足的投资机构,它们由于自身的优势能对风险做出更迅速的反应,对即将发生的风险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他们往往可以果断地抽离资金,并带动关联投资者,形成羊群效应,扰乱正常的金融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挤兑危机,资产价格压低,对投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龚明华(2011)指出,现有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界限日渐模糊,影子银行的表外资产和传统银行的表内资产各自存在的风险可能会相互结合,产生更为复杂的风险,又因为监管和防范的程度不足,风险没有实质性的减少。颜永嘉(2014)也认为影子银行固有的脆弱性,是扩散引发宏观的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原因。

三、影子银行的微观经济后果

(一)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国家实行货币紧缩制度,银行贷款门槛提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曹杰(2014)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内的金融产品成本费用少,办理手续简单,能够灵活地缓解中小企业暂时性资金困难的问题,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预期。危晨阳(2019)在研究中发现,影子银行融资相比传统银行有许多优势,包括资本要求低,抵押条件宽松,手续建议灵活等。有效减低交易成本,间接提高了中小型企业的收益。同时给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不同融资所需的融资理财产品组合要求。张开(2017)提出影子银行可以缓解中小型企业与传统银行的信息不对称行为。由于传统银行贷款要求较多,额度较大,因此传统银行很少接触中小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经营状况,与之相比,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贷款人更易发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做出行动消除风险。相反地,肖立强(2018)认为从长期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中小微企业的稳定。聂蓉(2018)也通过数据分析认为民间影子银行的借贷平均年利率高于基准利率,长期发展会为中小企业生存带来压力。同时影子银行与缺乏监管的特点,会为民间信用体系埋下巨大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收益率会加速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与主业的偏离,使部分实体经济企业向影子银行行业转化,打击了实体经济市场。童俊(2017)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影子银行的出现,暴露出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层次和丰富度的缺乏、服务模式的缺陷以及融资结构的单一,并促使商业银行认识并完善此类不足。钟磊(2012)认为影子银行进一步推进了金融机构和产品的创新,解決了金融市场单纯借贷等融资结构单一的问题,为需求者提供诸如小额融资,风险管理,理财服务等多样的服务,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周冰(2012)认为在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之下,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抓住互联网等现代资源进行传统业务创新,将大量存在的社会闲散资金导入到银行体系中,提高社会资源分配效率的同时,影子银行业务的高收益率也为社会投资人创造利益,提高社会总产出。郑茜(2015)提出商业银行组织要进行改革创新,支持金融市场向有能力有资源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开放,建立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银行体系,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开放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散业务风险,防止中小型金融体系阻碍整体金融行业的创新。苗晓宇(2012)与郭昶皓(2018)分别用不同实证方法论述了影子银行将资金证券化的创新优势,以及影子银行有利于建构信贷体制和信用体制互相转化的体系,便于银行更加主动地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三)冲击传统银行经营模式

黎友焕(2015)认为影子银行产品的大规模发展会对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一传统银行收入形成挑战,由于影子银行普遍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对社会资金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入会对传统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打击了传统银行的利息收入数额。崔永平(2018)提出影子银行造成的信贷资金体外循环是冲击传统银行生存的主要原因,传统银行必须进行经营模式的改变,发展内部影子银行,改变单一的利差收入模式,发展多元化产品业务格局。郭昶皓(2018)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与导向作用,多元化盈利模式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市场化打下了基础。此外,李建军(2014),提出中国现与影子银行体系与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在与传统银行结合发展时要建立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其影响现行的金融秩序。

四、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影子银行引发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从近年的分析看,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影响基本产生了积极的经济后果,为现存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创新的方向。但是,现有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影子银行是近期纳入专家们研究范畴的概念,其对于金融市场的长期影响依然需要时间去重点关注和考察研究。第二,在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内部和外部影子银行的发展是否会与供给侧改革形成冲突,这些问题是学者们未来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参考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曲昭光,王湃影子银行体系的微观运行机制、宏观影响及研究方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1):38-45

[2]黎友焕,郑茜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影响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02):93-99

[3]危晨阳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39

[4]张开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7(25):191-192

[5]聂蓉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15):130-131

(赵心珩,东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影子融资银行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不可思议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