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问题探析

2019-09-02赵润孝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产教实体高质量

摘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传统高职教育存在产教融合层次低、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建议通过深化高职产教融合,丰富办学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体经济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我国高职教育开展以来,已经给实体经济领域培养了数量巨大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任,高职教育也处于深化改革的进程之中,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服务尚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就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教育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一)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首先,高职教育能够為实体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自加入WTO以来,受益于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依托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得以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快速推广,保证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完善而成熟的制造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次,高职教育能够为各行各业输送专业人才队伍。实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备精细化、专业化的特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支撑,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正是高职教育的强项。

(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首先,高职教育可以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传统企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职院校拥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实力,通过与传统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可以提升相关企业的技术条件。其次,高职教育可以为实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大多建有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能够为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二、制约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一)产教融合层次低,服务企业渠道不通畅

一是产教融合缺乏制度规范。为了促进产教融合落到实处,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围绕产教融合出台了大量支持性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过于宏观缺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产教融合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难以操作的现象。二是高职教学内容、方法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不顺,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与实体经济需要一定程度上相脱节,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受到严重束缚。三是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活动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补贴数额还很有限,尚难以弥补和覆盖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

(二)教学资源结构性失衡,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一是服务形式过于单一。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方式主要体现为职业技能培训,与实体经济多样化人才需求和先进技术需求不相匹配,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二是高职院校能够切实为产业提供服务的师资力量比较有限,尤其缺少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导致高职院校在向企业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时表现的力不从心。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能够有效调动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引力偏弱的现象,缺乏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就很难提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需求

一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弱。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不仅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而且课程结构中实践性课程科目和课时安排也较少,学生实训的强度不够,造成学生动手能力普遍偏弱。二是学生职业素养欠缺。传统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弱点是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意识和沟通活动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因人际关系问题而难以展现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创新创业能力不强。自从“双创”活动开展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时间较短积累不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短期内难以对微观实体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三、高职教育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办学模式

一是在国家层面从法律和制度两方面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为推进产教融合有序运转提供制度安排。基于当前产教融合的基本背景,立法机关应当就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面对的权责安排、产权归属、利益分配问题等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尽量降低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与此同时,及时修改修订职业教育法中已经过时的、阻碍产教融合的法律条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作为,修改一切不利于产教融合的规定和规章,通过扫除这些制度性障碍,引导和鼓励各类主题积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活动。二是要根据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规律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推进办学模式的改革与授课方式创新,摒弃以往“关门办学”的做法。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产业动态,把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化产教融合创造条件。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拓宽服务领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专业设置领域过窄,能够提供的服务较为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要下大力气重视专业建设,逐步改善专业布局,发挥专业建设效能,全方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和扩大社会服务领域。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水平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尤其要重视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积极拓展各种渠道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创造机会和条件。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服务动能。一方面要把教师社会服务作为一项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制度上对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参与社会服务形成压力,促进和引导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应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结合服务社会的要求优化教师薪资结构,允许教师收取应得的劳动报酬,激发教师服务社会的内在动力。

(三)注重市场引导,培养合格人才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证。要从三个方面对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进行精准定位。首先是准确研判区域经济特点和把握和未来发展大趋势,其次是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实际条件出发,第三是充分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就业诉求,确保从顶层设计上培养计划和社会需要高度契合。二是吸取以往教训,重视并协调好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关系,克服过去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培养兼具三者特点的高度协调一致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共同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区别于社会职业培训的标准化专业性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会更多的会体现出源于上级要求的统一性的一面,而忽视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种过度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常常导致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而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不能满足企业的期望。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时机因材施教主动进行教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习惯和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关键问题与理论创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3)

[2]韩佳圻,郝春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6)

[3]周建松,唐林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4]刘志彪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重点[N]人民日报,2018-06-24

[5]周海英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

(赵润孝,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实体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体钱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