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
2019-09-02唐良平
唐良平
摘 要围绕议题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即活动型课堂教学,它遵循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适应新课标,政治课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议题与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关系,掌握围绕议题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策略与路径,以促进价值导向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 键 词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议题;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基于新课标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们正在探索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教学策略与路径,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凸显“议”的特征,引领学生在价值判断中增进政治认同
围绕议题的活动型课堂教学,其根本特征在于基于主题的“议”的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须设计有意义的、典型的、可以展开思辨活动与社会实践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议”的活动,让学生在亲历自评辨析、分析的过程,从而做出价值判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经济与社会》模块“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议题式”学习活动。
议题: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给农民带来了哪些获得感?
观看视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即“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环节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农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获得了哪些形式的收入?
(2)农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收入分别属于何种收入分配方式?
(3)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还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谈谈你对按劳分配的认识。
环节2:反思知识——明辨是非
(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这一观点对吗?
(2)只有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也只存在按劳分配这一种分配方式。这种观点对吗?
上述课例希望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给农民带来获得感”为议题,让学生在议题式学习活动中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科知识。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结合典型事例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归纳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论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很明显,该课例是要培养学生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但是,课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缺乏认真思考,活动任务基于简单的判断正误,局限于说明是什么、为什么的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很难达成。因此,我们建议教师调整这两个环节的探究与思辨活动设计。调整后的设计如下:
探究活动:
(1)列举视频中农民收入的具体形式,分析其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2)在“三变改革”前,农民主要依靠承包土地获得收入。对比“三变改革”前后农民收入方式的变化,说说它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如何让农民享有更多的改革开放红利?
(3)针对“三变改革”的重要意义,有人认为,我国分配制度要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坚持按勞分配就没有必要了。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新的设计中,探究(1)属于知识层面的要求,但增加了培养学生判断与分类能力的要求;探究(2)对应议题的关键词“获得感”,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开展有意义的“议”的活动;而探究(3)指在要求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做出价值判断与选择,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修改后的教学活动设计,超越知识导向的对话式教学方式,实现了基于“议题”的课堂教学,展示了“议”的特征:即活动的思辨性、价值导向的诉求。随着这一议题式学习活动的展开,学生对我国按劳分配制度有了深入理解,坚定了坚持按劳分配制度不动摇的信念,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自信。
二、承载“学”的内容,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中涵养科学精神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提出,强调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承载具体的学习内容,用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统整、统筹学科知识,不能为了“活动型”而活动。
承载“学”的教学活动其关键在于,活动设计过程中的学科任务能够明确而有效地对接课堂教学内容,即活动设计内容化处理。只有如此,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培养。
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课教学中,教师第一次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议题设计:浔龙河小镇旅游业的评析与建议
活动1:你我辩论:浔龙河小镇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2:你我参与:为浔龙河小镇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上述教学中,学生就“浔龙河小镇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展开讨论,学生有话说但很难围绕“生产与消费”讨论“开发成功的原因”。究其原因,教师没有紧扣学科内容设计活动,因而学生活动很难聚焦“生产与消费”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标很难实现。
于是,教师对上述课例中的“活动1”进行了重新设计:
活动1:你我辩论:浔龙河小镇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方:主要原因是浔龙河的旅游产品做得好。
反方:主要原因是浔龙河的游客消费能力强。
要求:正、反方同学先讨论,再轮流发言,从正、反方的发言人数、辩论质量上评出优胜方。
上述设计中,“主要原因是浔龙河的旅游产品做得好”要求从“发展生产”方面讨论“浔龙河小镇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浔龙河的游客消费能力强”要求从“促进消费”方面讨论“浔龙河小镇旅游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这样就将学习内容很好地嵌入议题式学习活动中。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在第二次上课时,由于活动设计锚定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置身于事件中,他们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全面分析发展生产与促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正方学生提出,浔龙河小镇结合地方特点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小镇经济的发展。反方学生提出,随着经济发展,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愿意在节假日到周边乡村感受乡村气息,时间不长、路程不远、花费不多,普通百姓都可以玩,这说明游客消费能力强,从而推动了小镇经济的发展。教师的这一议题式教学设计,以辩论为主要活动方式,正反方的论题承载学科内容,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路径,从而提升活动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追求“动”的效果,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参与”
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围绕议题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开发学习资源,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或实践,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必须充分尊重高中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为例,本课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它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两个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立足校本实践,将“我为西湖大学立校训”项目活动引入课堂,希望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观等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题设计:校训: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为西湖大学立校训
环节一:全新的西湖大学。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西湖大学相关资料展示,理解西湖大学办学理念和思路,为立校训奠定基础(课前布置任务,由一个学习小组展示“全新的西湖大学”)。
环节二:解读校训之意。通过对一些著名大学经典校训的解读,理解校训的基本要求和其背后的理念及文化(课前布置任务,由一个学习小组展示“校训中的价值选择与文化”)。
环节三:明确校训要求。理解校训设立的一般要求和标准,为下一步立校训奠定基础(课前布置任务,由一个学习小组展示“校训的基本要求”)。
环节四:拟写校训。分组为西湖大学拟写校训,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各小组展示成果,说明所立校训的价值与意义。
环节五:师生校训对话。通过设置“你最喜欢哪个小组撰写的校训,说说理由”活动,让学生进行价值选择与判断,进而师生共同归结与凝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学习目标。
环节六:成果与评价。学生对评定为最好的校训进行修改,然后将其寄到西湖大学办公室;由学生代表组成团队撰写学习动态新闻,提交到学校官微;每位同学都要进行自我学习质量评价与反思,撰写不少于200字的文本,提交至班级学习群。
在这一教学中,除了环节五,其它所有环节都是由学生主导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环节五中,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辨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价值冲突中做出评判,彰显了活动对于价值观形成的作用。环节六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和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可以说,这一教学设计较好地遵循了围绕议题的活动型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动”起来了,并且“动”得有质量。
在小组展示环节,学生们展示了撰写的校训:“精研创新,砥砺奋进”“求知,探索,厚德,担当”“明理创新,笃志成德”,有一个小组还引用施一公讲话题目“磨砺以须,倍道而进”作为校训。这些作品虽然稚嫩,却是学生探索的结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公共参与的价值与意义;在参与校训制定过程中,感受校訓文化的熏陶,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