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后行LC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肝功能、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2019-09-02李瑞周长东
李瑞 周长东
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6%,而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约占10%~33%,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胆总管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 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术式之一,但对于ERCP术后何时行LC术仍存在争议[2]。本研究通过分析ERCP术后行LC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肝功能、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行LC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取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已成功行ERCP术及胆总管取石(术中胆道造影示:胆总管无结石残留),而后根据行LC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ERCP术后3天内行LC术),男18例、女13例;年龄范围33~68岁,平均年龄为49.5+8.2岁;胆总管结石ERCP术类型:单独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者10例、EST+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者16例、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者5例;对照组(ERCP术后3天后行LC术),男20例、女11例;年龄范围35~66岁,平均年龄为48.8+8.0岁;胆总管结石ERCP术类型:单独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者12例、EST+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者15例、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者4例。
二、纳入标准:
1.患者入院后均经腹部B超及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均≤3 cm);2.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或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管肿瘤者;3.签订知情同意。
三、治疗方法
于ERCP术后行LC术,LC术手术过程如下:患者全麻后,建立气腹,戳卡位置采用常规腹部三孔法,术中先探查腹腔并观察胆囊形态及邻近组织情况,然后清楚解剖胆囊三角结构,并确认胆囊三角关系无误后,用可吸收夹夹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后分别予以切断,而后游离切除胆囊,并电凝止血胆囊床,同时将胆囊取出。术后常规禁食水、并予以心电监护及补液等治疗。对照组ERCP术后3天后行LC术。研究组ERCP术后3天内行LC术。
四、 评估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LC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ERCP及LC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差异情况(肝功能指标结果来自我院检验科);4.比较两组患者ERCP及LC术后炎性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情况。
五、实验方法:
ERCP及LC术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并常规处理后保存待检。ELISA法测定炎性相关指标。
六、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卡方检验。α取0.05。
结 果
一、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患者LC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研究组1例发生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1例发生胆漏,2例发生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6%,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三、两组ERCP及LC术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差异
LC术后研究组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四、两组ERCP及LC术后炎性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比较
LC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ERCP术联合LC术凭借其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之一,但就ERCP术后何时行LC术,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标准[3-4]。因此本研究旨在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行LC手术时机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本研究发现,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降低,以上结果表明ERCP术后短期内行LC术对患者来说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可靠,原因可能是:由于ERCP操作或胆囊炎症导致胆囊三角区水肿,且随着病程进展水肿逐渐加重,导致胆囊及胆管壁增厚且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增加手术难度,最终影响患者康复,而在ERCP术后短期内行LC可有效减低由于术区或病灶水肿对患者预后造成的不利影响[5]。另外我们发现LC术后研究组的肝功能及炎性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此结果从血液学角度进一步表明ERCP术后短期内行LC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优势所在,即可以有效减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表明ERCP术后3天内行LC术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时机,若延期行LC术,胆囊三角区可出现水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一周左右达高峰,从而使术中游离解剖难度加大,最终增加肝胆损伤及炎性应激反应的风险[6-7]。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ERCP及LC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研究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ERCP及LC术后炎性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研究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ERCP术后3天内行LC术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时机,可减轻对机体肝功能损伤及炎性应激反应的程度,最终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