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与《闲情偶寄》造物设计理念比较研究
2019-09-02崔烁
崔烁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519020)
自魏晋开始,以文人为主的士人阶层不断吸收借鉴外来造物的思想、经验、技术、造型和纹样,在唐代融合成本民族造物的特色纳入了中国造物设计体系之中。宋代文人士大夫们的高雅情趣为造物设计风格转变提供合理解释,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伴随着朝代更迭与社会整体环境的巨大转变,在造物制作技术上也逐渐成熟,精巧的工艺技术能够产生审美效应,这种审美价值必是造物设计价值不可或缺的部分。《长物志》与《闲情偶寄》为中国古代晚明清初时期史料笔记体的代表著作,显现出的是他们的物生活、身生活和心生活。通过对文震亨的《长物志》与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不同时期器物制造观念的分析,进而从深层次来思考如何推动了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两书作者身份比较
文震亨,名从泰,字启美,作为“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的曾孙,文氏家族世代显贵,被誉为“簪缨世族”。文震亨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以书画擅名。除传统学问外,对造园、宅居、器物、音乐都有精深研究,故作《长物志》来反映其所持的造物观念、审美趣味。文震亨作为文人士大夫通过能工巧匠来营造造园人居环境,将文人士大夫的文雅和对生活精致的追求表现出来。《长物志》内容阐释从传统的造园建筑、水石到日常用具的形制、结构、用材的各个方面的深刻见解。论述了晚明文人清居生活的设计思想及明代的工艺美术史料,在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理论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李渔,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李渔对造物和造园的社会实践主要通过《闲情偶寄》这一著作来论述。《闲情偶寄》内容汇集戏曲理论、器玩古董、妆饰打扮、竹木花卉、园林建筑设计等诸多方面,每个部分都浸透着李渔的亲身经历及对美的追求。李渔通过对物与人、环境与人、环境与物巧妙地进行构思,满足人们的实用而美观的需求,为每个阶层的人士改良和提升生活品质、享受和体验生活乐趣提出了新颖而可行的实践方案。
二、创作背景及目的比较
> 图2 暖椅
晚明社会随着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意识的高涨,文人士大夫对人居环境艺术化的追求促进了城市园林建筑的发展。在士大夫阶层中他们有着丰厚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借助自己独具的审美趣味和工艺设计,去营造物质的和精神的寄居之所。沈春泽在《长物志》序中写道:“正惧吴人心手日变,如子所云,小小闲事长物,将来有滥觞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编隄防之。”文震亨担心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足和奢侈性消费的社会风尚使得文人的意趣技艺会渐渐生变,特编此书以作防备。《长物志》的书写是文震亨以艺术的审美的眼光去从事艺术设计和创造,对于文士阶层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描述,它文风清雅、涉猎浩博,常因其对居处日用鲜明的审美观点为研究者所关注。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在造物设计上基本保持统一的基调,当然造物上也有很大的起伏变化。社会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造物设计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民主思潮冲击着明末清初的传统社会,文人士大夫们受到当时政治、经济与艺术实况等因素的制约,开始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以其新的价值观追求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化生活。《闲情偶寄》通过对生活衣食住行的设计来描绘一个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图景。他在《闲情偶寄》中虽大谈特谈闲情,但其根本的主旨是崇尚俭朴、规正风俗以警惕人心,所倡导的生活技法并不专为富人而设。这虽然不无脱离社会现实之嫌,却也是一代士风的真实写照。
三、设计理念比较
(一)“制具尚用”与“循其物性”的实用观
造物是一种“适应性”设计,从自然本能的适应到创造性的适应,进而推动造物设计向前发展。工艺造物的目的是为了实用,通过实用性器物的制造达到其“适应性”设计。古人在设计制造时要求要适合器物自身样式,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品位。
“制具尚用”是《长物志》制作工艺的中心思想,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制作器具中人性化因素的重要地位。“尚用”是工艺造物的基本层次,不仅要宜人,突出家具的实用功能,还要“宜物”,考虑到物质条件、环境。如在《长物志·卷六·几榻部》中对于不同型制的家具尺寸和比例作了详细记叙。对于“榻”的记叙,“榻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三尺五寸。”榻是文人在家中最主要的坐卧家具,既可在家中会客又可休息阅读。文震亨对于榻的制式、尺寸、用料、颜色、工艺、功能,均给出具体、细致的分类罗列。其家具的尺寸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构成了适宜房舍功能的室内空间。明清时期,榻的形式逐渐简化,仅以四腿支撑,形制舒展婉约,榻面之上多不放他物,榻面多是板材或藤席,逐渐取代箱型的台座式榻,备受文人雅士喜爱。一张清榻,或安隅室内,或置于亭阁太榭、茂林修竹之间,挥尘独坐,邀朋雅聚,好不清适。例如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罗汉床(图1)。藏书的橱柜作为专门用来盛放书籍以及文房四宝的一种储藏类家具,在一般书香门第的家庭比较流行。《长物志》卷六“橱”中说,“藏书橱须可容万卷,愈阔愈古,惟深仅可容一册,即阔至丈余,门必用二扇,不可用四及六。”明代柜、橱工艺精湛,结构合理,装饰精美,使用十分讲究,对各种专用的橱有不同的要求,如藏书柜须可容万卷,藏经橱须用红漆,样式稍方正。文震亨提出的“制具尚用”的造物思想不仅注重家具造物的实用价值,而且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综合而言,器物工艺尺寸的与人相“适”是《长物志》中工艺思想在当今人性化设计层面的一大体现。
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及器玩部中坚持“循其物性”的造物实用性原则,从家具的功能属性出发,顺应事物的本性,提出“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备一物之用”,体现物以为用的功能观。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及器玩部中对家具设计实用性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即“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他强调橱柜设计应注重容量而非器形,注重橱柜的实用容量,其橱柜架格应具有分层功能从而放置更多的器物,通过架板的调整收纳不同大小的物品,在橱柜抽屉层级要注意对不同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李渔除了十分注重家具的功能性外还重视考虑家具位置的摆放,因地制宜,以遵循人的需求出发。他十分重视家具对人体感知和需求的适应,在“床帐”设计中李渔提出“床令生花”的家具形式,即“一曰床令生花,二曰帐使有骨,三曰帐宜加锁,四曰床要着裙”。本着实用的原则,李渔在设计中融入了个人的奇思构想和审美情趣,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建筑空间及家具器物的独特设计。
对比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明代末期的文震亨或是清代初期的李渔都非常重视家具器物实用性设计,注重细节设计,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文震亨关于日常生活家具器物尺寸中的各种设计理念的阐述与李渔重实用的功能设计是一致的。李渔认为,必须舍弃那些高雅精美但不实用的器皿而寻求普通粗糙的实用品。他的设计思想观点鲜明,且深入浅出,具有深刻的哲理。
(二)“宁朴无巧”与“崇俭去奢”的节俭观
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室庐部》提出了“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他认为在造物设计上应做到朴素和简朴。宁可古拙而不要趋时;宁可朴实而不要轻巧;宁可俭约而不要粗俗。宁朴无巧是要求在制作日常生活器具时不通过复杂繁琐的装饰,而是通过纯朴自然和简朴实用来达到家具设计制作的效果。文震亨对“朴”的追求主要体现在造园设计和器物设计上,在造型、线条、材料、颜色结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沈春泽在《长物志》的序言中写道:“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强调家具设计的“精简”“简朴”,追求造物质的纯与朴、精而简。其家具简练的线条,优雅朴素的造型体现家具整体的形制,给人以和谐沉稳的艺术感受。文震亨在几榻设计上反对造型过分雕饰,如“略雕云头、如意之类;不可雕龙凤花草诸俗式。”文氏不受世俗的价值标准约束,对家具素面进行雕镂装饰,追求木质事物本质颜色。他还在家具木材纹理上讲求简朴自然,以古朴简洁为美。
随着晚明清初社会出现个性思潮和享乐之风,社会文化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发生蜕变。官府的“奢侈化倾向”使造物设计呈现极端的走向。当器物设计的制作满足实用功能之后带来了奢侈化倾向后,经济节俭问题成为首要应解决的问题。李渔对放纵奢靡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因而通过造物设计实践来达到他“崇尚俭朴”的目的。“崇尚俭朴”是追求简洁自然、反对繁缛堆砌及过分雕琢,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渔强调装饰素朴简约不可过分繁琐雕琢。他对自然的渴望反映在对器具家具制作方式的改变上,其更深入地探讨了居室设计最重要的在于简约与自然的设计,追求事物的本色之美。李渔对造物设计过程中工艺流程、材料应用都有较严格的控制,当造物以其适用性满足了人的基本使用需求外,还需考虑物的经济节俭问题,反对奢靡,真正做到物美价廉。李渔对造物设计所推崇的“崇俭去奢”是一种追求自然的审美思想,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满足造物实用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关于造物造型简朴、精简的实践及理念,也是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提到的造物流程材料的节俭,两者都是关于设计造物节俭观的认知,体现了人们对器物造型、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节俭需求。这种主张顺其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的设计思想,对于任何艺术设计都是非常适合的。
(三)“自然古雅”与“创新立制”的审美观
“自然古雅”中“古”代表着文化的沉淀和厚重的内涵,要求文人士大夫们要遵循古制,“雅”代表着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怀,要求士大夫要品味高雅,标志着“古”构成“雅”的重要品格、鉴别标准。文震亨在《长物志》对家具的古制作了详细的叙述,从家具的尺寸、材质造型方面表现出对古制的推崇。文氏对室内家具审美的核心思想,即古朴雅致、方便舒适,具有情趣意味,崇尚古制,崇尚自然,不以价格贵重而流于俗世。文震亨对器物造型追求自然古雅,体现文人士大夫简约古朴的格调品位。雅,是对文人居室环境清雅、清新脱俗的品位追求。文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的追求,致使文人喜好具有清新雅致、超然脱俗的艺术风格。总之,从遵循古制的器物到清雅脱俗的居室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强调要有崇古倡雅的审美品位。
“创新立制”是李渔作为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士人,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对日常生活及所用器物的制作提出的“创新”的造物感念。造物设计的创新应遵循一定的节制,以人为中心,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去寻找设计点,进行造物的创新。在《闲情偶寄·器玩部》中最具创新的家具为暖椅(图2),其家具在讲求功能性的同时强调物品设计的创新。“此椅之妙全在安抽替于脚栅之下”,“抽替以板为之,底嵌薄砖,四围镶铜,所贮之灰,务求极细,如炉内烧香所用者。置炭其中,上以灰覆 ,则火气不烈而满座皆泾”。暖椅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座椅底部脚栅之下加入了隐藏的抽屉,活抽屉四周镶铜,在脚底栅栏下放置薄砖。炉内放炭火,可随时抽出清灰或者加炭。“炭上加灰,灰上置香,坐斯椅也,扑鼻而来者,只觉芬芳竟日,是椅也,而又可以代炉。”炭火之上可加灰置香,使其具有香炉的功能。《闲情偶寄》一书充满了李渔的创新思想,在设计家具时“皆极新、极异”。李渔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需求,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将“创新”的造物感念深入体现。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文震亨提倡崇尚古制,崇尚自然、清雅脱俗的审美观,把器物、居室及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设计深入到人的精神境界,体现出清新古雅的审美趣味;而李渔则把审美放在了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器物家具,使其不仅满足了实用的功能性,而且体现人们对器物家具新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在文震亨《长物志》的论述中,可清晰地看出明代文人士大夫对日常器物制具尚用和古雅风气的推崇,而从李渔《闲情偶寄》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文人生活中的日常用具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要,还要与创新相结合以适应新的造物审美观。《长物志》《闲情偶寄》是明清涌现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造物与园林艺术理论著作, 都是根植于日常生活,以“制具尚用”与“循其物性”的实用观、“宁朴无巧”与“崇俭去奢”的节俭观、“自然古雅”与“创新立制”的审美观等设计理念,对各种器物设计做了详细论述,提供了明清造物设计艺术的理论范式。通过比较研究,如何传承这一设计理念,怎样推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将是对我们现代设计人的严峻考验,通过比较研究,对我们拓展造物艺术的研究和创新,必将提供更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