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

2019-09-02毛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坏死性胎龄结肠炎

毛丽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英文简称为NEC(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其多发生于早产儿中,根据临床报道证实,其出生体质量500~1 500 g 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在6.90%左右[1]。同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在6.59%左右,目前对此病症的发病机理尚不确定,其中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缺氧缺血形成、感染发生以及菌群定值、炎性介质反应和喂养不科学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儿肠黏膜损伤和炎性反应生成,导致小肠坏死、穿孔发生和腹膜炎发生后的感染。所以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病症十分严重,死亡率可高达29.9%,针对于此,文章通过对2017 年2 月—2018年4 月期间所收治的早产儿80 例进行分析,评定双歧杆菌的预防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7 年2 月—2018 年4 月期间所收治的早产儿80 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

入选依据:胎龄≥28 且<37 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出生后1 日内就诊且收治于本院治疗的早产儿。排除依据:生命指征不稳定,口服喂养量无法满足基本需要。本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胎龄<32 周28 例,胎龄32~37 周12 例;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3 例,胎龄<32周29 例,胎龄32~37 周11 例,本次研究家属知情,同时认可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常规治疗方案救治,包含禁食处理、胃肠检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水电解质补充等营养治疗,保证酸碱平衡[2]。研究组加行双歧杆菌(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规格:1 g×7 包/盒)[3]。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不同胎龄新生儿NEC 的患病率、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 发病率和治疗前后各菌群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本次研究80 例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 13.0 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胎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病率分析、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患病率对比用(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 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胎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病率分析

通过表1 数据证实,研究组总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32 周的早产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32~37 周患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患病率对比

在表2 数据中可知,研究组出生体质量量<1500 g 早产儿NEC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生体质量1 500~2 500 g 早产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2500 g 早产儿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

由表3 数据分析,两组治疗前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以及杆球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总数以及球菌总数和杆菌总数研究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杆球菌比值对比,对照组降低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当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为多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死亡率最低可为10%,最高也可达到49.9%,其中体质量<1 000 g 的早产儿发病率也可达到50.01%[4],本次研究数据证实,研究组出生体质量<1 500 g 早产儿NEC 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75.0%;研究组出生体质量1 500~2 500 g 早产儿患病率13.6%低于对照组43.5%;两组出生体质量>2 500 g 早产儿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数据也可以证实,出生体质量较低是发生小肠性结肠炎的危险要素[5]。根本原因证实,出生体质量较低的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定植延迟,肠道菌种缺少,会造成潜在的致病菌生长[6]。但是研究组的不同体质量患病率都低于对照组,说明双歧杆菌的应用可以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7-8]。

同时本次研究证实,两组治疗前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以及杆球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总数以及球菌总数和杆菌总数研究组[(298.67±26.86)IgCFu/g、(72.60±7.13)IgCFu/g、(224.55±22.38)IgCFu/g]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135.68±13.43)IgCFu/g、(48.69±4.73)IgCFu/g、(82.69±7.88)IgCFu/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实,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对病症进行预防,降低病症发生率。另外,在本次结果分析中,研究组总患病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胎龄<32 周的早产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胎龄32~37 周患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实胎龄越小,小肠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高。但是因我国缺少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小肠性结肠炎发病率的相关研究,临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9]。肠道内细菌的发展和作用是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因素,根据临床动物研究证实[10],通过益生菌能够对病症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但是因临床缺乏对这一论断的科学分析,所以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双歧杆菌的应用对促进机体发育、提高免疫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1-12]。

表1 两组不同胎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病率对比

表2 两组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患病率对比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分析(IgCFu/g)

综上,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出生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双歧杆菌预防十分关键,但因本次研究采取样本较少,需要临床进行多中心和广泛性验证。

猜你喜欢

坏死性胎龄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