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9-09-01关小旭邹高峰邓可秦启荣钟小红

科技与创新 2019年9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高校

关小旭 邹高峰 邓可 秦启荣 钟小红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高校职务发明拥有量大、转化实施不足的现状,分析当前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矛盾,对目前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成效进行总结。通过对四川高校开展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的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高校职务发明可以从国家政策、高校职务发明改革管理和发明人团队内部利益分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切实保障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9.004

1 引言

据统计,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及转化率整体偏低,近几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下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根据政府统计,目前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比例不到30%,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水平为40%左右[1-2],并且转化后具有经济效益的约占科技成果转化的30%,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贡献约占g%,而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30%,而国外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50% - 70%[3]。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高校专利授权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授权量的lO%以上,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但据统计高校授权专利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经济效益极差[4]。目前,中国高校职务发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每年高校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有效商业化比例不足10%[5]。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帮助进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但发明人的产权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落实,仍然很难提高发明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干劲。

西南交通大学率先进行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将科技成果专利权按照学校和发明人团队以3:7的比例分割给发明人,将发明奖励提前兑现[6]。这样的改革促使发明人能够更加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业务水平监督项目转化,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已经有12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在半年内实现了产权分割,成立了7家高科技公司。通过制度创新,大大提升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笔者针对目前中国高校职务发明拥有量大、转化实施不足的现状,分析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矛盾,对目前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成效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2 改革的目的和必要性

混合所有制是为了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由职务发明人和学校共同所有,主要办法主要有两个:①通过既有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按照一定比例由发明人和高校进行明确的分割确权;②通过职务发明人和高校共同申请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

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问题串联起来,是科技成果向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良方。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无法计量,必须给予发明人知识产权,从而激发他们的成果转化实施的动力,然后利用市场去检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意义。

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将高校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通过约定比例变更为由高校与发明人共同所有,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然后采取作价入股的方式实现转化,或者直接转让科技成果技术给相应行业的科技公司。通过制度变革调动职务发明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信心,从而盘活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这一潜在的无形资产,推动高校职务发明成果的转化和发明创造的工业化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目的,混合所有制可以彻底改变过去“职务发明人分享不了成果转化的红利,高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6]。

3 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难点

3.1 发明人对专利有主动权,无专利所有权

在现有法律层面上,虽然发明人没有专利的所有权,但是在专利权的申请、形成、使用以及处置过程中,发明人处于创新主体地位,主动权、决策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发明人方面[5]。科学成果由发明人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发明人在拿到专利授权后有三年有效期,但三年后需要每年缴纳专利维持费,整个过程是否缴纳专利维持费发明人根据专利价值进行判断,高校没有参与任何决策。同时,专利申请产生的相关费用大多数是从发明人团队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中支出,高校给予少许科技成果奖励,但目前奖励额度越来越小,已经连专利申请费用的50%都不到。以上说明了发明人其实拥有对于专利的完全自主权力,但是却无法对其进行权利所有权的行使,这就意味着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明人是没有话语权的,这是造成高校职务发明转化的最大难点之一。

3.2 科技企业很难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中

对于具有科技创造的、高应用前景的产品,发明人和高校都有很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但高校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还处于实验室实验或者小试阶段,距实现工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高校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成工业化应用产品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包括后续的中试或产业化开发。所以,大多数高校不具备这些必要的条件,高校通常的做法是采取专利权转让、许可或作价人股的方式。但由于专利权仍然在高校手中,而高校对自身拥有的科技成果价值并不了解,造成和企业谈判时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很难达成一致,经常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搁置或终止。

目前,如何实施专利权的变更和估值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实现产业化迫切需要科技企业带来社会资本参与到工业化应用的进程中,但由于专利政策的不明确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职务发明权属问题得不到解决阻碍了市场的进入,阻碍第三方科技企业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真正推动力得不到施展。随着“西南交大九条”的出台,高校将专利所有权在专利转化前就分给发明人团队,使得发明人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专利的转化实施,促使专利转化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3.3 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当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第三方服务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高校职务发明的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程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这几年国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不断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逐渐开始得到重视,但仍然缺乏制度的监督,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者工作时茫然和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当前中国高校的职务发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处于摸索阶段,市场上的专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发展缓慢,难以满足高校市场的需求。当前高校职务发明转化实施通常是委托给学校的科技园或者市场上第三方评估公司,由他们就职务发明成果与相关科技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交易。但多数三方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从业人员没有专业背景,导致处于行业技术信息劣势的地位,职务发明成果被低估造成低价转让或者被高估造成无法转化[6]。

4 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4.1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进展

针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整理了近八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权改革的政策,具体如表1所示。

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效果对比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中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山东理工大学以5.21亿元位列第一位,清华大学以4.67亿位居第二位,位于四川省的四川大学以4.38亿元位居第三位。该报告统计了2017年2 76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成果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获得的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66%。据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四川大学位居该榜单第三位外,西南交通大学以3969万元位居31位,西华师范大学以2 738万元位居42位,成都理工大学以1170万元位居73位,四川农业大学以586万元位居97位。

截至2019-03,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会发布,四川省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來,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400余项,作价人股创办企业近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作为混合所有制科技成果改革的先头兵,国务院已将四川省改革经验推广到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

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中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数据,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点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增长迅速、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①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地实施困难;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③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④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企业转化能力不强,对于中试、熟化投入不足[7]。

5 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

高校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有效途径,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改变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后对于职务发明人奖励无法完全兑现,转化手续复杂现状。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①国家政策层面上,要突破专利法规定上的障碍。改革专利权归属问题,授权高校给予自主分配专利权权益的权力,保障专利权人和发明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同等地位。高校要想进一步实施推广混合所有制做法,仍然需要政府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应的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避免政策实施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专利法进行相应合理修正。基于此,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程序上应规范化、公开化。②在高校科技转化工作层面,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合同的审核、过程管理、监督执行、后期转化效果经验总结。在调动发明人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同时要保障落实发明人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不影响高校运行和发明人的科技创造精力,不脱离教书育人的本质。对于高校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转化应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不强制对于获得了专利发明人的科技转化工作。加大对职务发明转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设置专岗专职,在知识产权评价和科技转化方面引进人才,开展专业化对接,在保障知识产权的资产正确评估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③在发明人团队层面,发明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需要制订具体制度规定落实。学校将职务发明专利权的收益权给予发明人团队,就需要制订严格、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发明人团队之间的贡献程度得到公平衡量,得到制度约束,严格保障每个团队成员的利益得到制度保障,同时也能防止团队成员搭便车。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先约定发明人的专利权[N].成都商报,2017-03-03( 02).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年修订)[S].2008-07-01.

[4]付宏刚,马海群.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 (3): 7-12.

[5]何先美,符颖,孙景乐.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6):128-132.

[6]姚阳制度经济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7 (7): 27-28.

[7]聂常虹,王子铭,冀朝旭.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模式研究一一以中国科学院的全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为案例[J].管理现代化,2018,38 (2): 38-40.

[8]中共内江市委.中共内江市委关于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J].内江科技,2016,37(4):1-4.

[9]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S] .2016-01-10.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S] .2015-12-03.

[11]成都市科技局.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S] .2016-06-03.

[12]成都市科技局.关于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S] .2016-12-14.

[13]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S] .2016-12-10.

[14]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7( 13):39-42.

[15]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清单[S] .2017-06-26.

[16]吴妍.我国推出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税政策[J].福建轻纺,2018,350 (7):5.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修正)[S] .2015-08-24.

[18]张胜,郭英远.中国科技成果产权体制改革历程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 10):3-11.

[19]王先庆,王斌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与机制[J1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65-71.

[20]胡罡,章向宏,刘薇,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3): 122-128.

[21]张炜达,肖周录.我国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兼评《科技进步法》第20条对美国经验的借鉴[J].电子知识产权,2008(8):43-46.

[22]刘海燕,蒋敬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产权分析[J].现代管理,2014 (7): 48-49.

[23]齐平,王子扶,陈俊龙.交易成本、禀赋效应与国有股权转让定价——兼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思路[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 5): 88-91.

[24]孙玉伟.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科技中介机构激励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0(2):47-49.

[25]林满,官全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产权的配置:含义与应用——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 ll):234-236.

[26]王明道,袁华,李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5): 116-118.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高校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