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职业教育思想对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启示
2019-08-30陈亚飞王琴朱淑先
陈亚飞 王琴 朱淑先
张澜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在家乡南充等地积极办学,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兴办职业教育方面,他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当时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探讨和研究他留下的这些丰富和珍贵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当今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张澜在南充创办职业教育的背景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享有“川北圣人”的美誉。他既爱国也爱家,在他波澜壮阔的辉煌人生中,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历经大量的实践探索,对当时四川的教育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澜先生是清末秀才,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1904年他回国后,任四川顺庆府(南充)官立中学堂正教习,并先后创立初、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1911年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1914年与地方人士创办南充县立中学、南充实业学校和南充果山蚕桑社,为家乡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由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他在北京亲眼目睹了广大青年反帝反封建的壮阔场景,这让张澜先生感受颇多。在这些早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张澜先生是一边参加革命,一边从事教育,民族大义为他开展的教育教学染上了色彩。当时处于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年代,市场萧条,经济不景气,人民备受煎熬和痛苦。为了摆脱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象,不少有志之士主张地方各事由人民自主。具有爱国爱民情怀,一生都追求民主思想的张澜先生更是深受鼓舞和影响。1920年返川回到家乡南充后,他极力主张和倡导地方自治,明确提出“ 南充的自治, 也就是实业的自治”。在教育上他指出,要大力提倡发展实业教育以服务地方。他提出民主办校,勇于革新,并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为家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以看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振兴和推动南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是张澜先生创办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
2 张澜先生的办学举措
张澜先生的教育生涯始发于清末,他创办了小学、中学和女校,还执教于大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尝试兴办新式学校,对当时四川教育的革新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经历中,十分重视和提倡职业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办学举措。
1922年作为南充县立中学校长的张澜先生,大胆的将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地方自治三者结合为一体,既办普通班又办职业班,成为全省创办职业教育的发端。1924年他将县立中学校、乙种实业学校和县立高等小学合并为一校,并在学校内设立师范部、中学部、农蚕部,后又创立中医班、工业班。合并后的南充县中是一所较为典型的实业学校,也是当时四川省内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他分别在师范部办有附属小学,农蚕部开办农场、桑园、蚕室,医学班也开设有药房和诊断处,其目的都是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不脱离生产实践,为社会培养实际需要的技术人才。
1932年他将县立中学与县立初级实业中学合办,更名为南充县立职业中学,分设农业、工业、乡村师范、普通中学各科。1942年张澜先生又积极领衔倡导、筹办南充私立育才高级职业学校,该校设有工科、商科,后又增设中等水利科等,其创立之宗旨,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材,服务桑梓,振兴实业为目标。这是一所非常典型的职业教育学校。由此可见,张澜先生在办学上实行普通班与职业班并举,设立了师范、工商、农业、医学、水利等多个专业,丰富了教育层次,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成为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这在当时的四川可以说是一大创举。
3 张澜职业教育思想对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启示
3.1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张澜先生在办学方面特别注重实业教育,各专业班均有附属的工厂、农场及临床实习场地等。例如他在学校设立了机械科,并附设机械工厂,聘请专门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工商专业的学生除了会计学、统计学、银行学、财政金融概论等专业课的学习,学校还与当地有关的业务单位挂钩,为学生提供到银行、商行等实习的机会。张澜先生的这些办学措施有利于为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当今社会急需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充实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等方面注重结合实训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专业的时代适应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出来,职业种类的增多,社会、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应突破单一的办学模式,在这方面张澜先生的相关举措对当今职业教育就极富启发意义。他注重根据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和社会职业的多元化需求,排除阻力毅然决然的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他先是在学校内分设了普通中学部和师范部。中学部重视数理化、文史和外语知识的学习,满足社会对学科性人才的需求。师范部和后设立的工商班、农蚕班等实业教育专业,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包含了师范、医学、工商、农业、水利等多个专业,丰富了教育层次,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成为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
我们应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本质,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积极建设和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例如南充的物流和汽车新能源在近几年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勢头,职业院校可以作为一个新契机,增强办学专业的时代适应性,走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发展之路。
3.3 利用当地发展资源,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特色,发挥办学优势
南充素有“千年绸都”、“果城”的美誉,尤其是丝绸文化久负盛名。张澜先生指出南充实业发展首先是重视蚕丝业的发展,他创办南充实业教育的重点就放在了发展南充地方经济上。他先后创办了实业学校、果山蚕业社,并在学校专门设立了农蚕部,培养了地方需要的一大批农蠶专业技术人才,大大推动了南充蚕桑丝织业的发展。他还与南充地方染织业合资创办嘉陵织绸厂,并从南充县中的农蚕部学生中招收人员,较之以前地方创办的织绸厂,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产品畅销省内外。他这种将职业教育根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思想,赋予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拉动。职业教育要把学校、社会生产、市场需求相联系,要把办学观念切实转到为本地区培养实用人才, 为区域经济腾飞和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 使大批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转化为帮助地方工农业经济起飞的实用型人才。例如南充三国文化相关的设计与开发、嘉陵江风光的美学绘画、民俗民风方面的木偶与皮影,都是根植于我们的本地土壤,可作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区域经济的实际需求,明确发展出路及方向,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3.4 注重工学结合,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也是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他大力提倡劳动教育,“教学生注重躬行实践,不尚空谈,提倡劳动”,比如在校的学生要实地进行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培养了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早在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这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以真实或虚拟的任务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把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阶梯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岗位能力训练中。
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张澜先生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对于我们在办学层次、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上有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要把握好当地的办学优势,抓住职业教育的本质,努力办出特色,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课题:该项目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RWB1820。
(作者单位: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四川达州通川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