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苗歌传承和发展现状的调研及思考

2019-08-30王梅芳赵少英

北方音乐 2019年14期
关键词:调查现状

王梅芳 赵少英

【摘要】苗歌是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市凯棠镇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传唱着苗家人独特的风俗传统、道德风尚、行为方式及情感诉求,蕴藉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审美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瑰宝。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凯里市凯棠镇为例,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苗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出其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旨在唤起黔东南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苗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前景的关注。

【关键词】苗歌;凯棠镇;调查;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苗歌,是苗族人民创造的民歌。作为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苗歌传唱着苗家人独特的风俗传统、道德风尚、行为方式及情感诉求,蕴藉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审美追求,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旨趣和美学观,是苗族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幼年跟随奶奶在凯里市下辖凯棠镇长大。受爱唱苗歌的奶奶及阿公阿婆的影响,本人热爱苗歌文化,切身感受到了苗歌之魅力,也深刻体会到苗歌对于苗族人民的重要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许多民间艺术和行为传承的一些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亡,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亦包括其中。因此,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艺术已经刻不容缓。笔者以凯里市凯棠镇为调研目标,意在深入了解黔东南苗族苗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希望通过此次的调研结果,唤起黔东南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苗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前景的关注。

一、本次调研主要的研究方法

凯棠镇位于凯里市东北部,共有11个行政村,44个自然寨,境内99.9%为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千百年来,凯棠镇保持着传统的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原生态的苗歌也传唱至今。

笔者围绕苗歌传承和发展现状这一主题进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笔者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苗歌的起源、历史流变、地域特征、苗歌分类、音乐特色、研究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笔者自幼在凯棠镇长大,熟知凯棠镇各自然行政村及自然寨,对各村节日活动也极为熟悉,笔者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凯棠镇各村举行的有关苗族的集会与活动实地调查,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利用访谈法,笔者采访了近20位苗歌艺人,从而厘清了凯棠镇苗歌的发展现状、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对凯棠镇村民苗语掌握程度的调查

掌握熟练的苗语是学习和继承苗歌的前提和保障。笔者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就凯棠镇当地人对苗语的掌握程度展开调查。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凯棠镇现在除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苗语外,21—49岁的青年人说的苗语都掺杂着汉语,8—20岁之间的青少年则是以汉话为主、以苗语为辅的形式进行交流,而7岁以下的儿童大多只讲汉话,对苗话仅限于听得懂但很少说,甚至不会说,显然苗语在此年龄阶段已经被汉化了。笔者对调查对象没有进行刻意选择。因此,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属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从走访凯棠镇中、小学校发现,学校提倡“人人都讲普通话”是苗语被汉化的最大因素。苗族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要求孩子从小就学说普通话,而且为了能讲好普通话,家长刻意不教孩子苗语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像凯棠镇这样99.9%为苗族的乡镇,越来越多的苗族父母偏重于孩子的汉话教育,而忽视了自己的母语——苗语的传承,那么百年后的凯棠镇,苗语会不会完全被汉化?如果苗语被汉话所取代,是否也意味着苗歌将注定走向灭绝?

三、凯棠镇村民对苗歌喜爱及传唱程度的调查

广大人民群众对苗歌的喜爱与否是苗歌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笔者对凯棠镇部分村民进行了随机的采访与调查,得出如下数据。

凯棠镇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们从小就跟阿爸阿妈干农活,在干活之余阿爸阿妈就传教他们苗族古歌。他们对苗歌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飞歌、敬酒歌、祭祀歌、赞美歌、情歌等苗歌,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会唱。直至现在许多老人没有手机,依然会以唱苗歌的方式来交流;30—59岁的人,有50%的人会唱苗歌,但是大多只会唱苗族敬酒歌和少许苗族飞歌;19—30岁的人则有20%的人会唱苗族飞歌,而敬酒歌、情歌、等苗歌都不会唱了;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几乎没有人接触苗歌,对苗歌缺乏兴趣,只有5%的人会唱一两首流行于黔东南地区黄平县的苗族飞歌,对凯棠镇本土的苗族古歌、飞歌、敬酒歌等都处于“听过,但不会唱”的状态。

笔者在采访了凯棠镇新村五组80岁的歌师“窝亚”(窝是奶奶的意思,亚是这位奶奶的名字),她说:“苗歌是我们苗族祖祖辈辈口传下来的,唱苗歌是我们苗族人的天性,我们必须传承、必须保护。以前人们没有手机,到了晚上很多孩子主动聚在我家,跟我学苗歌,但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玩手机,他们不再过来听苗歌、学苗歌了。现在我年纪也大了也不怎么开口唱了,有客人来偶尔还会唱酒歌”;“勾福”歌师(勾是爷爷,福是他的名字)说:“苗家人只要会说苗话就会唱苗歌,会走路就会跳芦笙舞!现在这个年代一心想把我们的苗歌传下去很难咯,没人愿意学咯!”白水村一初中女学生“阿榜”(阿是女孩子的意思,榜是她的名字)这样说:“我们不喜欢苗歌,那都是老婆婆、老公公唱的,我们年轻人不喜欢,也不想学!觉得学苗歌没什么用,又不能挣钱,我们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天天唱流行歌曲”……

四、对凯棠镇举办苗族集会活动的调查

凯棠镇一年之中举办的苗族集会甚多。据笔者调查,凯棠镇举办的主要活动分别如表四所示:

凯棠镇在举办的各种集会期间,村民们都会盛装游行,集会举办的斗牛比赛、篮球比赛、流行歌曲演唱比赛、广场舞比赛等深受百姓欢迎,比赛还设有丰厚的奖金。斗牛赛奖金是10019—20019元,篮球比赛奖金5019—20019元,流行歌曲奖金1019—4019元,广场舞奖金1019—4019元,而苗歌比赛获奖奖金仅为100—600元。

对比上述活动之奖金,苗歌比赛所设的奖金是最少的,这直接反映出苗歌在苗乡之地凯棠镇已是日渐式微。而且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斗牛赛是最受男女老少欢迎的活动,观者可谓人山人海、场场爆满;篮球比赛、广场舞和流行歌曲演唱也很受老少村民的喜爱,群众的热情和参与度都很高;而反观苗歌比赛,参赛的年轻歌手除了凯棠学联的“蝶江烟”(蝶是男孩子的意思,江烟是他的名字)等三四人外,其余参赛歌手都已50岁以上,而且观众群体也以中老年人为主。参赛者大都以清唱的形式进行比赛,所唱苗歌以古歌《吉祥之歌》、敬酒歌《凯棠敬酒歌》、赞美歌《春之歌》、游方情歌《下方囊》等几首“老掉牙”的苗歌为主,让人感到形式单一、无趣,内容陈旧、缺乏新意,不受年轻人的喜爱,气氛沉闷、观者寥寥。

五、对凯棠镇苗歌传承现状的调查

为了得到对凯棠镇苗歌传承现状更准确真实的数据,笔者通过对近20位文艺工作者、学校教师和苗歌艺人的访谈,厘清了凯棠镇苗歌的发展现状、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凯棠镇羊亚村歌师顾彪说自己没读过书,不识字,不会记谱,会唱的苗歌都是靠口传心授,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想教学生苗歌,首先要教他们苗语,目前只有一首苗歌《吉祥之歌》用汉字谐音翻译成苗语来唱,但是没学生愿意学,苗歌面临着下无承载的状态;苗歌传唱人潘宗英老师把自己会唱的歌谣、情歌、飞歌、酒歌全部用汉字谐音记写苗语歌词,因为不懂苗语记法,所以也没有乐谱;凯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继承人杨光兰老师的母亲是南江村老一代歌师,杨光兰继承了她母亲的两百余首苗歌,由于不懂苗语记法,记谱也是用汉字谐音记的歌词,没有歌谱;新村“蝶江烟”学子搜集的苗歌都是根据苗歌所唱的内容用汉语翻译记写的歌词;凯棠中学语文教师、苗歌爱好者李金才老师熟唱三十余首凯棠镇苗歌,也是用汉字谐音记词,然后教学生唱,但现在的学生没有兴趣学唱苗歌;龙塘村季节寨村长感叹自从有了电视之后,大多数年轻人都受“阿幼朵”效应(阿幼朵,苗歌女歌手,以唱黄平飞歌而出名)的影响,都喜欢听阿幼朵的苗歌,而对凯棠镇的苗歌却不了解,这是凯棠镇人对凯棠镇苗歌文化的严重不自信;新村妇女书记认为,凯棠镇受“穷”的影响,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父母都在外务工挣钱供孩子读书,这些孩子留守儿童接触苗语的机会越来越少,接触苗歌的机会就更少了。加之凯棠镇许多精准扶贫户享受国家政府扶持,陆续搬迁到凯里市区居住,村民之间交流的方式变成了凯里话和普通话,年轻人在市里工作以及在市里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交流都是以汉话为主了;笔者还走访了凯棠镇各小学,发现每个学校只有一位音乐老师,有的村甚至是数学老师教学生唱歌,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匮乏,严重阻碍了苗歌的宣传和传承。

六、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凯里市凯棠镇为例展开的关于苗族苗歌传承和发展现状的调研,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反映出的问题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也都是广泛存在的。苗歌是苗族人民劳动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在新时期苗族苗歌音乐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大力营造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深入挖掘苗族苗歌的艺术价值和内涵,进一步激发黔东南地区青少年对苗族文化的自信与生机,努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小组办公室 编,燕宝,整理译注.苗族古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2]田园.苗族青年民歌手潘兴周对苗歌的继承与发展[D].武汉音乐学院,2013.

[3]乔红,潘俊月.黔东南苗侗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探讨[J].艺术评鉴,2018(7):19-20.

作者簡介:王梅芳(1995—),女,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生;赵少英(1970—),女,音乐学硕士,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调查现状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