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2019-08-30郭秀清
郭秀清
摘 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助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体育精神的合理解读、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制度的建立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借此加深高校体育教育人士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为“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 高校体育 融合 渗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076-02
“课程思政”是近年我国高校教育领域提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构建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调的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之间协同效应的发挥,关注的是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追求的是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的提高[1]。“课程思政”这一综合教育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观点不谋而合,是我国高校教育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2]。在上述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改革也势在必行,同样也需要重视“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的意义和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1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的意义
1.1 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综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两种典型问题:(1)教学理念层面的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仍然不自觉沿用了以往的教学理念,即:过分重视学生的达标测试成绩,过分追求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却忽视了体育运动的真正内涵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以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技能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外,很少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2)教学内容层面。过分偏重实践教学,而却忽视了理论教学。过分偏重技术动作的讲述,而却忽略了精神理念和思想内容的传递,以至于无法真正展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无法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成效。
在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后,以上两个问题就会得到极大改善。这是因为,“课程思政”关注的是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强调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时,任课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全方位渗透;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无论是对于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对其偏重技能忽视理论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都是一种冲击和挑战。为了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充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同效应,任课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都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对高校体育方面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有助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根据教育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大的类别。在育人的过程中,只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才能够取得理想成效。然而,观察当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却可以发现,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最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基本所有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却很少有学校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这种情况造成的最为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基本完全都是由显性教育承担的,而隐形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但是,“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实际上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渗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在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运动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思想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和教育。所以,将“课程思政”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做法,很好地发挥了高校体育这一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很好的实现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协调同步和有机融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1.3 有助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专门发表了谈话,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4]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也不例外。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无疑能够极大促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2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的策略
在明确“为什么要将课程思政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问题之后,要确保“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科学融合与渗透,还要明白“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以下就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与渗透的具体策略。
2.1 重视体育精神的合理解读
挖掘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高质量融入和高效率渗透根本无从谈起。而要确保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体育精神的科学解读。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语言,这种文化和语言甚至不需要翻译,就可以在国际上自由的传播和交流,彰显自己的内涵和精神。例如: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现今国际上体育精神的典型代名词。然而,体育精神作为体育运动所蕴含的重要元素,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奋勇拼搏、公平公正、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热爱祖国、遵守规则、不轻言放弃等等。
那么在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时,能否对课程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作出合情合理、科学得当的解读就成为了能否成功的要点所在。例如:在欣赏反败为胜的竞技体育录像时,可侧重解读永不放弃的精神;在组织体能训练时,可侧重解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组织团队比赛时,可侧重解读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精神等等,这样借助实践带给学生的深刻体会,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育目标,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反之,如果出现了体育精神解读不合理,牵强附会的问题,例如:针对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生拉硬拽的解读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则往往很难取得理想成效。
因此,高校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体育精神的科学解读。不但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注意深入钻研、全面分析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资料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同时在观看各种体育视频和体育赛事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解读体育精神的能力,尽可能为教学中思政元素的科学、合理挖掘提供保障。
2.2 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制度的建立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时,如果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将会极大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成效。这是因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配套教材、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例如: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制度,将“课程思政”的相关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几点之外,增加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目标,在让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更完善、更优化的同时,为“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提供目标导向和基本保障。因此,要确保“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还应注意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理念科学融合渗透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实现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学习与实现政治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课程思政”的实践,不但探索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揮。
参考文献
[1] 刘凯,隋晓航.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方法与途径——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79,78.
[2] 徐娆娆.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536-540.
[3] 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4] 罗银胜.“三位一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N].社会科学报.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