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颗糖的激励效应
2019-08-30田巧荣
摘要:频繁的每周小测验,老师费力,学生乏味,老师利用一颗糖进行奖励,激发了学生争取的欲望,实现了老师教育的初衷。日常教育中充满了好多教育的契机,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智慧地加以利用,以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一颗糖;教育意图;教育智慧
小时候有糖吃,真是一种奢望!因为那个年代,只有逢年过节,家人才会买点糖果,而且按人头分发,不许多吃……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好像对什么吃的都不感兴趣,但是多少有点奖励还是能激活人的欲望,要不商家怎么会不遗余力的搞促销活动呢?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每周周测,老师出题、改卷、试卷讲评,额外增加这样的工作量也真是挺不容易的,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代价不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化的实现老师的意图呢?想了半天,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感觉,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讲评试卷时,对成绩优秀的、考了满分的、进步大的,每人发一个糖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次次争取。有句话叫东西要抢着吃才更香。因此,为了调其他人的胃口,我有意让他们一下课就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吃。我仔细观察领糖的同学表情,个个眉开眼笑,很是自豪,其他同学除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外,也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我暗自窃喜,一颗不起眼的糖,在集体面前抢着吃还是颇有诱惑力的!
这个奖励措施实行开以后,当然不能间断,每周周测完,我照例进行试卷讲评、发糖……慢慢地,我发现受奖励的同学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前一周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他们不是一潭死水,固定地沦为班级的差生,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甚至有时变化还很大。如我班的杨伊璇同学,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数学成绩很少及格,平时我也采取了很多的帮扶和激励措施,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成绩起色不大,实行发糖措施后,她的成绩逐渐有了进步,有一次还考到了89分(百分制),在两次月考中,都达到了110多分(满分150分)的好成绩,彻底过了及格线!还有米文静同学,周测几次一直是70多分,采取了发糖措施后,她的成绩很快上升到90多分,而且特别在意这个小小的奖励,有一次从和家长的谈话中得知,每次测试完,她都会惦记着发糖的事:什么“这次估计我能领到一块糖”、“唉!这次我恐怕又领不到糖了”等等。家长也非常感激地说:“平时家里买了糖都没人吃,反而对老师奖励的糖特别感兴趣……”总之,我觉得我的这一无意间的想法代价不大,但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联想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当老师的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让一个小小的举动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一、 要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把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育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颗糖的故事,我深受启发:学生犯错时,恰当的耐心教育远比训斥、惩罚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影响效果要好得多。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法治治班方略,通过师生共同遵守班规,让他的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條,充满活力,使再调皮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下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成功的人!
二、 通过“麻烦”学生,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
比如2017年刚毕业的学生秦浩杰,初一进校时全级500多名(总数538个学生),不但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也差,还是我班所谓的“班霸”,个头最高,抽烟,窜班,喜欢结交各班的“英雄豪杰”,喜欢搭讪女同学,自以为实力雄厚,对同学口出狂言,没人敢惹他,经过我的有意麻烦:让他当室外生活委员,后来把班级的采购任务如买拖把、笤帚、配钥匙、买奖品等交给他,把政教处、教务处、级主任通知各班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开会、领东西、比赛抽签、查作业等临时性的任务交给他,顺着他的性格特点麻烦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占用他无聊的干“坏事”的时间,重拾他的自信,让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前老师常批评、站在同学面前亮相、出丑的那个“秦浩杰”了,而是老师跟前的“红人”了,是老师的得力帮手,更是老师最信任的人——财政部部长、内务府总管、采购员、联络员……当然起初安排工作时他也有没听清话,忘记或买下的东西不合适的情况,后来就再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完成任务及时,票据齐全,更没有谎报价格的行为发生。当然在这同时,我也先通过感情沟通进一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脾性爱好,然后从学习上、生活上、情趣、习惯上关心他、帮助他、支持他……慢慢地,他的学习态度积极了,端正了,尽管成绩进步不大,但开始努力着,争取着,表现出不甘落后,渴望进步的态度了,后来到初三毕业前的月考中,秦浩杰最好考过全级398名的好成绩,并且再也没有打过架,抽过烟,窜班的毛病几乎没有了。
三、 放大学生的优点,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之道很受启发: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妈妈还是告诉孩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妈妈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时,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出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了。妈妈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要早……就这样,通过妈妈的不断鼓励,最后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日常教育中,我们也要学会赏识鼓励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比如: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我简洁得多,我没有感到羞愧,而是当场鼓掌,并故作惊叹:学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前途不可估量,好好努力,科学家就是这样诞生的,老师希望你们人人都超越老师!学生犯了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起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和困惑,甚至所做的傻事,将心比心的表示可以理解,但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在相互的理解中就结束了,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日常教育中充满了好多教育的契机,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智慧地加以利用。做老师的就是要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我们为之加油!
作者简介:田巧荣,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