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08-30莫瑶
摘 要:文章以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为研究对象,先简单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作用,随后着重对如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作用
1.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诗意生活
在国学经典之中,不乏一些思想深刻、辞藻丰富的文言文、古诗词。学生在诵读这些优美词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有效升华,而且可以增强自己的词汇量,还有利于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融合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在长期的国学经典文章的熏陶下,提升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累积量,同时语言知识积累的“量变”引起“质变”,使初中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改观,气质得到提升,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还有助于开阔初学生的认知视野。国学经典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经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更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诗意地生活”。例如在组织学生外出郊游的过程中,面对青山绿水与民屋居舍,学生能够脱口而出“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而不是仅仅会发出“好漂亮”“真美”等俗语感叹,从而有效彰显学生文化底蕴与涵养,引导学生学会“诗意地生活”。
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娱乐的常态。它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虚拟性、无序性等特点,因此整体监管相对宽松,在一些不法网站上,经常会存在一些黄色暴力信息,甚至反动信息,初中生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发展成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诱导蒙骗,容易误入歧途。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自身本就承担着一定的德育建设的责任,通过语文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而在国学经典中,不乏一些相关价值观念与品德修养教育的内容,例如《弟子规》教会学生“孝悌”“行善”“言行合一”等,《国殇》教会学生要“爱国”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这些国学经典诵读,通过国学经典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对于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1.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材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核心素材,并且在当下初中语文教材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取自国学经典之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并在结合过程中遵循“由点及面”的原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国学经典的教育作用,同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本身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抽出一些课堂时间,引领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在实际引领朗诵时,教师需要注意语气停顿变化,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在语文教材之中,还包含一些文言文阅读,这些文言文一般都取材于国学经典片段,其中包含很多经典的短句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词句进行重点强调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些词句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提升学生语言累积量,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例如进行《陈涉世家》这一内容教学讲解时,在说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情境,反复诵读此句,并分析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与含义,了解句子的表达方法,充分感受到陈胜内心的豪情壮志以及反抗命运的决心。其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由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何为“燕雀”与“鸿鹄”,从而无法深刻认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进行科普:“燕雀”指的是“麻雀”,麻雀飞得比较低,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里采用比喻手法,将麻雀比喻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而鸿鹄在古代指的是“天鹅”或“鸿雁”,它们飞得高、飞得远,因此有着更加广阔的视野与宏远目标。阮籍在《咏怀》中曾提道:“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比喻的是“有理想、志向远大的人”,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嘗试对这句话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并鼓励他们应用到日后的写作当中。
2.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结合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用文字描述的美好意境,然而这些意境仅靠让学生反复诵读、背诵,学生也仅能理解字面意思,无法真正理解其中意境,并且这种单一的诵读方式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教学效率提升。此外,如果教师通过采取传统的情境教学法,主张调动学生想象力来感受国学经典中抽象的意境,而不去辅以诵读,也很难让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限制了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刻含义的认知与理解。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应采取国学经典诵读与情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取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例如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集声音、动画、色彩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并在这一情境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体验,更有利于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粗略地诵读几遍,在学生对该诗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再配以相对应的视频画面,从而借助音乐视频的力量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诗词中浓浓的思念之情。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在“背景音乐”下来诵读此诗文,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作者苏轼所表达的感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最后,教师再正式开始讲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先为学生普及一些作者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当时已经41岁的苏轼仕途坎坷,自己满腔的政治抱负与理想不仅无法实现,同时还被动地失去了实现的机会。而在月圆之夜,苏轼还与亲人相隔千里。在这一背景下,苏轼没有怅然失意,整篇诗词洋溢着乐观与豪爽达观的气度,通过创作背景与作者行文表达的鲜明对比,学生再次进行诵读学习时,更能够切身感受到作者的广阔胸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中做好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水平提升,同时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德育建设作用,因此需要教师提高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视程度,从教材与教学方法入手,实现有效整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艳红.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4(1):41.
[2]王水涓.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1):4.
[3]马琳萍.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5).
作者简介:莫瑶(1975—),女,广西蒙山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