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治体会

2019-08-30汪桂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口病口腔小儿

汪桂香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116-02

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的致病因素通常为多种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研究显示有超过20种肠道病毒都会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另外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年龄普遍小于5周歲,表现为疱疹或溃疡出现于患儿四肢及口腔内部,常见临床症状还有低热以及厌食等。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致死率,所以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身体健康极为重要。

1 手足口病特征

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情况下在2至10d之间,均值经计算为3至5天左右,患儿临床表现为皮疹或斑疹离心分布于其四肢,足部,臀部以及口腔粘膜内部,另外部分患儿伴有溃疡,引发原因为皮疹中心的小水疱发生破溃,使其出现口腔疼痛,发热以及食欲下降,对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疾病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自愈,且具有良好的预后,出现肺水肿以及脑炎等并发症的患儿仅为少数。

2 手足口病的传播

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发病患者及病毒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对于患者来说,其体液以及粪便等皆存在致病病毒,若与内衣,手绢,肢体或者床上用品等发生接触,则会使上述物品成为间接传染源,使其他接触者发生疾病;飞沫,含有病毒的水源均可导致病毒传播;医院门诊内部及口腔器械等若无严格消毒,也会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小儿手足口病在秋季以及夏季的发病率较高,其他季节也偶有病例报道,发病率与地区没有明显关系,可发生零散感染或集体性感染,若于人群聚集处(比如幼儿园)发生传播,可使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于短时间内发生。虽然手足口病在痊愈后会产生抗体,但因致病病毒种类庞大,且各类型抗体之间不具有互相保护的能力,所以有疾病痊愈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3 手足口病的诊断

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可从患儿临床表现出发,观察其是否存在上述皮肤症状,另外可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通常情况下可于其中分离出COX A19病毒。通过上述诊断方法,可确诊小儿手足口病。

4 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预防大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也不例外,为降低疾病发病率,避免造成流行性发展,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各门诊及医疗机构应在早期准确诊断疾病,详细记录并报告疫情,根据疾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降低病毒传染率;②及时对住院患者予以巡视,若有疑似手足口病情应及时进行诊断以及隔离,做好病房,门诊以及器械消毒工作,严格遵循消毒流程;③对于已经确诊的患儿,应更换其衣物,被褥以及其他接触过的物品,对其实施漂白粉以及紫外线消毒,定时开窗通风;④若疾病出现大规模流行,应注意对各方面卫生情况予以保持,严格实施手消毒;⑤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儿童出入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保证儿童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睡眠质量,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⑥家庭中的衣服及被褥应保持清洁,并及时更换消毒,嘱咐儿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⑦家长在与儿童进行肢体接触前应注意手部清洁,避免带来外部病毒,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儿童应予以及时诊疗;⑧因患儿粪便存在传染病毒,所以在排便后家长应使用漂白粉予以消毒后再清理。

在感染手足口病之后,应及时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治疗。比如进行B族维生素口服,若呕吐以及口腔糜烂严重,可予以易消化的流食或采取营养物质输注,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另外可采用金霉素鱼肝油等涂抹于口腔溃疡处,使患儿症状得到尽早改善,降低感染发生率;若有继发感染出现可使用甲紫对疱疹进行涂抹;另外可口服抗病毒或清热解毒的药物以改善患儿发热等症状。

5 结论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应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疾病发生率,避免大规模流行,一旦感染疾病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

猜你喜欢

口病口腔小儿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小儿难养
自动看牙镜
峨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4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