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实验教学

2019-08-30赵玲

读写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绿色环保

赵玲

摘 要 以“探究铜与浓硝酸反应”为例,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开展物质性质的研究,并从元素的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从粒子的微观层面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把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与教材内容及教学过程紧密的联系起来。

关键词 实验探究與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铜与浓硝酸;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58-02

一、实验设计理念及过程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简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可以界定为化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的核心素养。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强调运用实验、假说、模型、分类等方法,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开展物质及其变化的研究,并从元素的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从粒子的微观层面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在“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来开展“科学本质”的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探究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课题。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一个重要的性质实验,也是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实验之一,但该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学生的健康,所以不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该试验如何改进使其操作简单化,绿色化,以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或老师的演示实验,开展体现以“设计”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实验用品:浓硝酸、铜片、NaOH溶液、CuO粉末、注射器、软管、烧杯、止水夹

(一)铜与浓硝酸反应

(1)实验装置:(见图1)

(2)实验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实验步骤:

①取一25mL的注射器,并连接一软管,拔出活栓,放入约3cm的铜丝,并使其平放在注射器的底部,然后推进活栓。

②将导管口浸入浓硝酸中,抽拉活栓,吸入体积3-4mL的浓硝酸,夹紧止水夹,倒置(见图1)。

现象: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活栓向下移动,产生红棕色的气体,得到了绿色溶液。

学生疑惑:Cu2+是蓝色的,怎么是绿色的溶液?

老师:引导学生猜测可能性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

猜测可能性的原因有两点:(1)铜与浓硝酸反应生产的二氧化氮溶于其中导致溶液呈绿色;(2)铜离子的浓度大导致溶液呈绿色。

组织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培养学生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提升他们“分析信息,提出新命题,驾驭知识体系的能量”。《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

(二)探究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注射器正立,打开止水夹,缓缓推动活栓,取少量反应液与小试管中(见图2),再夹紧止水夹,将导管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防止有液体滴下。

实验步骤:

(1)确认绿色溶液中溶有NO2

方法:向外抽活栓(见图3)或在酒精灯上微热(见图4),观察液面上方气体的颜色变化。

现象:液体上方气体颜色均加深,说明液体中溶有NO2

学生:加热不能证明溶液中溶有的NO2,有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NO2使液面上方气体的颜色加深。

学生继续思考,可以通入氢气或氮气来回避硝酸分解的干扰。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此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关核心素养的也能得到有效落实。

(2)确认溶液呈绿色,与NO2是否有关

方法:取一洁净试管,注入一定量的绿色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见图5),用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逸出的二氧化氮,防止污染大气,加热后液体的颜色变蓝(见图6)。

(3)确认溶液呈绿色是否与铜离子的浓度有关

方法: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的氧化铜粉末(见图7),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见图8)。

疑惑:氧化铜粉末消耗了硝酸,是否有可能是浓硝酸导致溶液呈绿色?引导继续思考

学生:向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时,硝酸浓度不变,溶液颜色变蓝。

在此实验的过程中,生成一个新的知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是可逆的。学习的实质时“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培育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认识过程逐步培育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铜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是由于蓝色的Cu(NO32溶液中溶有NO2的缘故,与铜离子的浓度大小无关。

二、改进后的优点

(一)本试验所用的药品量较少,密闭装置内反应,毒气不易外排,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二)取材方便,装置简单,容易搭建,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适合学生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

(三)在确认绿色与铜离子的浓度是否有关时,实验设计一举两得,既增加了铜离子的浓度,又消耗了二氧化氮气体,溶液仍变成蓝色,充分说明了溶液呈绿色与铜离子的浓度无关。

三、评价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景的创设,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解决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楚化學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信息加工并获得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所以说实验探究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又是综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喻俊,叶佩佩.核心素养视角下化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与实践[J].中学化学,2019(4).

[2]陈进前.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建议[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9(1).

[3]张克龙.刍议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9(3).

[4]周业虹.实施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9(2).

[5]王换荣,陈德坤,陈前进.化学核心素养之构建模型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J].2019(4).

猜你喜欢

绿色环保
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综合实验设计
浅谈绿色管理理论的核心内涵
分析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必要性及具体设计
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应用
小型水龙头发电机的研究与制作
如何构建绿色化学课堂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浅析
浅议室内设计绿色节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