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实践科普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19-08-30王佳田蕊胡青青胡波王婷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动手实践

王佳?田蕊?胡青青?胡波?王婷

摘 要:现有儿童科普教育形式以参观展览、直接灌输科学知识为主,不易激起孩子们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且科普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基于国内外的儿童科普教育与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提出将动手实践这一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出动手实践的核心“三式三化”。实地教学验证表明,动手实践将打破现有儿童科普教育的桎梏,在儿童科普教育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动手实践;科普教育;三式三化

一、引言

英国的教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是否真正热爱和理解科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科学在于实践,科普在于教育,教育的起点在于儿童。为6~12岁儿童开展科普教育,应充分了解该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科学化的科普教学方式。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注意,所以应将教学以实践的形式具象化、生动化。如此,儿童便可以更好地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而且儿童的认知能力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因此,以动手实践的形式展开儿童科普教育,不仅迎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将为他们未来探索科学之路奠基。

二、现有儿童科普教育存在短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儿童学校科普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学校或者老师自己做的课件;教学辅导软件或者网站;登录科普网站;玩科教类游戏。其中,通过玩科普类游戏受益的儿童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8.8%。目前,我国的科普教育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成绩,导致孩子们大部分时间被沉重的课业占用,没有时间探索未知事物,科普教育多被形式化,过早地抹杀了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科普教育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英国的科普教育在学前和幼儿园就开始了。老师在图片讲解中穿插科普知识,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到了中小学,教育系统更加完善,学生们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通过动手实践,领悟科学道理。英国科学家人才辈出,与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科普教育,尤其是动手实践密切相关。我国儿童科普教育的缺点明显,在当前的环境下,学生学会了大道理,而忽略了知识的应用,导致创新和实践能力比较落后,不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

三、动手实践,打破儿童科普教育的桎梏

科学探索离不开实验,离不开动手。科普教育也不单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参与。也就是说,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必须让他们先动起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在动手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奥秘。因此,科普教育中应融入“动手实践”这一新型教育理念。

首先,动手实践的主体是学生,更注重学生个人发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各尽所长,以防从小思维固定化。同时,也更注重实践,通过动手表达心中所想。动手实践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科学现象吸引,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实践。在兴趣的驱动下,又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动手实践的成果,既是学生思维发散的结果,也是他们知识与个人能力的结合。

此外,动手实践注重理论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感受。实践不只是让学生懂得很多道理,更是为了让他们自己去讲道理。道理是死的,在科学研究中,得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殊途同归。例如,同样是光沿直线传播,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影子感受,有的可能在玩皮影的时候明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多元化思维互相碰撞,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更活跃,形成良性反馈。

四、动手实践,以“三式三化”为核心的科普教育模式

基于现实问题,不断研究并完善了动手实践这一新型科普教育理念,将理念核心归结为“三式三化”。其中,“三式”指教师教学方面的突出特点,即“情景式、体验式、探索式”;“三化”指学生吸纳新知方面的突出特点,即“直观化、渐进化、习慣化”。

详细来讲,首先,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动手体验,易产生科学兴趣,发散科学思维。其次,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往往能够从直观的现象中获取一定层面的知识。接着,通过不断摸索,找到效果最佳的实践操作,进而参透事物的本质,悟出科学道理,并且基于动手实践中的所闻所见、所悟所感,学生能自己归纳出学习成果。最后,教师结合实践的环境、操作、效果,进行系统化、总结性的知识科普即可。长此以往,通过不断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学生可养成以实践方式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将促使他们产生探索未知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地思考。思考是问题产生的源泉,当他们发现更多有趣但难解的生活现象时,习惯性地思考,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从而在生活中获取科学知识。

五、将动手实践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综上所析,不难看出,若应用动手实践这一新理念,科普教学将大放异彩,然而只是纸上谈兵得来的理论可能经不起推敲。为验证理念的正确性,带着科普实验走进课堂,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更直观形象地体现动手实践的核心——三式三化。

笔者曾以长安绿地城小学的5个班级为试点,展开了“水车实验”相关的科普教学。首先,讲师通过与水车相关的短片启发学生,提出实验探究的内容:水车为什么会转动?接着,讲师以形象的比喻,带学生认识各装置。之后,讲师分步演示水车实验,讲明动手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与小窍门。再接着,就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动手实验环节。

学生利用可拼插模块,自主组装水车,然后用水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学生亲自动手做水车实验,体现了动手实践的“情景式”与“体验式”。另外,水车转动这一现象,是真实可感的,他们进行直观观察,体现了“直观化”。由于拼插乐趣性强,在动手方面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大多数学生都多次尝试拼装。在反复拆卸拼插的过程中,摸索出水车的最佳高度与大小水车的最佳相对位置,体现了“探索式”。为产生更好的科普效果,讲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后,就“水车的奥秘”和学生展开互动。

讲师:同学们能自己动手组装水车,并使水车转动起来,大家都很棒!那有没有人知道水车为什么会转动呢?

学生A:因为我们刚才朝水车冲水了,所以水车就转动了。

学生B:水车转是因为冲水时,水的力量推着水车转动。

讲师:大家都回答得特别好!老师查阅资料后发现,原来水车的奥秘就是能量的奥秘。水车之所以会转动,是因为发生了能量转化。那么能量又是什么呢?

学生C:我认为能量是一种力量。比如,吃饭就能让人有力量,有能量。

讲师:那你能不能结合能量这个概念,给大家讲一讲水车为什么会转动呢?

学生C:在刚才做水车实验的时候,我们冲水,水的能量让水车转动。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通过分析实验情景认识水车转动的原因,且稍加以引导就能逐步理解水车的奥秘,这体现了“渐进式”。也就是说,实践过程中的直观印象、科学体验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并且加深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此外,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他们变得更加善于发现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简单介绍过能量概念后,讲师展示了“光能,风能,声能”的相关图片。让我们更惊喜的是,学生能举一反三,列举出生活中与上述3种能量相关的场景。由此可见,儿童对科学的认识,大多基于日常生活,且对生活现象有十分敏锐与细腻的感知力。因此,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他们,将生活与科学相联系,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神奇现象,思考其背后的科学理论。同时,动手实践这一教学形式,更易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而且,学生多次动手实践,会积累部分经验,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思维和自觉思考意识,這体现了“习惯化”。而且,科学思维与自觉思考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无疑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六、动手实践助力儿童科普教育攀新高

科普教育重在儿童,贵在实践。以“三式三化”为核心的动手实践,将打破现有儿童科普教育的桎梏,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儿童科普教育也应朝着新的灯塔——动手实践,扬帆起航。笔者坚信,动手实践出真知,童心共筑科技梦!

参考文献:

[1]曲连坤,傅荣,王玉霞.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讲 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7).

[2]彭兵. 幼儿实践潜能开发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5(7).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