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路径的探讨
2019-08-30狄盼盼
狄盼盼
摘要: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在国内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虽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平衡的情况真实存在,但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必须保证全民奔小康,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部署振兴乡村战略,提倡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格局,打造宜居、文明、生态、有效、富裕、兴旺的农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在我国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新时代的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大转折,在乡村发展旅游业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少乡村在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开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辟旅游热点,成功摆脱本地区落后的生产关系,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扶贫措施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力争在2020年我国的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统一脱离贫困现状,共同迈入小康社会。这也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重要承诺。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见效,不少民众已经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国家给予的切实帮助。精准扶贫工作当前已经处于最后的攻坚时期,我国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真正的实现脱贫,而不是假脱贫或是阶段性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才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和要义。
一、当前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首先需要对贫困农村和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想要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就需要在调查农村具体情况的过程中切记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資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唯有坚持和秉承着六个精准,方可制定出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扶贫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贫困农村的现状如下:
(一)历史积贫已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可是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并不平衡,呈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快、西部和内陆地区发展速度慢的情况。另外,区域内的发展情况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呈现出城市发展快,农村或偏远地区发展速度慢的情况。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较大。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不少贫困的农村地区其生产方式依然落后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贫困地区家家户户的农民依然在延用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开展生产作业活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慢,农村地区的经济也较难有明显的提升。
(二)交通落后
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就到这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内外交流和互通不畅,贫困地区经济更难得到发展。交通的落后是导致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和核心所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落后现状,实现脱贫就需要首先对贫困地区的交通进行扶贫。交通扶贫可以被看做是农村扶贫的先锋。各政府各单位应该重视贫困农村的交通问题,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将农村的交通建设提至重要地位。
(三)输血式扶贫问题出现困境
在传统的扶贫工作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扶贫措施是给予资金、政策支持,给予贫困户生活保障。这就是典型的“输血式扶贫”样板。这种“输血式扶贫”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改善贫困农村的生活现状,可是却无法改变其根本上落后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在给予贫困地区经济帮扶和政策照顾的同时,将重心转向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改变现状的思想上的引导上来。让贫困地区能够立足现状,结合实际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实现真正的脱贫。
(四)农村教育问题严峻
真正的贫困是思想的贫困,贫困地区想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大力搞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提高农村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发展和业务能力,最终提升他们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教育问题解决了,方可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下,国家需要的是有素质、有文化、综合能力高的新型人才。从长远来看,贫困乡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根本上铲除贫困的病根。
二、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湘西地区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就是要求扶贫工作要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14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扶贫的重要一环。旅游的扶贫是需要考虑到贫困乡村当地的政策、地理环境、资源优势、社会文化等因素。精准的旅游扶贫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各政府单位也在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为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目标共同努力。
新时代,新机遇。在我国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历史时机,贫困乡村能够抓住和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开展和探索本地区发展之路必将实现脱贫任务,同时为本地区的人民群众带来发展活力和发展生机。贫困乡村的基础是农业,因此要始终坚持农业的优先发展,其次积极发展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并按照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要求来发展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紧跟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步伐。在我国着力对贫困农村地区进行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发展经济具备很多发达城市所不具备的特色优势:
(一)贫困乡村休闲经济项目众多
随着贫困乡村的逐渐脱贫,贫困乡村的经济逐渐有了好转,其经济发展渐渐步入正轨,能够实现自己自足。不少贫困乡村大力发展和振兴乡村旅游,引导和发展新型、现代乡村。这些贫困乡村在政府和单位的帮助下已经克服了污染、贫困、交通落后、交流不畅、劳动力不足等情况,他们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逐渐建立了新的经济生态,并开发出了特色小镇、田园、休闲农业等经济体。将“创新、创意、创业”理念融入到乡村发展的生产和生活中,彻底克服和解决了经济贫困的现状。
自然风光。乡村经济是一种较为贴近自然的经济形态,由于其发展较为原始,因此自然风味保留的也较为浓郁,乡村民风也较为淳朴、自然。这些都是一线发达城市所不具备的。乡村地处偏远,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较少,这在外来人看,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很多乡村都具有其特色的自然风貌留存,只有经过科学的改造和市场化的运营,再通过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和网站的推广,定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来访。旅客经济的繁荣将会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经济交流的加快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特色农产品。贫困乡村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特色化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一个重要亮点。贫困乡村可以在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帮助下,科学定位该乡村的农作物或者经济作物的特点。实现集群式发展,这样便可以利用特色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来吸引游客,进而创造利润,实现脱贫目的。如贫困乡村可以在村领导或者县领导的带领下,开展建设草莓经济园、草莓体验园等项目,进而创办“草莓节”,通过宣传草莓节,吸引众多的旅客到访。其他贫困乡村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项目。
乡村民俗体验项目。不同的乡村具备其各自的民俗民风,积极开展民俗体验项目将会为本地区的旅游创收提供很大的支持。贫困乡村如果是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以在村长的带领和组织下,开展民俗体验项目和民俗体验项目。如少数民族贫困乡村可以邀请旅客体验少数民族的节日、服装等,带领游客体验少数民族的民风和活动等等。
(二)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
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和活力。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也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认可。在我国当前进行扶贫攻坚战的最后决战时刻,贫困乡村能够积极开展自救活动是绝对值得认可和推广的。我国为了实现扶贫工作,对乡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国家政策扶贫支持。我国提出精准扶贫是为了能够让农村自己发掘自身的优点和亮点,能够因地制宜自主找寻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和人员会在此给予相关的引导和政策辅助;另外为了帮助和提升贫困乡村的人们生活水平,国家会给予其相应的农业补贴,如农资补贴、粮食补贴等;国家帮助贫困农村人们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并建立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保障措施,还有建立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农村人口的生活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帮助贫困农村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政府将年久失修的危房进行改造或者翻新、加固等;政府会对乡村旅游的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让乡村旅游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进而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资金扶贫支持。国家新增和安排专项的扶贫资金,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多的惠及各个贫困乡村群众,国家的惠农扶贫资金会通过特定的渠道发放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另外国家还安排的有种类齐全的资金补贴项目,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顺利开展。
三、乡村旅游扶贫注意事项
乡村旅游是贫困乡村积极发展经济探索出的一条路径,该路径并不能够照搬照用,而是需要结合各贫困地区的人文、自然、资源、政策等因素才能够进行确定。当前在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事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贫困地区人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乡村想要真正的实现脱贫并不能够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很多贫困地区在发展旅游事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很高的参与意识,这就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缓慢,进而受到阻碍,最终乡村旅游之路流产,地区脱贫问题会依旧存在。在此就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扶贫意识工作,让贫困人口意识到“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应该积极投入生产。
(二)旅游资源安排不合理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打造好有价值的旅游服务,让外来旅游客商能够体验到来此地旅游的价值。而当前部分地区由于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体验项目、旅游配套安排等不合理,导致旅客在此未能有很好的体验,进而导致乡村旅游成了摆设,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单位人员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支持,找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带领本地区的人们学会如何开展乡村旅游项目,以商业运营的模式来运营该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
(三)乡村旅游特色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特色”和“特点”方可吸引游客的到访,而部分乡村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未能够将本地区的特色融入其中,甚至有的模仿外地的一些常见开发模式,导致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千篇一律,这就导致客户的体验感和旅游印象不深刻。因此,需要本地区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进行深度挖掘,进而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旅游景点,另外还可以创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进行宣传。这也是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结语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贫困乡村在国家给予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和帮助下,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找到的一条可循环发展之路。近年来各地结合党中央正常,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基础打造了诸多乡村振兴的出路。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振兴本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富有创意和区域特色。当然,各地的发展思路是好的,但是一些地区由于缺少统一规划部署,乡村旅游发展出现杂、乱、缺少品牌、缺少发展后劲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重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全方位高质量的统筹规划好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乡村旅游项目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很多因素刺激也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在对贫困乡村发展旅游经济的课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将其与实践进行结合。在当前扶贫工作火热开展的背景下,积极促进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寻找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收之路。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具备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本地特色旅游业的推广,还可以加强跟外界的交流和互通,拓展发展思路和眼界,让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胡春丽.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J].农业经济,2018(03).
[2]王敏,陈伟鹏.地域文化环境对民宿旅游者行为影响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8(24).
[3]赖斌,杨丽娟,李凌峰.精准扶贫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民宿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研究——基于稻城县香格里拉镇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2).
[4]楊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5]王光秀,李亚惠.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7(02).
[6]庄伟光,刘世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宿旅游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J].新经济,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