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笋冻,泉州“果冻”有海味

2019-08-30小亚

环球人物 2019年16期
关键词:闽南语戚继光滩涂

小亚

你吃过“海鲜果冻”吗?

外地人走进泉州海鲜市场,海味扑面而来,满眼是缓慢爬行的螃蟹、活蹦乱跳的海鱼,奇怪的是还有一盆盆“果冻”。它玲珑剔透、灰白相间,名曰土笋冻。吃过它的人要么心心念念,要么此后唯恐避之不及。知乎、豆瓣上常有《如何让福建以外的朋友吃下土笋冻?》《答应我,吃完土笋冻千万别去搜索它的原材料》等帖子。

土笋冻由身长二三寸的腔肠动物星虫制作而成。它五脏俱全,颜色黑褐,身体有节,形似土笋,有如食指般粗的,也有似稻茎那样细的,都拖着条一寸长、伸缩自如的细尾巴。本以为吃的是笋,谁知吞下的是一条蠕动时如蚯蚓的虫,也难怪食客会大呼“黑暗料理”了。

不过,外形丑陋的星虫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它清肺补虚、活血强身,富含胶原蛋白。福建谚语“山里有冬虫,海里有星虫”,将星虫与冬虫夏草相提并论,就是为了说明星虫的营养价值。泉州位于福建南部,晋江下游,拥有大片沿海滩涂,是星虫最大的繁衍地之一。土笋冻这道菜的出现,映照着中国东南海港的发展史。唐朝以来,大量劳动力涌入泉州,加上几任皇帝加强对外交流,此处发展成繁华港口,不仅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后来更在元朝成为中国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游记》形容泉州:“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盛况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各国语言与泉州的闽南语交织着,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景观。

安海镇在泉州城南20余公里的濒海处,扼晋江、南安两县的水陆要冲,依山临海,海湾曲折,风浪小,是泉州重要的避风良港。据《泉州历年大事年表》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男女而去。又至安平(即安海)攻城三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遂逃窜。”就是讲戚继光在安海率兵抗倭的事。

那时正值严冬,有段日子粮食紧缺。戚继光治军严明,不准士兵接受老百姓资助,下令捉滩涂虾蟹等作为食材。将士们无意中捉到星虫,将之下锅煮汤。戚继光研习战况,忘记用餐,直至半夜,这碗汤结成了块。戚继光只好拔剑取下一小块品尝,没想到如此鲜美,土笋冻便流传开来。

如今,土笋冻是泉州人餐桌上的必吃冷盘,其制作方法也很讲究。从滩涂挖出星虫后,厨师要将其泡在水里,放养一天,让它吐出肚里泥浆。接着压出星虫全部内脏杂物。有的人喜欢用石槌等重物碾磨,有的人则更愿意用双手反复揉搓挤压。之后将其漂洗干净,通体白亮时便可捞起。

泉州港的船只。

刚挖出来的星虫。

用石轮碾压星虫。

制作好的土笋冻。

淋上佐料即可享用。

漫长的熬煮程序是关键。厨师将星虫放入锅中,待胶质渗出,呈黏糊状,才可连汤舀起,然后分装进小瓷碗,静放于露天处過夜,让它自然冷却凝成固状。若是在炎热的夏天,就得放入冰箱了。成形的土笋冻晶莹剔透、滑溜爽口。人们用竹签挑出,淋上陈醋、酱油、蒜泥等,便可品尝“海鲜果冻”了。

有首闽南语歌《哇,土笋冻》寄托了家乡人对土笋冻的热爱:“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

猜你喜欢

闽南语戚继光滩涂
霞浦滩涂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上岸的鱼
跪拜
滩涂上的丹顶鹤
舍小节成大事
闽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