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总理,克什米尔“耍长矛”
2019-08-30李正明赵悦汝
李正明 赵悦汝
纳伦德拉·莫迪 1950年生,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2001年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连任三届,2014年起任印度总理。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瑜伽的喜欢是出了名的。他说过,自己精力充沛的秘密武器是练习瑜伽。这种印度古老的运动,既能造成柔软的身段,也能练出超强的肌肉。
这种爱好颇能反映莫迪的特点。他外表和善,总是满面笑容,却很有秀强硬的勇气:2016年11月,他在第一个任期内突然发布“废钞令”,宣布两种大面额货币作废,印度社会乱作一团。今年8月初,刚开启第二个任期两个月的莫迪,又突然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引发巴基斯坦强烈反响和全球关注。
克什米尔大冒险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存在领土争端。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形成了两国的实际控制线。印度实际控制地区称查谟—克什米尔邦,人口有1200多万,其中查谟以印度教徒为主,克什米尔则以穆斯林占优。当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冲突、动荡不断。
2019年8月9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居民举行集会,抗议印度中央政府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條。
印度宪法第370条规定,印控克什米尔拥有除外交、国防、通信外的独立管治权,该区居民有购买不动产等特权。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大选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都明确主张取消第370条,表面理由是该条款阻碍了该地区与印度其他邦的融合,实际是想以强力手段确保印度长期占有这一地区。但在第一任期内,莫迪注重内政,没有真正推动此事。今年大选,印度人民党大胜,莫迪地位进一步巩固。而2016年以来这一地区先后发生了乌里、普尔瓦马等恐怖袭击事件,印军和安全人员损失惨重。莫迪政府两次都采取强势回应。乌里事件后,印军在莫迪直接领导下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分子进行了“外科手术式打击”,后来还拍了一部电影《外科手术》,票房不错。普尔瓦马遇袭后,印军出动战机越境空袭武装分子营地。印度民众很支持这种处置方式。这让莫迪认定强硬对他有利。
印度人民党为此也做了一系列铺垫。去年6月,该党退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政治联盟,迫使地方政府倒台。12月,该地区转为由总统直接治理,将取消宪法第370条的权力收到中央政府。今年8月5日,印内政部长提出两项议案:一是建议发布总统令废除相关的宪法条款,二是将该地区重划为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由于印度人民党占了议会多数席位,议案获得了通过。
印度政府派出2万军警进驻这一地区。取消自治后,军方在当地实行宵禁,切断部分通信,禁止公开集会。人口超过百万的首府斯利那加只有两部电话可以使用,市民排长队、每人通话两分钟,苦不堪言。在军警高压下,当地仍出现示威,已有多人被捕。巴基斯坦强烈谴责印度的行动,宣布驱逐印度外交专员、中断边境贸易。巴总理伊姆兰·汗指责印度在克什米尔搞“法西斯式种族清洗”,印巴两军也进入了新一轮对峙。
8月8日,莫迪发表了40分钟电视讲话,批评印控克什米尔过去实行的自治“助长了反印情绪”,导致了“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王朝政治及腐败”,并说撤销自治地位是“历史性决定”,当地经济将实现增长。
8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同巴外长库雷希会谈时表示,近日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动荡升级,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克什米尔问题是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争议,应当根据《联合国宪章》、相关安理会决议以及双边协定,以和平方式加以妥善解决。中方认为不应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
印度本国地图此前已把中印边界西段和中巴边界部分地区划入查谟—克什米尔邦,中国对此坚决反对。这次重组后,印度分别把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等地划入拉达克中央直辖区,把中巴边界部分地区划入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中方指出,印方的举措挑战了中方的主权权益。印方做法不可接受,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荒野求生”秀决断
就在克什米尔风波骤起之时,莫迪参加拍摄的英国真人秀《荒野求生》8月12日在印度《探索》频道播出。虽然莫迪声称录制节目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印度丰富的自然遗产和环保压力,也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但他和人称“贝爷”的主持人、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一起出镜,还是让人有“秀肌肉”的感觉。
2019年,莫迪(左)与格里尔斯一起参加《荒野求生》节目拍摄。
在片中,头戴猎帽、身披猎装的莫迪,跟着贝尔一起在半人高的荒草里穿行。同乘一艘蓝色的小筏在湍急而开阔的水域漂浮时,两人相对而坐,莫迪开怀大笑。
莫迪在印度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拍摄节目期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炸弹袭击事件,造成44人死亡。当时,反对党要求莫迪解释为何此时去拍纪录片。此片的预告发布后,反对党发言人嘲讽道:“就在举国哀悼之时,我们的总理正坐在船上悠闲地看鳄鱼……你们瞧他在预告片中笑得多开心!”不过,莫迪办公室后来发布了详细的日程,强调恐怖袭击发生后,莫迪“一直在跟进事件发展”,并取消了余下行程返回新德里。正是那袭击激起的愤怒,以及此后莫迪大打国家安全牌的做法,帮助他赢得了许多选票。如今在克什米尔风波再起的时候播出这部片子,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有分析称,莫迪拍此片真正的用意是展示自己在解决难题时的决心和能力。去年10月,莫迪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成绩之一就是对印度野生虎的保护。虎在印度曾被大量猎杀,到上世纪60年代已处于危险境地。1972年,印度实行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情况才有好转。莫迪2014年出任总理,到2018年,虎的数量已从2226头增加到2967头。莫迪说,印度是野生虎最安全、最大的栖息地之一。《荒野求生》中有这样的镜头:老虎、大象和鹿在远处奔跑。贝尔递给莫迪一支用树枝临时制作的矛,用来防范老虎袭击。莫迪说:“我的教养不允许我杀戮生命。不过,既然你坚持,那我就拿着。”他还发表了一番感慨:“我们不应该把这个地方当作危险地带。当我们违背自然时,一切都变得危险,人类也会变得危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与大自然协作,大自然也会和我们协作。”
对莫迪的夸耀,印度舆论也有质疑。印度野生虎的数量确实增加了,但供其栖息的森林没有等比增长。野生虎不得不到外面觅食,与居民发生冲突。还有环保人士批评莫迪并非真那么重视环保。比如,他与来自其家乡的富豪阿达尼交情深厚,为后者在印度中部地区开采煤矿大开绿灯,由此造成约7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毁。一些环保人士甚至呼吁抵制这集《荒野求生》。
一心打造“新印度”
在外界看来,莫迪的形象很复杂。
在支持者眼中,莫迪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高效、果断、廉洁、以解决问题为己任”。他经常“不请自来”地到民众中热情地打招呼,还非常注意运用新媒体塑造个人形象,每天上网1小时浏览关于自己的文章,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常和选民互動。他素有“工作狂”之称。据说,他的工作人员早上5点半就开始接到他的电话。在两次大选中,他都把自己描述为充满活力的领导人,能带领印度的年轻选民创造经济繁荣。这一策略两度奏效。他曾提出修建1亿间厕所的宏大计划,如今目标接近完成。在《荒野求生》中,莫迪也提到了自己的“厕所革命”。他的经济适用房计划、农村减贫计划、电气化计划等旨在向穷人倾斜的政策,以及“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印度”等口号也都很有吸引力。
莫迪的形象也与传统的印度政要不同。就拿穿衣来说,他穿的中袖衬衫名为库塔,头巾叫萨法,都是印度传统服饰。但他的萨法戴法极为丰富,有时如孔雀开屏,有时像大草帽,有时还挂出一根飘带。他喜欢在库塔外套一件无袖夹克,如今被称为莫迪夹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将南亚传统男装艾客坎改短,穿起来很精神,当时被称为尼赫鲁夹克。而莫迪夹克与之风格相近,色彩更丰富。莫迪喜欢根据不同场合换不同衣服,曾经在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时连换3套衣服,还曾在出访时一天换装4次、会见4个团体。他在接受采访时,也非常乐意谈论自己的审美观和对服装搭配的热爱。这帮助他塑造了有情调、有品位又有民族性格的形象。
莫迪最大的爱好是瑜伽。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凌晨4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小时瑜伽。他在印度内阁设立了瑜伽部,专门负责推广印度传统医药、阿育吠陀、瑜伽、自然疗法等。他还成为瑜伽推广大使,向联合国提议建立“世界瑜伽日”并高票获得通过,2015年起实行。在他看来,“瑜伽将超越一切”。他曾与4万名瑜伽爱好者一起表演各种瑜伽体式,呼吁将瑜伽推广到社会各阶层,以帮助解决心脏病、酗酒、糖尿病等问题。他在白宫与奥巴马畅聊瑜伽,送给访印的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阿博特关于瑜伽的书,甚至在联合国大会宣称瑜伽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素食主义者,并且滴酒不沾。数十年来,他严格恪守斋戒规定,在印度教“九夜节”期间每天只喝蜂蜜柠檬水和一杯茶,出访期间也不例外,相当自律。
但在批评者看来,莫迪强势而浮夸,政绩并没有像他自诩的那么出色。比如,印度的经济虽然有不错的增长,但就业没有什么改善。在印度大选前,一份政府就业报告显示,印度失业率创下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6.1%。印度过去几年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7%上下的高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没有转化为就业岗位。印度农村地区也存在农业投资回报低、农民收入停滞等问题。去年年底,各地农民聚集在新德里游行,呼吁议会通过支持农民的立法。此外,印度政府与法国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战斗机合同,却将部分工作交给了一位毫无经验的印度亿万富翁,这一丑闻令莫迪的清廉之名受到影响。莫迪来自第三种姓吠舍中的甘奇斯,历史上是一个以榨油为生的种姓,其实不算高也不算特别低,但他喜欢自称卑微的小贩,也以低种姓代言人的角色自居。但是,在他新一届内阁的58位部长中,却有32位是高种姓,占了一半多。低种姓则仅13人,只占22%左右。
2019年6月21日,莫迪(中)与民众集体练习瑜伽,庆祝世界瑜伽日。
更多人担心的是莫迪在不惜代价地推行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新印度”。在他执政时期,15%人口为穆斯林的印度,穆斯林议员却减少到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有右翼印度教徒提出把刺杀圣雄甘地的凶手列为“英雄”,一些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占据了大学和政府机构的关键职位,他们将地名改得更具印度教色彩,在印度历史教科书中剔除穆斯林统治者。印度北部曾发生一名8岁穆斯林女孩被杀害的恶性案件。印度人民党的一些地方领导人事后却参加游行集会,支持身为印度教徒的嫌犯,而莫迪迟迟不表态。此事让一批退休高官公开致信莫迪,称他在印度煽动“可怕的仇恨、恐惧和恶毒气氛”。
如今,莫迪强势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虽然民众不乏叫好声,但也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印度教人口大量涌入当地,会激化宗教矛盾,导致更大的混乱。《印度快报》刊载评论认为,狂热的情绪对印度并无好处。莫迪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做法也可能用到其他地方,造成民众权利受侵犯,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