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中西方传统节日教学的几点探究
2019-08-30裴秀丽
裴秀丽
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怎样把这些中外传统节日在课堂上有效呈现并适当向课外延伸,进而让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并深刻体会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也能够熟悉、包容并接纳,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识,体会国际多元文化的精彩纷呈?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上呈现并体会节日的特色、文化及内涵
以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Dragon Boat Festival 为例加以说明。此篇节选的是一名深圳的学生朱辉目前在美国求学,与一户美国家庭生活在一起。端午节那天,在深圳的家里,他的妈妈与姑姑在包粽子,他的爸爸与叔叔观看电视上的龙舟赛。由于时差,他在美国的寄宿家庭正是端午节前夜,与其他日子并无两样。此刻朱辉通过电话倾诉了他浓浓的思乡情。Zhu Hui likes his host family a lot, but there’s still“no place like home.”此课着重“思念”即“miss”,课堂上要把这一浓浓的思念让学生体会到并感同身受。
首先展示相关的端午节图片,并提问:1.When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It’s on May 5th in Chinese lunar calendar.)2.What do Chinese people do at this festival? ( They row the dragon boats and eat Zongzi.) 3.Why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y celebrate it to honor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其次再单独提问几个学生,比如:Do you think your family regard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s a very imporant festival? Why or Why not?Do your families often get together to celebrate it? 通过回答让学生初步了解此节日。然后进入正文,理解文章中朱辉远在异国他乡对祖国及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读完课文让学生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诗的深刻含义,并让学生在课后查询其出处及原诗的英文翻译。此外,端午节除纪念屈原外,还有别的典故吗?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二、节日教学的课内外渗透,从教材内到教材外的拓展延伸
承接前面提及的Dragon Boat Festival 这一主题内容再次展开探讨。
1.检查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及整首古诗的英文翻译和理解,看看哪一位学生的翻译更准确、更地道。最后给出相对较合理、较准确的译文。观察并发现中英文的表述差异,同时细细品味中国古诗文的美好意境。
On Double Ninth 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at Home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m cast,
Sore sick for my dears on every festive day.
By now my brothers must some heights have passed,
But a cornel wearer missing’ll damp the day.
2.讲述端午节的另一个典故(Another story of Dragon Boat Festival),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个小结。It’s about the man named Wu Zixu.It’s said that he built the old city of Suzhou and he loved the people of Suzhou very much.He died on May 5th in lunar calendar.Since then people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in order to respect him and remember him forever.通过课后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挖掘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深刻感受祖国历史的久远与深厚,从而更加懂得要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再举一个复活节(Easter)的例子。Easter 这个主题在教材中并不是重点,而是在Self-check 中以填空的形式呈现。Many western countries celebrate Easter.This holiday is always on a Sunday between March 22nd and April 25th.It celebrates the beginning of new life.So an egg is a symbol of new life...复活节这个节日抛开宗教因素,同时也是新生命的象征,寓意着春天万物复苏,一切生机盎然。这与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象征性方面都有些相同,可谓不谋而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2016 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的英文释义罗列出来。如果课堂上时间仓促,也可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搜集,既动手又动脑,岂不乐哉?二十四节气的英文表达真是言简意赅,简单明了,饶有趣味。举几个例子:立春(Spring begins),雨 水(The rains),惊 蛰(Insects awaken),清 明(Clear and bright),谷雨(Grain rain),小寒(Slight cold),大寒(Great cold)。
三、母亲节(Mother’s Day)的启示
Mother’s Day 在教材中并无相应的具体故事,而是一封E-mail 的形式简要概述母亲节的时间,孩子们给母亲赠送礼物及表达对母亲的爱,因此可适当向学生讲解美国母亲节的由来。创始人是美国的安娜·查尔维斯女士,安娜女士的母亲曾讲述过许多在南北战争中捐躯的英雄故事,还祈祷道: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安娜为这件事感慨万千,由此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设立一个纪念日,给丧失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 年5 月10 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举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1914 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为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近年来,中国人也开始庆祝母亲节,不过有专家提议,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设立中国母亲节,即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16 年中国母亲节与西方的母亲节正好相遇。中西方文化在此节点上相互借鉴与交融,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互通性。无论是西方的母亲节还是中国母亲节,其本质都是歌颂母亲的无私奉献及母爱的伟大。因此可引导学生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赠送一张小贺卡。正如教材里说的:Common gifts are flowers and cards for mothers.But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how our love.Actually, we don’t hav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It is also a good idea to help parents to do something instead.
四、教学中注意中西方节日的相似性、差异性与互补性
1.中国的中秋节(Mid-autumn Day) 与西方国家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的比较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中Thanksgiving Day 及九年级教材中Mid-autumn Day 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这两个节日的时间、起源、传统食物等。课后可让学生列一个表格,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及总结。
Differences:
The festival Time History Why people celebrate it mooncakes Traditional food Mid-autumn Day August 15th lunar calendar the story of Chang’e the tradition of admiring the moon Thanksgiving Day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remember the first travellers from England give thanks for life and food roast turkeys Similarities:Mid-autumn Day 1.People celebrate these two festivals in autumn.2.Families usually get together and eat a big dinner.3.People express the best wishes to families and life.Thanksgiving Day
通过对比,发现中秋节和感恩节在庆祝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有些相似。都是秋天的美好节日,强调家人的团聚并享用象征性的传统美食。两个节日的起源都和庆祝金秋丰收以及感谢神灵恩赐和庇佑有密切的联系,寄托了东西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
2.对比中国的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和美国的万圣节前夜(Halloween)
元宵节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祭祀天神。汉朝时皇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燃灯表佛”。可见元宵节有着宗教的血统。宋朝词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古人元宵节的幽幽意境描绘得令人神往……万圣节起源于凯尔特人传统的鬼节,后来受基督教的影响,成为纪念圣人的节日。如今的万圣节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亲子活动或狂欢节靠拢。万圣节前夜,屋内屋外一片恐怖,孩子们装扮鬼怪,提着杰克灯,做着“Trick or treat”的游戏,是最快乐的自我放飞。中国的元宵节和美国的万圣节从某种层面来说,都起源于宗教,且都是在晚上庆贺的。中国人赏花灯、猜灯谜,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情感。美国人恶作剧、搞恐怖,也是一种欢乐激情的迸发。中西方的两个节日各有特色,相映成趣。在教学这两个节日内容时,可先让学生预习并搜集相关的信息,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拿出自己准备的素材,比如一个自制的花灯、南瓜灯或者是一个相关的小故事、一首小诗歌、一首歌曲,在课堂上给全班学生展示,营造元宵节或是万圣节的特有气氛,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两个中西方节日文化的相似与差异。同样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也可以让学生做个剖析,领略并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互通性、互补性、融合性。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的传统节日都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智慧成果,值得各国人民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方节日文化也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借鉴和渗透,可谓互通有无,洋为中用,中为西用。比如临近圣诞节,却有一些抵制中国人过圣诞节的声音,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近年来中国的春节不也远渡重洋走向世界了吗?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内外探寻人类的精神文化家园,求同存异,避免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培养学生中西方文化交流意识,共同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我们自己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