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棍山药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2019-08-30宋轶辉

上海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苗头铁棍棚架

宋轶辉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农技中心,上海 崇明202155)

铁棍山药是古怀庆府(今河南一带)的地方品种,因其质地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块茎细直似铁棍而得名。据199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产地在海拔130~1 500 m的我国中部地区,块茎肉质肥厚、直径2~7 cm、生有细须根、外皮黑褐色的铁棍山药,乃是怀山药中珍品,食药兼用,是许多汤药和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和泥沙冲击土壤,与铁棍山药原产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差异显著,为丰富崇明地区的农作物品种,由上海市崇明区科委立项、崇明区建设镇农技中心主持课题研究,于2015年引进河南省温县的铁棍山药品种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搭架高度、播种材料、栽培方式等试验,以掌握铁棍山药在崇明地区的栽培技术[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原产地山药种苗(分别为苗头、段子、零余子)播种,块茎单支重量35 g左右,零余子比较细小,仅3 g左右[2]。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富安村。试验地海拔4.1 m,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土壤pH 值7.8、有机质含量1.6%。播前整地,667 m2施商品有机肥2 000 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 kg,旋耕后用专业机械开播种沟,畦沟、围沟、出水沟配套(深60~80 cm)。试验采用单因子比较法,在同一田块的5栋塑料大棚中随机排列试验小组,每小区面积30 m2。2015 年2 月上中旬播种的,4 月上旬搭棚架,分别于6 月上旬、8 月中旬追施尿素(每667 m2施12 kg),分别于5 月中旬、7 月上旬、9 月下旬进行人工除草、防病治虫[3],不同播期试验中各播期的山药田间管理按播期进行。

1.2.1 不同播种材料试验

不同播种材料试验设3 个处理,2 次重复。处理Ⅰ:山药零余子;处理Ⅱ:山药苗头;处理Ⅲ:山药段子。播种时间为2015年2月5日,种植密度相同,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1.2.2 不同播期试验

不同播期试验设4个处理,2次重复。处理Ⅰ:2015年1月21日播种;处理Ⅱ:2015年2月5日播种;处理Ⅲ:2015年2月20日播种;处理Ⅳ:2015年3月7日播种。各处理播种材料为山药苗头,种植密度相同(4 500株/667 m2),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1.2.3 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设4 个处理,2 次重复[4]。处理Ⅰ:6 300 株/667 m2;处理Ⅱ:5 450 株/667 m2;处理Ⅲ:4 500 株/667 m2;处理Ⅳ:3 940 株/667 m2。各处理播种材料为山药苗头,等行距栽培,不同密度用株距调整,2015年2月5日播种,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1.2.4 不同搭架高度试验

不同搭架高度试验设4 个处理,2 次重复[5]。处理Ⅰ:架高60 cm;处理Ⅱ:架高100 cm;处理Ⅲ:架高140 cm;处理Ⅳ:架高180 cm。播种材料为山药苗头,出苗后蔓长35 cm 左右时每2 行用细竹竿搭人字架,2015年2月5日播种,栽培密度和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1.2.5 不同栽培方式试验

处理Ⅰ:塑料大棚栽培;处理Ⅱ:露地栽培。播种材料为山药苗头,2015年2月5日播种,栽培密度、架高和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材料对铁棍山药苗情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材料对铁棍山药苗情和产量的影响见表1。

表1 各播种材料处理铁棍山药的苗情和产量

由表1 可知,山药苗头作种处理山药的出苗时间早、出苗率较高、蔓长长、地下块茎大而重;山药零余子作种处理山药的出苗时间略晚,虽出苗率高但蔓短、地下块茎小。这可能与两者的种苗营养体大小有关,零余子出苗后在自养阶段养分供应不足。山药块茎段子作种处理山药的出苗时间明显偏晚,植株地上部长势和地下块茎大小居中,出苗率低,经对未出苗种段检查,种段均已腐烂。段子作种出苗晚的原因可能与其萌芽需要一段时间有关,段子腐烂的原因可能与切口消毒不彻底有关。

2.2 不同播期对铁棍山药苗情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铁棍山药的影响见表2。

表2 各播期处理铁棍山药的苗情和产量

由表2可知,铁棍山药播种早,出苗早,枯黄期略提前;播种晚,出苗晚,但出苗期短。各处理山药块茎的重量大小与播期早晚成正相关,这可能与出苗所需有效积温有关。大棚设施条件下,早春白天受阳光照射棚温升高,夜间棚膜保温,随着播期延后外界气温升高,棚温也越高,出苗期缩短。晚秋在相同的保温条件下,出苗早的枯黄期提早,可能与山药的根系老化有关。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铁棍山药植株和地下块茎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铁棍山药植株和地下块茎长势的影响见表3。

表3 各栽培密度处理铁棍山药的植株和地下块茎的长势

由表3 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铁棍山药的植株茎蔓越来越纤细,种植密度与衰亡期、单支块茎重量、商品率成负相关,这与群体对个体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有关。适当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铁棍山药的品质和产量。

2.4 不同棚架高度对铁棍山药生长的影响

不同棚架高度对铁棍山药生长的影响见表4。

表4 各棚架高度处理铁棍山药的长势

由表4 可知,随着棚架高度的增加,铁棍山药植株的蔓长越来越长,且蔓叶增多,单株块茎重量增加,炭疽病的发生程度相应减轻。草质藤本的山药茎蔓缠绕能力强,会沿着棚架在一定范围内向上生长,蔓长叶多,因此向地下块茎输送的光合产物增多。棚架高,透风透光性好,茎叶生长老健,病害发生会减轻。但其优势会在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搭架的成本和可行性。

2.5 不同栽培方式对山药植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山药植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见表5。

表5 各栽培方式处理铁棍山药的植株长势、产量和品质

由表5 可知,大棚栽培处理由于在早春和晚秋采取了保湿、升温措施,幼苗出苗早、枯黄迟,生长期延长了40多d。大棚栽培处理有效控制了田间水分和空气湿度,创造了与原产地相仿的田间小气候,山药植株地上部病害发生少,地下部块茎细长;而露地栽培处理受本地区春、夏、秋降水较多的影响,山药块茎形状变粗变短,与原产地的明显不同,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品质明显降低,水分多,食用口感绵软。经烘干处理,大棚栽培的山药地下块茎折干率为28.5%,而露地栽培的山药仅为19.6%。

3 讨论

3.1 适期播种

铁棍山药生长期较长,适时早播,利用塑料大棚提高土温、气温,可提早出苗,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播种期可提早到1月下旬。

3.2 山药苗头是较为理想的播种材料

用块茎繁殖铁棍山药,幼苗的习性与其他山药品种是一致的,而常用的3种播种材料依据当年生产效果而言,山药苗头是首选。用零余子播种,生长出的小山药能否作为下年播种材料以提高种子质量,能否用消毒杀菌后的山药块茎段子作种以防腐烂,并在加温条件下促进其萌芽以达到早出苗的目的,都有待试验研究。

3.3 适当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个体发育和群体发展是所有高等植物生长的一对矛盾。铁棍山药在单位面积中群体数量以每667 m2种植4 500~5 000株较为适宜。

3.4 山药棚架高度的选择

搭架栽培无疑给缠绕形态的铁棍山药地上部植株提供了可以增加叶片生长的条件,从而增加光合产物,同时增强了通风透光性,使植株生长老健,减轻病害发生。但在大棚设施内,搭架高度有限制,从有利于农事操作和节省原材料成本方面考虑,架高以160 cm左右较为合适。

3.5 大棚保护地栽培是铁棍山药东移引种的关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湿多雨、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铁棍山药生长,大棚设施能创造适合铁棍山药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大棚保护地栽培是铁棍山药东移引种成功唯一有效的方法,生产中应加强管理,加大昼夜温差,以利增加光合产物并将其向植株地下块茎输送。崇明地区海拔低、地下水位高,种植铁棍山药要选择相对高燥田块,并开好深达100 cm的围沟。

4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大棚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用山药苗头(芦头)作种在2月上旬栽植,每667 m2栽4 500~5 000穴,棚架高度160~180 cm,可获得较高的商品产量。

猜你喜欢

苗头铁棍棚架
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及围裙栽培法
运营铁路移动防护棚架吊装数值模拟分析*
后疫情时代辅导员对学生中潜在危机进行苗头性发掘的探析
今年苗市出现好“苗头”
车坛往事2:蒸汽时代初见苗头
警惕肠癌的“苗头”
空间网架螺栓球结构棚架施工图优化设计
棚架梨树整形技术
韩铁棍(下)
韩铁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