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考试中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探析
2019-08-29张应忠
摘 要:材料解析要注意审题、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按一定的要求回答问题。
关键词:审题;分析问题;历史信息
高中历史试题中材料分析题是历史学科有特色的试题。题目的设计者摘引几段文字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史知识和概括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的主要题型。这样考察了学生阅读分析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提高历史素养。学生对这类习题下的功夫很大,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试中得分也不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害怕做这类习题。我在历史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愿意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材料分析题难在哪里?材料分析题所选的材料来源非常广泛:中外典籍、个人著述、数据统计、柱状图、历史歌谣、铭文碑刻等,史料的出处也是多种多样。最让学生苦恼的是:文言文史料艰涩、难懂。材料包含的信息量又大,所引述的材料大多都是三至四段,回答的问题却五至六个。考题中的材料也都是从未见过的,短时间要吃透、读懂是有难度的。材料所设的情境有时候要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对于教材不熟悉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 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
平常学生的做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不断给他们教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成绩,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在指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注重审题 明确问题之间的联系
近几年的考试中,问题一般归纳为:背景类、归纳措施类、做法类、看法类、评价影响类、看法和启示类、特点类、异同类等等。审查题目的要求,问题之间的关联,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有些问题之间是并列的,有的是递进的。题目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要组织好内容,不要重复内容。对根据材料写小论文首先要拟定合适并有概括性的题目,以材料主题内容再加用自己的语言论述,史论结合形成一段材料作文。
(二) 认真阅读 获取有效信息
快速浏览材料,了解大概内容,抓住关键词,不懂的词汇先放一放,大致了解材料的内容即可。根据材料联想课本内容和自己熟悉的相关知识,按照问题要求组织回答内容。材料的要点和主题要明白,梳理出答题的方向和目标。几段史料所设计的历史情境是千变万化的,远超出课本范围,回答的知识是在中学教材内的,所以要联系课本知识。
例如: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洛克
材料二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 在政府权力运作方面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2. 在“自由”问题上,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共同认识?
面对问题是这样设计答案的 (1)权力分立思想。影响:洛克的分权理论后被孟德斯鸠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①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②个人的自由不是不受限制的,要受到社会契约的约束,个人自由不能危害公共意志。③政府和国家要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权利不受侵害。
第(1)问,紧扣“政府权力运作”的要求从材料一第二段的信息中归纳,影响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第(2)问,根据两则材料分析两者对“自由”的看法,并从中比较分析出两者认识上的共同点。
(三) 回答的问题要有条理性并写出答题提纲
将材料和问题联系起来,按照要求回答。背景要考虑时间、材料的出处和属于哪个朝代。如果是国外的,是哪个国家、什么时间,时代特征、事件性质都要考虑。内容措施要逐条列出,不遗漏要点最后事前列好提纲要点,要点组合,思路清晰,切记原文照抄,语句要变化。特点要浓缩概括,不要太具体。影响类问题要写出对后来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回答的语言三到四句即可,太多则浪费时间。
(四) “论从史出”所说的话要有依据
所学知识就是课本内容,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从材料中寻找答案。问题的内容要全面、完善、条理性强。叙述的内容要有依据,可以是课本的,也可以是材料中的。回答的答案要分出層次、段落,最后按要点用序号标出,做到一目了然。说出的话有依据,不可以胡说,也不能用流行的口语回答,要用历史课本中的表述语言回答,可用成语少用形容词,语言要流畅,要点要明确。
(五) 回答问题要有信心
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需要有信心,思路要开阔,我回答的内容是正确的,是深思熟虑的,我已经做了那么多的材料分析题,语言也是通顺的,一旦写在纸上不要再怀疑。
(六) 按照问法组织答案
材料题所设的问题有根据材料回答,就是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概括要点,分别写出,不必联系教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要从课本的相关知识和材料中的内容寻找答案,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是自己的观点或者课本内容。有什么启示,一般就是结论性的,在生产力、经济、政策类中定。
二、 知识储备要丰富全面
基础知识扎实,课本掌握的全面,知识之间的联系熟练,相关的历史知识马上能串联起来,再加上丰富历史知识、政治知识、地理知识、艺术常识的储备,对提高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材料解析题是要通过做题、理解、反思逐步提高,材料解析题考察学生的基础是多方面的,教会学生思考,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以当今时代精神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认识,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做到史为今用。
作者简介:
张应忠,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