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08-29杨卓娜
摘 要:此文立足于教材文本、识字教学、情感熏陶及实践活动几方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来有效实施相关的德育渗透教学策略,以期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完善教学改革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一、 引言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加强情感传递和德育渗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品质打下坚实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这一要求,将德育渗透融入语文教学当中,注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可见,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教育。它是塑造孩子心灵的奠基工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最大特色。教师应当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放在育人层面,围绕教育人、发展人而进行。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立足于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积極的情感和态度,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思想和灵魂也得以熏陶和洗礼,从而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所以,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语文课堂和教材的挖掘上。充分利用教材,依据教学相关要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将这些德育因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日常课堂中。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定要争气》一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上课时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对那些在学习上不自觉、欠刻苦、粗心的学生,通过联系对比,教育他们应当以童第周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胸怀大志,勤奋努力,立志成才,将来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二) 通过识字教学融入德育教育
识字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几乎每节都要强调识字写字教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依据汉字的造字方式,在带领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因子,把汉字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教授“孝”这个汉字时,可以先对它的构成作一分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成其亲,并能顺其意。进一步给学生讲解“孝”字的真正内涵,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孝顺、孝心、孝敬......),引导学生加深对“孝”字的理解和感悟,增进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三) 通过情感熏陶融入德育过程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到之处才能够知书达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该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的思想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制造氛围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展示一些圆明园被毁之后的图片,同时出示一些圆明园未被毁灭时的资料,有力说明其未被毁灭之前的宏伟壮观,通过毁灭前后的对比,学生自然会对圆明园被毁灭产生惋惜或者愤懑的情感。所以,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更易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四) 采用课外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德育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的渗透,还要通过一些适量的课外实践来补充。例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燃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继承先烈遗志,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又如,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的意识等。还可以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调查,比如让学生调查自己居住周围的花、草、树、木、空气、水等,几天后把调查的情况在班级里做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参与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四、 总结
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等特征,从而使它蕴含了丰富而生动的德育材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语文学科和德育教学之间的联系,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通过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拓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浑然天成地将德育渗透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获得德育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需要去不断探索,这都有待于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杨卓娜,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学区暖和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