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文化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研究
2019-08-29吴钟元
摘 要:本文分析语文课程道德价值难实现的问题,探讨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意义。剖析语文教材,归纳能培养学生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德育文化内容。基于此,提出德育渗透方法,旨在实现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
关键词:习作教学;德育文化;德育渗透方法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德育能落实到各个分科课程中,发挥学科特有的立德树人功能。语文课程负载道德价值,这是因其特定的母语身份和本身的特点所决定。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强调语文课程道德价值。本文通过对小学高段主题习作教学研究,探讨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和教化功能。
一、 小学高段主题习作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 优秀道德文化传承的需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无数先贤思想汇集而成的经典,也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德育文化,在语文教材中屡见不鲜。《虎门销烟》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流传千古的名言烙印在学生心中,体现勤奋、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二) 当代道德教育实现的需求
教育者必须明确,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当代社会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标准之一就是德才兼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时代特点,提出在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三) 高段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
高年度的学生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处于思维快速发展时期,对世界、对社会、对个人都产生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认知世界。学校教育承担学生引路人职责,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能够通过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 小学高段主题习作教学德育的内容
(一) 正确的政治品质教育
学生正确的政治品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和锦绣河山。爱国是语文教材中常见题材,教师利用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结合高年段学生心理特点:身心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世界、对社会产生好奇心,渴望探索、认知世界。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文化和锦绣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 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孝敬父母、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等内容。从五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高段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个阶段,学生形成了独特的看法,他们反对大人过细的干涉,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他们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认知。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利用教材中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道德品质。
(三) 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
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包括:远大的理想信念、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高段学生处于理想形成阶段,教师有责任承担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重任。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培养人生观的作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例文的分析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三、 小学高段主题习作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 树立教师育人的教育观
德育和语文课程均属于人文学科,其内在联系不言而喻。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它不仅是学生知识获取的来源,也是学生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习作教学中,应不断挖掘德育内容,发挥德育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增强德育意识,统一教书育人的观念,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完善人格作为教学目标,树立育人为首的教育观。
(二) 增强教师德育渗透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新课标,把握德育要求,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最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增强其德育渗透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沟通,教师可以从先行者经验中吸取大量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而不仅依赖于自身闭门造车式的经验。
(三) 实施主题习作德育渗透法
主题习作教学是指一种新的习作教学实践形式,由老师为主导召开主题习作教学的设计,基于习作年段目标,从学生需求、地区资源、学校特色、教师兴趣着手,有选择地处理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增加延伸的习作内容,形成适合学生的习作主题。需要明确的是,主题习作教学的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活动环环相扣,一个主题由多个活动支撑。因为长期以来,教材上的作文题目都是一单元一次、一次一篇文章的形式,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作文学习的前期准备和后续补充,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积累的素材无法有效利用,也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主题习作教学则能避免这种情况。
主题习作教学围绕一个孝德主题,以高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教师可以开展多个有联系的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生成习作要求,既有利于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发,又能够教育学生明白孝德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学生应当继承孝德文化,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家人、感恩家乡、感恩国家。
作者简介:
吴钟元,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钟楼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