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2019-08-29马媛媛

考试周刊 2019年62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信息技术

摘 要: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学前教育在这一信息化背景下,无一例外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幼儿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获得更多的新鲜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行为。阅读是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陶研理论;早期阅读

一、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意义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幼儿园教师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保证阅读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相吻合。

二、 幼儿阅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 家庭方面的因素

1. 缺乏家庭亲子阅读和讲述的培养环境

当今家庭普遍对孩子比较关注,家长很愿意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比如买各类的智力玩具、图书或送孩子参加舞蹈、美术、乐器等各种特长班,但在时间上却很少正确投入,很少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当孩子有阅读或讲述愿望时,多数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在做家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单独陪孩子,只让孩子自己进行。这样的阅读随意性强,坚持性自然较差。

2. 家长缺乏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

在提问家长孩子喜欢什么样哪类书籍的时候,65%家长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书籍时,不能根据孩子兴趣有针对性地购买。“生活即教育”家长没有将幼兒的生活与阅读有效联系在一起,买回来的书籍,幼儿很难提起兴趣或者根本读不懂。幼儿年龄小,在很多事情上无法理解,家长应该对幼儿进行生活化阅读教育,例如,跟幼儿探讨雨是如何形成,从而陪孩子一同翻书研究。

(二) 幼儿园方面因素

1. 阅读材料投放问题

部分幼儿园阅读活动中都具有十分充足的阅读材料,并且幼儿园教师也认为班级内所具有的书籍可以有效满足阅读活动实际需求。在众多类别书籍中,存在一部分书籍并不适合幼儿阅读。因此,想要开展陶研阅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少,教师很少在网上寻找教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育次数也较少。

2. 幼儿园教师阅读活动指导问题

(1)教师指导方法简单

幼儿园教师在阅读活动时,主要应用三种指导方法,分别为手指点读法、提问法及朗读法,其中应用最为常见的方法为提问法,阅读活动全部在问答状态下结束。提问法在应用过程中虽然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积极性,并且对幼儿口语能力进行培养,但要是每一个阅读活动都采取提问法就显得过于单一。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实际上具有较多选择,例如竞赛法,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可以按照阅读活动实际内容,采取合理竞赛模式,让教师可以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对阅读材料有着深层次的理解。

(2)阅读内容选择单一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过程中,对于教师阅读指导工作相对较为忽视。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选择幼儿阅读内容时,仅仅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或者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制度化”,这样的早期阅读教育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幼儿阅读发展。

三、 科学合理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式

(一) 家长方面

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培养时,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这样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其次就要选择合适有趣的图书,不要急于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书籍,这样会适得其反,对于孩子早期阅读培养,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只有长时间陪伴,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成长过程的一些变化,了解他们对哪类图书感兴趣,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充分进行引导。最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一些状况,这样可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予一些提示,这样更能准确地引导孩子阅读。家长也可为孩子制作一些小短片,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针对这些疑问去阅读,有探索地进行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幼儿园方面

1. 明确阅读目的,丰富阅读材料

信息化背景下,讲究高效教学,想要高效教学,就要了解幼儿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过程中,需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有效调动幼儿对阅读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所具有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为低下,还是以形象思维作为主要思想方式,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画面丰富的阅读材料,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教师在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还可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更具感染力的阅读材料,内容上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内容时长以及难易程度可由教师自由掌控,图文并茂的需求更加容易实现,并且教师可以根据需求,让阅读更加推进幼儿的生活从而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2. 巧妙运用多种阅读形式

(1)情景式阅读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按照有关问题对书籍内关键问题或者是情节进行阅读,进而完成整个阅读活动。情景式阅读活动比较适合在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书籍

中应用。例如,在对《艾尔莎的故事》阅读中,教师可以实现制作一些PPT,通过PPT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问题,幼儿根据PPT中的问题进行阅读,对故事情景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情景式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幼儿在集体阅读中所出现的疲劳问题,幼儿阅读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有效调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互动式阅读活动

教师与幼儿之间积极沟通交流。互动式阅读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关系,最为重要的就是幼儿阅读积极性可以有效调动,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对《小猴下山》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可以先简单进行阅读,阅读完毕之后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沟通意见,了解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幼儿在阅读中的困惑。《小猴下山》一书中,配图简介,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在网上寻找更多的情景图,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这样能够增加代入感,帮助幼儿理解。

作者简介:孙倩蕾,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摘 要:本文从生本主义角度提出给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自由对话与拓展延伸,从而利于其在主动融入语篇阅读中获得深层理解。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引领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多元表达中强化识记运用,能唤醒学生的积极探知意识,切实增强其文化素养与知识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留白;对话

阅读的理解有很多种答案,诸如“阅读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阅读是学生主观看,并且形成的一种体验与理解”等。但无论何种解释,都是基于学生主观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深化,简而言之,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文字素材来深入阅读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感思体验。从学生自我学习需求出发,围绕文化沉淀和知识拓展,多给学生自我品读和深入构思的时机,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和互动对话中互通理解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更利于学生在有效融入语篇阅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心灵慰藉与共鸣。

一、 留时自由赏读,感悟文本内涵

阅读作为一种心理认知活动,文字理解便是其中的核心,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赏析、体味其中的表达内涵。文字理解好似一道桥梁,桥的这头站着作者,桥的那头站着读者,读者和作者通过这道桥梁会面、交流(叶圣陶)。留足时间给学生欣赏阅读,利于学生跳出单纯依赖文字解读的窠臼,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丰富体验。

以足够的时间引领学生赏读,利于其在真正深入理解中获得深度感悟。如,在《济南的冬天》的阅读指导中,作者在文中描述小山上的小雪的时候,可谓是独运匠心。作者在描述中运用拟人、排比、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值得学生去研读和赏析。像“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写出了小山的特有形态之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再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拟人的角度描述小山的美丽。对此,在指导阅读中,可建议学生运用读书笔记摘录的形式深入赏析,围绕其中的内容深入感受作者描述的喜爱之情。同时,可建议学生运用轻声朗读的形式感受其中的描述情感,深入体味其中的内涵意境。

多给学生留足时间赏读,能帮助学生从文本的文字解读中体味其中的意境,感受作者表达艺术心思。多请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研读文本,引导他们从作者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中揣摩学习,将赏读感知主动转为实践运用,获得更为丰富的感触与灵感。

二、 鼓励自由对话,互通理解感知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考量的是读者认知心理与理解过程。以自由对话为切入点,从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多深入互动交流,便于其在相互交流中生成多元感思。自由对话,能让学生在彼此沟通中互通有无,在交流中集思广益。越是自由对话,越能激活学生自我思维情感,利于其在真正叙说中产生深刻而丰富感触。

自由对话,能够给学生自我调适和深入理解的平台。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围绕作者描述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不妨建议学生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入探讨如下问题:作者心目中的百草园为何如此充满乐趣?作者想通过笔下的三味书屋来表现怎样的思想?针对上述问题,可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理解,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中发现其中的欢乐。很多同学以作者的口吻,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心情,在无忧无虑的乐园中获得丰富的乐趣。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约束,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深入体味表达情感。通过这样的对话引导,能够让学生跳出依赖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在主动交流中博采众长,产生多样化的感思与顿悟。

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多从学生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出发,多创设富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话题,利于其在主动整理相应的素材中深化理解。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多给他们自由问答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各抒己见中大胆演说,让他们能真正聚焦核心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阅读延伸,帮助他们融入语篇深度探知。

三、 引导自由拓展,升华积淀运用

千人读哈姆雷特就有千样。阅读作為一种对话,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可谓是千差万别。多给学生自由拓展延伸的机会,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多点深思与拓展,在形成一定共鸣的基础上多自由拓展,定能利于学生获得丰富感知。鼓励学生自由拓展,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予以表现,不仅便于其从中探出言外意,听出弦外音,更利于学生产生丰富想象思维,积淀深厚语言文化知识。

自由拓展,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我联想机会,能让他们发现文本文字背后的新鲜而有趣的故事。例如,在《紫藤萝瀑布》阅读引导中,学生对紫藤萝的旺盛生命力有了足够的理解感知,并能够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托物言志的用法,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多同学也从“……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语句中有所感悟,特别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对此,可请学生自由拓展延伸,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思。有的同学运用朗读的方式,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气来感受其中的表达情感。有的同学通过绘图的方式,展现了紫藤萝的旺盛活力,并赋予一首小诗予以展现。有的同学则以演讲的方式诉说了自己的阅读理解,等等。这些拓展延伸,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我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延伸中形成深度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从课文的精彩处入手,引导学生以发散性思维多深入联想,利于其在真正融入语境中捕捉到丰富思维灵感。多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推理形式说出自己创新处,运用叙述的方式讲出新发现,从拓展中找出独特新颖处,让阅读熠熠生辉。

如前所述,运用换位思考的角度引导学生融入语篇阅读,便于学生真正享有足够的时间品味素材,为获得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奠定坚实基础。多留空白给学生深入阅读,多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审视阅读,鼓励他们在自由、自主、快乐的阅读中对话文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阅读的愉悦,让学生的心灵随着悦读而自由流淌。

作者简介:马媛媛,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