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拥有审美能力的方法解析
2019-08-29胡显玲
胡显玲
摘 要 通过调查学生对于学校中各个学科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认知中能够展现“美好事物”的学科,往往不是音乐、美术这些学科,而是语文学科。尤其是到了高学段,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评价更高。人们语文学科中的“美”,不仅仅可以“言传”还可以“意会”,不仅仅可以直观的进行分享,还可以抽象化的融入人们的情感体系、思想体系。而在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实现全面影响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养成既是教育目标,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本文中笔者就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拥有审美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190-0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最先影响的其实是学生的“心”。在小学阶段我们会构建“童趣”化课堂,促使学生的内在先成长起来,促使学生能够先学会生活。而在初中学段,我们会构建“情感”化课堂,帮助学生积极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叛逆期”。而对于高中学段而言,我们会构建“思想”化课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能够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作为高中语文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在营造这些课堂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展现语文知识的“美”,通过构建本色化课堂,促使学生拥有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时不仅仅“行动”还要“心动”“脑动”。
一、让学生展现“个性”来解读美元素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一个“学”字。但事实上,学生的“学”包含很多内容。不仅仅知识的模仿、复制与记忆是“学”,学生对于生活的解读,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心,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都是“学”。在引领学生生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建议,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展现“个性”,实现个性化的审美。如以《荷塘月色》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重视学生自我在文本中的审美体验。通过学生的审美体验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力求突出学生个性化审美与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对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加以引导,以学生细节审美来切入学生个性化审美。如有学生对课文中月色的描写特别有兴趣,认为作者通过月色的描摹写出了朦胧美的境界,还特别举出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等,这些从形、神上写出了月色的美。笔者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发动全班同学找出自己最有审美体验的月光描写句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文本的审美内蕴。最后,通过代表性学生的小结来反馈学生个性化审美的表现。通过这些教学步骤,师生角色与师生关系得到调整,学生个性化审美的培养也富有成效。
二、让教师发挥“榜样”作用来分享美元素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有趋于成熟的思想和情感,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虽然学习体验丰富,但是生活阅历不足。在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不成熟。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拥有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分享,也引导、推动。如《荷塘月色》个性化审美的培养,一方面来自于教师透过月色之美的体验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美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在文本解析中深入去体验作家艺术之美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审美的能力,甚至学生们可以将这种能力运用其他审美活动中。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只是站在文本的高度去引导学生,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就只能是单纯的课文审美,还不能进行文艺审美的层次。因此,笔者在教学总结后,还给学生们留下了张若虚的名诗《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把这首诗的月色之美与《荷塘月色》的月色之美进行体验,并寫出自己对月色审美的全新体验的相关作业。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后就会对两个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不仅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审美的视野,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们个性化审美的需要。
三、让分层教学在个性化审美过程中产生价值
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要进行优化,既不能抛弃大众化审美的基础性体验,也不能只停留于语文审美教学的基础性教学,而要通过优化来彰显学生个性化审美的特殊之处。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优化与学生个性化审美的培养,是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的,都是属于语文审美教育的范畴。优化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还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情优化与审美需求之间的平衡。不同审美层次的学生,其个性化审美的培养也是有差异的,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要进一步优化,就要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开展,形成分层审美教育。第二,大众化审美与个性化审美之间的平衡。大众化审美是前提、基础,是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但也要为个性化审美留足空间,把个性化审美的培养融入到大众化审美的基础上,为学生探究留下突破口。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教学展现出魅力性的基石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生活之美……,构建出语文知识体系。在引领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审美教育作为立足点,通过“审美”帮助学生实现转变,从被动型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生活成员。不断求知、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