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数学练习课如何解决学生的“疑”

2019-08-29姚建国

读写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疑问练习数学

姚建国

摘 要 練习课究竟应该练什么呢?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练习课就要根据学生的疑惑、疑问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疑问;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069-01

在数学课的课型分类中,有一种叫练习课。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解答习题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练习课究竟应该练什么呢?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意思是:学习时遇到了困难和疑问,要随时把它们记录在笔记上,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虚心请教,确确实实地弄明白它真正的意义。这个“疑”字,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暂时没能想明白的问题。因此,练习课就要根据学生的疑惑、疑问来开展教学。

一、夯实基础的环节,“疑”在能否理清本质

夯实基础是练习课的第一个环节,因为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扎实,才能学会系统的数学知识。夯实基础可以从知识点的横向联系来安排练习,也可以从知识点的纵向联系来安排练习。这些方式都考虑到了知识点的内在练习,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和归纳知识。但是,这样做,只考虑了知识点,没有考虑到学生。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是否有疑难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学生的疑问没有在练习课上弄明白,那么练习课的教学应该在哪里调整一下呢?先要找到学生的“疑问”,然后想办法去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要从学生的疑惑之处着手备课,教师备课的重心转换成:想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

如:《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这节课包含三个运算定律,分别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三个定律都重要,一般情况下,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先对乘法交换律进行练习,再对乘法结合律进行练习,最后对乘法分配律进行练习。当学生面对“0.58×99+0.58”这样的练习时,就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进行简便运算。因为教材里没有总结乘法分配律逆运算的公式,练习课上也没有总结这个公式,所以导致学生对于这个公式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师要理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运用两个公式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教师在备这节练习课时,重点和难点是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的理解和练习。

二、对比练习与变式练习环节,“疑”在能否实现迁移

在练习课上,练习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对比练习与变式练习是常用的。对比练习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对比。变式练习可以是变换本质属性,也可以是变换非本质属性。不管怎么对比,怎么变换,都要考虑学生的思维障碍会出现在哪里?在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相类似的知识容易混淆。

如:《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在完成了基本练习之后,可设置以下的对比练习题:(1)(4+8)×25;(2) (40+4)×25;(3)(20×8)×125。

第(1)、(2)题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运算的,第(3)题是用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运算的。这样设计练习题,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会粗心大意,会把这种“一个括号里有两个数,再乘一个数”的模式,都看成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再如:《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5)的练习课》。例题是这样的: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两人何时相遇?

变式练习是:甲乙两城相距160千米,小林和小云同时骑自行车从两地相对出发,小林每小时行16千米,4小时后,两人还相距40千米,小云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道题的总路程没有直接告知,先要计算:160-40=120(千米)才能知道总路程,与例题相比,计算的步骤增加了。这道题已知的还有相遇时间,以及其中一人的速度,求另一人的速度。这道题的已知与所求都不同于例题,但是仍能用“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计算的难度稍微加大了一些。

学生的思维障碍还会表现在不能正确列出方程,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找出等量关系。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还是会列综合算式来计算,不习惯列方程来解。教师可以对比综合算式与方程的异同,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利的过渡到列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备课,才能真正上好每节练习课。只要在备课时多想着学生,就能把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提前进行辨析、判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团解开,而不必等到学生测试后才进行补救,可以做到有预见性,有针对性。

一节练习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正如《弟子规》所说“工夫到,滞塞通”。意思是:只要所用的努力到了,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就会想通了。同样的道理,只要教师的教学功夫到了,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想通所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5).

猜你喜欢

疑问练习数学
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
探疑,让英语阅读教学有“深度”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师角色的论争的思考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