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教育中巧施策略促进幼儿创作经验的发展

2019-08-29叶艺婷

读写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主题体验资源

摘 要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笔者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关于创造载体,通过“唤醒被遗忘的空间、回收被遗忘的资源、利用生态资源”拓展幼儿多元化的创作;关于美术体验,通过“创设情景亲身感受、借助直观资源”引发幼儿内在的表现欲;关于创作主题,通过“主题选材、环境感染”加深幼儿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综合多方面,引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作力。

关键词 策略;幼儿创作;资源;体验;主题

中图分类号:D045,A,D912.6,G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048-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但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美术还是停留在“画得像就好”的阶段,以至于,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给孩子示范画,以“填鸭式”的方法给孩子灌输知识。殊不知老师范画、孩子跟着画的固定模式,正是艺术的死敌,想象力的扼杀者,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感知能力。《指南》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幼儿的美术学习应该是要深入感受事物的客观形象,再用各种美术形式创作性地表现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其本质是更注重幼儿的审美和思维的发展。

美术作为孩子的一种另类语言,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孩子敢于表达、以其独特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创作美呢?笔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挖掘资源,拓展多元化的创作载体

城镇幼儿园所处的周边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物,利用这些自然物,可从多方面丰富幼儿的感知,让幼儿更好地创作。《指南》中指出: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以及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让孩子产生表现的欲望,使他们能在创作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儿童参与艺术创作中,发现孩子对创作载体有着探究的欲望,在摸摸、玩玩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创作想法。

(一)唤醒被遗忘的空间进行无拘无束的创作

沙地、泥地是天然“画纸”,树枝、石头是“神笔”,我们周围的环境赋予我们很好的绘画空间,给予孩子很大的自由度和开发性,与幼儿天真无邪的天性相吻合,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在沙地、泥地空间里,可自由地拿起自然物进行创作,通过不断尝试,分享着一幅幅视觉盛宴。它仿佛是一缕清泉,注入幼儿的心扉,诠释着无限新意和可能。如:在一次玩沙活动中,有一个画面是孩子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池玩。沙池里的两棵大荔枝树刚好修剪了树枝,遗留了一些长长短短的树枝在沙地里,孩子们对新奇事物兴趣浓厚,玩弄起这些长长短短的树枝,萌生了很多创作念头。有的孩子三三两两地用小树枝在沙地里随机画画,有的孩子偏爱收集长一点的粗树枝,堆起了沙堆,把粗树枝一条条排列着插在沙堆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说:“老师,我们来植树。马路旁的树是一排排的……”孩子们在沙地里嬉戏,手里的小树枝、沙地瞬间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培养孩子的创作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回收被遗弃的资源进行奇思妙想的创作

《纲要》中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开展其他的活动。可回收物是孩子生活中随处可得的东西,怎样把可回收物变废为宝,通过创新改造变成直观多变的美术作品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個大课题。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对废旧物进行造型和装饰,激发幼儿创作美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大家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罐子;由此生成了《瓶子大变身》和《化妆舞会》等多样活动,瓶瓶罐罐是幼儿日常中常见的物品,其中蕴含着“形状”、“颜色”、“大小”等多种信息,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教师让孩子试着在罐子上添画,制作出不同的“装饰品”。

(三)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朴素无华的创作

树叶、种子、菜梗、玉米包皮、竹子、竹壳等生态资源对孩子来说既熟悉又新奇,他们贴近孩子的生活。如:户外散步,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落叶,捡起树叶排序,会不自觉地把树叶拿来观察比较,教师及时引导孩子按形状和颜色不同,进行有规律排列,最后用鞋带串成美丽的“项链”。基于孩子们对自然物的感悟,他们能汲取自然物丰富的色彩,结合自己的想法,加以美化创新,于是,在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树枝沙画”、“树枝彩绘”、“树枝造型记”等色彩、造型艺术活动。在探索这些自然物中,孩子们把艺术作为游戏,不但是一个“玩”的过程,而且能创作出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激发了幼儿动手制作的激情。

二、丰富体验,激发幼儿内在的表现欲

(一)创造情景让儿童亲身感受,激发儿童“有画想说”

在情景教学中,孩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景,很快融入到活动里,把绘画与语言集为一体,话中有画,画中融话。帮助幼儿发挥想象,进入到奇思妙想的世界。如:大班想象画《鱼儿飞到城市的高空》,老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边阐述边播放课件,并引导幼儿讨论:“鱼儿来到城市,它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流泪呢?”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到的情景告诉同伴,拓展幼儿的创作思路。

在中班美术活动《如果我见到外星人》中,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老师把室内的灯和窗帘都关了,营造出昏暗神秘的环境氛围,孩子看着老师准备的宇宙和森林图片,很快就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愉快地幻想着外星人长什么模样。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在了画纸上。画面上外星人的形象长得稀奇古怪,如有的像八爪鱼,有的像凶猛动物等。孩子兴奋地给同伴诉说:“外星人还有超能力;他的身体能通电;外星人的手能灭火;眼睛能照相……”。没有范画的固定模式,孩子在纸上的表达大胆而夸张,没有一个外星人在外形特点上是重样的。整个情景氛围带来的感觉大大地刺激了孩子的创作,给幼儿建构了一个很完整的幻想空间。

(二)借助直观资源让儿童体验引发儿童“有画可说”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作品,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作品,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指南》精神,鼓励孩子以多种“再创作”的方式对欣赏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实践,让幼儿在与优秀美术作品深入浅出的互动中激发对艺术的热情。

在大班的美工区里,老师给孩子提供了名画名家作品、手工艺品等,在与直观资源“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会感受到艺术的不同风格,作品的多元性。在这样自由氛围的美术区域里,很容易激发幼儿对作品产生感觉,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如:在美工区《中国脸谱》的一系列脸谱手工艺品的展示,孩子们在“戴一戴脸谱”、“我是京剧小花旦”等游戏中很自然地在感受了脸谱的色彩、线条和脸谱的表情,通过自由的观察体验后,对脸谱的兴趣浓厚,在接下来的认识脸谱活动中,他们更主动地收集资料,了解脸谱人物的名称和个性特点,对“脸谱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发现孩子们时常结伴在餐后进区活动中,会自发用各种美术手段表现脸谱,有的幼儿用蜡笔在画纸上绘画设计脸谱形象。有的幼儿用乡土材料表现脸谱。

三、变幻的主题打开儿童创造的天窗

(一)主题选材,加深幼儿的理解力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题材作为作品欣赏,尽量把欣赏内容由具体往抽象过渡。利用有效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渐渐学会自己感受、理解画面表现的主题,再借助想象将欣赏到的画面与相应的事物相联系,丰富想象的内容,加深对变幻的主题画面的理解能力。如:美术欣赏活动《色彩舞动》中,借助潘公凯教授的作品欣赏,让幼儿感受了国画的韵味,同时清雅的长笛背景音乐与国画交相辉映,孩子深深地被传统艺术的雅韵美所感动。如:跟随着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阅读,孩子被故事画面中红、黄、橙、棕几种颜色所创作出的色彩基调吸引;也被母雞萝丝独特的个性造型吸引;他们乐此不疲地设计着他们自己《母鸡萝丝去散步》后续故事,从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关于母鸡和狐狸的故事:母鸡坐上火车,狐狸却倒霉地踏着自行车追赶;母鸡在树下休息,狐狸爬到高高的树上却摔着个四脚朝天等。

(二)环境感染,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廖冰兄曾经说过:创作自由之可贵,发挥个性之可贵,独创精神之可贵。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我们老师要有发现美的触觉,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努力创设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美术场景,巧用大自然的美育资源,如:浪漫的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教师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环境出发,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寻找落叶、落花、还有秋天的果实,并利用周末,和父母回乡下农村继续寻找——成熟的稻谷、柿子、栗子、甘蔗、番薯、枫叶等等属于秋天的自然素材,引发幼儿关注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让孩子也能大胆和同伴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通过对秋天大自然色彩的感知,又引发了孩子在《色彩在跳舞》活动中的创作,幼儿用挤酱瓶挤出色彩线条,把作画的底板倾斜,来回抖动,让色彩自由流动。因为有丰富的感受经验,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能大胆用色彩线条添画想象,把他们所见到的农妇晒秋、和好朋友一起摘柿子等等事物添加上去,创作欲望得到极大满足。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老师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方式创设的艺术环境和氛围,结合孩子熟悉的本土环境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素材资源,激发幼儿更丰富的艺术表现,让幼儿获得更生动具体的创作经验。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自主美术区、班本美术活动区域等功能区域,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自由自主美术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美”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感受美和表现美。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作者简介:叶艺婷(1984-),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幼儿园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主题体验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