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农为金 永联再写新传奇
2019-08-29郭玲
郭玲
以工兴农 永联人都明白,永联村的真正脱贫致富,走得就是“以工兴农”的发展道路。图为永钢集团。
四十多年前,这里只有泥沙和芦苇,今天,取而代之的是江南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的美丽景象。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有一个全国闻名的“明星村”——永联村。几十年来,永联人凭借不断创新走出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建设,进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书写了苏南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雷打不动年夜饭:永钢因人而兴
在永钢集团老员工、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蒋志兵记忆中,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永钢人最开心激动的时刻,因为老吴书记会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给他们发红包。有人甚至为了这顿年夜饭,特意把回老家的车票买到除夕之后。
人们口中的老吴书记就是吴栋材,永联村第五任党支部书记、永联村历史上的灵魂人物。“以工兴村、轧钢富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永联村乡村振兴前三十年的故事,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书写完成的。
时间回到1970年,那一年,永联由江滩围垦建村,最初只有254户人家。建村后的前7年,当时的沙洲县(张家港市前身)南丰公社先后派了四任党支部书记,都没能解决永联村的温饱问题,永联村始终是全县最小、最穷、最落后的村子。
1978年,改革开放的同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吴栋材被派到永联村,从此扎根这里,再没有离开。年龄大一些的村民还记得,当初老吴书记是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来到永联村的,“他向永联的老百姓承诺,要做‘永久牌书记,不做‘飞鸽牌书记”。敢闯敢干,这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为永联村带来了一股不一样的冲劲儿。就在这一年,吴栋材决定打破以粮食为纲的禁锢,带领村民开垦了50亩低洼地养鱼,搞起了副业,并将鱼塘周边的土地垫高种粮食。下一年年底,永联村村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第一次获得了年终分配。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吴栋材认识到,永联村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走“以工兴农”的发展道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苏南地区很多农村陆续建造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当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盖楼需要大量钢材,永联村党委班子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商机就在眼前。几经周折,吴栋材找到一家国有企业,买了一台二手轧机,斥资30万元办起了永联轧钢厂,这就是永钢集团的前身。轧钢厂生意红火,不断扩大规模,到1997年已经成为全国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
2002年到2003年,亚洲金融风暴余波仍在,又赶上非典,永联人自筹资金10多亿元,用341天时间打造了一座百万吨炼钢厂,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奇迹。永钢集团从此跨入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行业,年产能达到800万吨,产品覆盖普钢、优特钢。2018年,永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利税80亿元。
吴栋材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提出“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有为有位,无为让位”的人才战略,这也成为永联人才源源不断的秘籍。
永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张刘瑜1994年大学毕业,是当年第一批来到永钢的大学生,“当时一起来的一共6个人,最终只有我留了下来!”张刘瑜这一待就是二十几年,没有再离开。回忆在永钢的这些年,张刘瑜坦言,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外乡人可以成为永钢集团的高管。“五湖四海用人”,这组数字应该是最好的说明:现在,永联村党委班子7人,只有一个永联人;干部队伍451人,只有29个永联人;永联集团员工11000人,只有1473个永联人。
为了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永联村党委班子花费了很多心思。既是永联人也是永钢人的蒋志兵,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为了留住人才,永联村投资6亿元,为永钢的外地员工建设了2200多套公寓房,生活设备一应俱全。永钢的员工来自全国几十个省份,永联村的图书馆订购了这些省份的报纸,让身在异乡的员工能够通过这些报纸寄托思乡之情……每年的除夕夜是永钢人最盼望的时刻,老吴书记来到永钢的职工食堂,和外地员工一起跨年,吃年夜饭,席开几十桌的壮观场面让蒋志兵说起来还很是激动,“很多人为了这顿年夜饭,宁可过了年再回家,也要在这里过除夕”。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吴惠芳接任村党委书记后,依然年年和永联集团的员工一起吃年夜饭跨年,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被蒋志兵称为激励员工们的“核动力”。“杀伤力非常大!”蒋志兵笑称。
对人才的重视上,现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与吴栋材的理念一脉相承。“产业要兴旺,人是第一位因素,我们引才用才,强调的是人的高素质,同时还有人的积极性,二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让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持有一定的股权,是有效的激励办法。”成立于2013年的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是由永联村项目建设部门转制而来,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成长为江苏省建筑百强企业,秘诀正是吴惠芳提到的“激励”:在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永联村控股60%,剩余40%允许经营管理团队参股,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经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也成就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红红火火天天鲜:一二三产业因集体而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但是不能以永钢集团的兴旺来替代永联村的产业兴旺。永联村的产业兴旺,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我们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在一次采访中,现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这样阐述他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理解。
2005年,在父亲吴栋材的多次劝说下,吴惠芳回到永联村,从一名军官变成了一名村干部,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小吴书记。同样有着当兵经历,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98年抗洪的吴惠芳拥有和父亲一样的魄力,但却多了更多超前的理念。小吴书记的到来,为永联村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也翻開了永联发展的新篇章。
正是吴惠芳回来的2005年,永联村抓住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试点的机遇,搬迁了3600户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村民住房,新建了小桥流水、田园风情的永联小镇,村民们就此搬进小镇的公寓居住。也是从2005年开始,永联村以每亩每年1300元的标准将村民手中的8000亩耕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实行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
不仅如此,土地流转了,解放了劳动力的农民有了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有人到永钢工作,或者去其他企業打工,既有财产性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有人当上了养殖大王、种植大王,获得村里给的巨额奖励;还有人成了创业明星,在农民创业园中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金手指 这个“金手指”名为“创造”,又名“白手起家”。它有三层寓意:一只创造之手、一只共享共建之手、一只松紧有度之手。
如今,永联小镇是国家4A级景区、江苏省首批田园风情小镇,和升级改造后的农耕文化园一起成为长三角市民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每年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而通过耕地集中流转建起的粮食基地、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则成为永联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永联村粮食基地的3000亩地已经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动动鼠标就能实现田间智能灌水、排水,忙碌的收获季节,只需12个人就能完成所有农活儿。值得一提的是,永钢集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蒸汽,还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粮食基地,为育秧房和粮食烘干屋提供热能,并为蔬菜大棚和养殖大棚供暖,既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成本。
天天鲜是永联注册成立的一家生鲜配送公司,旗下有6个生产基地、9家生鲜超市、1个物流配送中心、1个电子商务平台,年产值超亿元,并且已在新三板挂牌。每一天,天天鲜都会将来自永联村粮食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的产品源源不断送到市区,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配送、旅游,围绕“农”字,永联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日益成熟。
建设永联小镇,集中流转耕地,永联何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关键一点就是有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支撑。永联村集体经济的源泉,则是永联村持有永钢集团的25%股份,永联人更是亲切地称之为“共产党为人民栽下的永久摇钱树”。正是这25%的股份,每年为永联村带来1个亿的收入,成为集体经济的强大后盾。
目前,永联村实现“四个99%”: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永联村村头的“金手指广场”上,永联村标志性雕塑“金手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据介绍,这个“金手指”名为“创造”,又名“白手起家”。它有三层寓意:一只创造之手、一只共享共建之手、一只松紧有度之手。整个拳头没有完全握紧则象征永联村有发展的空间及余地。未来的永联村,也正应了这拳头的寓意,拥有无限的可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