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再深化 “赋能”创新名城建设

2019-08-29黎辉

群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赋能栖霞科创

黎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定未来。南京市委市政府视创新为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希望所在,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栖霞区地处南京主城东北部,集聚18所高校、20余万师生,科教资源占全省总量达15%。我们立足区位优势、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改革,释放科创动能,打造中国(南京)智谷,助推全市创新名城建设。2018年,落地新型研发机构32家,新增科创型企业2500余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6家,13家独角兽、瞪羚及培育企业加速壮大。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两大产业地标已形成年产值超1580亿元产业集群。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栖霞区正向着创新创业引领区的目标奋进。

一、整合科创要素,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攻关、协同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势能,是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打造协同创新机制,充分激活创新要素,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创新优势。

一是构建三区联动格局。发挥大学城科教资源优势、行政区环境配套优势和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致力推进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开发区产业圈三圈叠加、耦合发展,形成了“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产业化在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格局。做优行政区服务,布局科创载体,孵化科创企业。做强大学城科技,在大学城建设了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8个省级以上研究院中心。做大开发区产业,集聚世界500强投资企业74家,16家在此设立研发机构,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第10位。

二是创建校地协作平台。落实校地协作,成立由19所高校院所参与的栖霞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1家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促进校地、校企加强互动。合作建设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南大科学园、南师大科技园等5个大学科技园,加快文澜路“双创大街”建设运营,大学生创业综合指标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三是整合科技创新载体。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整合紫东创意园、生命科技园、金港科创园等创新载体资源,成立栖霞高新区,实行统一运营管理、规划布局和政策服务,201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18亿元,双创投资额近3亿元,新增新型研发机构6家,专利申请量1200件。新港高新园结合行政区空间、开发区产业和大学城科教优势,打造了红枫、兴智、汇智、龙港四大科技园,累计落户科技型企业800多家,被纳入全市15家创新发展的核心板块。

二、打造產业地标,促进产业创新双向融合

以产业带动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利用雄厚的产业基础,充分嫁接科创要素,全力打通转化渠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及产业转型升级无缝对接。

一是“植大树”为主导产业“强链”。聚焦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领域,精准发力,形成中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地标,推进中国(南京)液晶谷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集研发、孵化、制造、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链,产值规模超10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已集聚德国博世、康尼机电等规上装备制造企业32家,拥有拜腾、蔚来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部件企业80余家;推进中德产业园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育新苗”为新兴产业“建链”。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提前布局、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打造“江苏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AI产业新地标。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着力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已落户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地平线研发中心、京东(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项目72个,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研发机构122家,占全市70%,拥有省内唯一“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是“发新芽”为传统产业“补链”。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鼓励企业对原有技术成果进行深度研发,江苏凯米膜的“酸碱废液资源化处理特种有机管式膜及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15个重大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67亿元。推动科研成果在传统企业加快实现产业化,地平线机器人研发的智能芯片已成功运用于空调自动恒温技术,实现了传统装备的智能化转型。

三、聚合全球资源,增强国际化要素支撑

城市国际化是支撑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加快提升国际化城市功能,更大力度参与国际合作,有效引进国际化项目和国际化人才。

一是全面完善国际化配套。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作为发展重点,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增加国际化元素、满足国际化需求,营造开放度更高、包容性更强的区域环境。以国际标准推进仙鹤社区国际社区建设,南京市涉外服务协会落户仙林。建立栖霞区外籍人士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训练营,激活国际人才创新动能。

二是大力开展国际化交流。高水平开展国际学术、文化、科创等交流活动,2018年成功承办首届全球交叉智能前沿峰会等国际高端会议,2019年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南京创新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峰会等系列国际会议,加速AI产业地标崛起。深度对接比利时等“生根国”,共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落户比利时,打造南京企业进入欧洲的“第一站”和欧洲企业进入南京的“候机楼”。

三是深入参与国际化合作。链接海内外创新要素,以创新中心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跨境创新、离岸创新等开放式创新。以德国哥廷根等“生根”目标国家(市)为突破口和发力点,促进全球创新资源在栖霞项目化、企业化落地。依托在欧洲建立的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打通欧洲技术转移、人才交流渠道,新增PCT专利申请80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核心技术。

四、优化创新生态,厚植良好的创新土壤

创新生态犹如阳光雨露,是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撑。我们通过持续改革攻坚,打破阻碍创新的各类桎梏,强化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供给,用优质的创新生态筑牢栖霞创新名城建设的基础。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将“放管服”改革作为完善科创生态的有力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为企服务,释放双创活力。上线运行“不见面审批”3.0版,实现企业注册、刻章缴费等5个环节3个工作日内办结。按照“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要求,建立全程通畅自动流转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高质量完成“864”改革。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执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民营经济发展30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强化制度供给,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围绕众创空间、科技招商、成果转化等,出台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打造仙林高创中心基金产业集聚区,推动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霞科行”区级技术转移市场平台,挂牌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工作站,构建技术转移市场化体系。

三是落实“三项机制”,增强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深入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对内“自我加压”,锤炼干部队伍,树立“第一责任人”履职标杆,“一把手”带头谋创新、亲自抓创新,形成同频共振的奋进创新模式;对外服务为先,凝聚起一支“跨行业、跨领域、多层次、高活力”的人才队伍。成立区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创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科技创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区资源,促成省科技企业家联合会落户栖霞,加速优秀人才就近创业、优质项目就地转化,助力栖霞科创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喜欢

赋能栖霞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规划探讨——以栖霞古镇都村为例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川西南部大兴场地区栖霞组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