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在瘫痪后下肢运动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2019-08-29白雪梅
白雪梅
(吉林市中心医院心脑门诊,吉林吉林 132000)
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且多数患者由于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引起。该文以下肢瘫痪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治疗的为研究时段,探讨康复指导在瘫痪后下肢运动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肢瘫痪患者7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1~85 岁,平均年龄(63.29±4.61)岁;病程 1~6 个月,平均病程(3.24±0.71)个月。瘫痪原因:脑梗死12例,脑出血19例,肿瘤5例,脑血管病2例。观察组38例,男 22例,女 16例,年龄 40~87岁,平均年龄(64.11±4.67)岁;病程 1~7 个月,平均病程(3.41±0.75)月。瘫痪原因:脑梗死10例,脑出血20例,肿瘤6例,脑血管病2例。两组入组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向病人讲解瘫痪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瘫痪产生的原因,常见的康复锻炼方法,尽可能获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提高患者耐受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1)入院后第1 d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协助做好相关检查工作,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认识与家庭情况进行讲解;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知晓患者瘫痪后心理变化情况,对于存在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配合度;(2)入院后第2~4 d对于卧床患者正确指导其被动锻炼,加强患者创伤移动、翻身、坐起及倾斜姿势,加强患者下肢屈伸、分离锻炼。锻炼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患者耐受把握好训练力度,训练时必须动作轻柔,锻炼 1~2 次/d,5~15 min/次;(3)入院后第 5~10 d加强患者床上单桥、双桥运动,正确指导患者下肢康复锻炼,加强患者伸髋、抬臀锻炼,并完成患者双腿屈曲联系,5~6次/d,15~20刺/次; 对于恢复良好的患者指导患者下床站、屈曲与站立平衡练习,训练时加强患者家属指导,邀请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辅助作用;(4)出院前告知患者每天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告知患者手扶轮椅,指导患者抓物、持物、饮水等日常训练, 每天训练 5~6次,25~30 min/次,4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 4个月观察组(n=3 8)对照组(n=3 8)t值P值6 4.6 9±4.3 6 6 5.3 1±4.3 9 1.2 9 4 0.5 9 1 7 8.5 6±5.6 1 7 0.2 2±4.8 3 6.4 2 8 0.0 0 0 8 4.3 4±5.7 9 7 4.1 2±4.9 6 5.3 0 9 0.0 0 0 9 0.3 1±6.4 5 8 3.2 9±5.1 3 7.2 2 5 0.0 0 0 9 4.3 1±4.3 9 8 7.4 3±5.4 1 5.3 1 5 0.0 0 0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日常生活健康行为遵医行为 情绪管理观察组(n=3 8)护理前护理后4个月对照组(n=3 8)护理前护理后4个月7 5.3 9±6.8 8(9 8.4 6±8.6 1)ab 7 8.6 1±7.0 4(9 9.1 4±8.9 6)ab 6 9.7 7±6.7 4(9 4.5 2±7.5 6)ab 7 2.3 6±7.4 6(9 0.9 3±7.8 1)ab 7 5.6 1±6.9 3(8 1.3 4±7.8 5)b 7 8.4 8±6.9 4(8 4.5 1±7.5 7)b 7 0.2 2±6.7 8(8 9.4 5±7.4 3)b 7 2.1 5±7.4 3(8 2.3 1±7.6 9)b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计分法(FMA)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1、2、3个月及4个月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肢体功能越好。(2)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DSES)量表从日常生活、健康行为、遵医行为、情绪管理进行评估,每项均采用0~4分评分法评估,总分112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高。(3)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护理方法、康复指导形式、指导内容、护理服务态度及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1、2、3个月及4个月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D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5 d日常生活、健康行为、遵医行为、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近年来,康复指导在瘫痪后下肢运动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2、3个月及4个月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5 d日常生活、健康行为、遵医行为、情绪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指导用于瘫痪后下肢运动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利于患者恢复。康复指导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从入院后不同时间点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方法,能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及时疏导患者负性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注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积极鼓励患者缓慢移动轮椅,逐渐从抓持物过度为饮水、穿衣,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4个月护理方法、康复指导形式、指导内容、护理服务态度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指导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康复指导用于瘫痪后下肢运动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