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来宾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2019-08-29朱雄斌
朱雄斌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镇、县城等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我国的城市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由于小城镇整体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与当地山水环境的协调性不足,加之部分有污染工业从大城市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导致小城镇建设与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小城镇布局不尽合理
有的工业企业布置于城市的上风上水方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有害废气、污水对居民生活造成危害;一些生产企业和居民区交织在一起,既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又给居民造成噪声等污染。
1.2 基础设施及环卫设施不足
一些道路尚未完全硬化,沙尘、噪音较大;排水设施不完善,缺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裸沟、明沟突出;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低,导致垃圾、粪便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绿地不足且不成系统
小城镇绿地规模较小,多是利用一些消极空间布置于道路一侧,没有形成系统。加之乡镇企业的周边绝大多数没有绿化屏障和防护措施,加剧了居民区的环境污染。
1.4 人车混行矛盾突出
大多数小城镇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干道没有分开,居住区沿过境路或交通要道两侧发展且开口较多。这一方面影响了交通通畅,增加了道路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1.5 环境管理不到位
小城镇周边滥采、乱挖、乱倒垃圾现象突出,对耕地、林地及水域资源造成了破坏,使小城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 宣威市来宾镇绿地系统规划现状
来宾镇地处云南省宣威市北郊,近几年在“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下,来宾镇发展迅速,企业不断扩张,也面临我国城镇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来宾镇因肺癌发病率最高而被众人知晓,其原因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从规划布局上分析,来宾镇的肺癌发病率与环境的关系如下:①来宾镇地处宣威市工业园和电厂的下风向,且处于风口上,空气污染非常严重;②来宾镇缺水,冬季干燥,风沙较大,居民吸入大量灰尘而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③来宾镇煤炭资源丰富,地下采空区较多,可能破坏了底层结构,导致地下一些放射性元素得以释放;④来宾镇植被稀少,冬季气候寒冷,居民烧炭烤火,无疑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 宣威市来宾镇环境改善方案
宣威市来宾镇镇区处于山体背风面的地势低洼处(见图1),根据城市规划理论,在高山的下风向易形成涡流,从而加剧污染。因此,结合来宾镇地形特点,规划提出疏、导、堵的解决方案(见图2)。
图1 宣威市来宾镇地形示意图
3.1 “疏”
来宾镇的主导风为南风,地势南高北低,南面的建筑密度相对低、建筑高度相对低,因此在南面利用道路及开敞空间,结合绿化带设置2条由东西向的绿色通道,增加带有扬尘的空气在绿地内的过滤时间。
3.2 “堵”
集镇中部有海拔较高的红军烈士陵园,因此可以利用天然的屏障结合采空区治理设置防护林带,将污染堵在该区域,借助植物的生态功能将其自行消化掉,从而减少对集镇地势低洼处的污染。
3.3 “导”
由于集镇北面建筑密度大、地势低,集镇自身产生的污染易滞留,因此可沿道路绿化形成2条污染疏导带,引导受污染的气体向北面流出。
图2 宣威市来宾镇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4 宣威市来宾镇绿地系统种植规划
结合宣威市来宾镇地形及采空区的治理方案,规划采用“三道防护、两条退路”构架镇区绿地系统。
4.1 公共绿地
结合宣威市来宾镇冬季气候干燥、风沙较大的现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梳理和保留现有的河道及水体,在河道两侧退让10~20 m的绿地,打造滨河景观带,不仅可以阻挡风沙的侵袭,而且可以优化镇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的形象和品位。作为城市通风走廊,还可以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该地块内植物配置以长春花、三尖杉、红豆杉、八角莲、鸦胆子、冬凌草、秋水仙、喜树、莪术和薏苡十大抗癌植物为主。
4.2 防护绿地
过境路也是带来灰尘与风沙的原因之一,规划在公路两侧设置15~20 m的防护绿带,不仅可以阻挡过境车辆带来的风沙,而且可与西侧铁路退让绿带相互配合,作为镇区的东西风道,双管齐下疏导南来的风沙从镇区两侧流出,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同时,可减少生活对铁路和公路的干扰,保证交通安全。防护绿地采用密植的方式,以速生、抗性强、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树体高大、枝繁叶茂及抗性强的乔木为主,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1]。常绿树与落叶树也应有一定的比例,使防护绿地尽快绿化起来,更好地发挥防护作用。
该地块内植物配置以珊瑚树、雪松、圆柏、龙柏、水杉、云杉、鹅掌楸、栎、海桐、桂花、臭椿、女贞、泡桐和榆等吸尘、降噪的植物为主。
4.3 农林用地
规划区有部分用地为煤炭采空区,由于荷载有限,不能作为建设用地。若作为耕地,秋冬季节作为收获后就有红土裸露,必然导致大量灰尘的产生。所以,规划将其作为农林用地,种植果树、绿化苗木等,可有效增加绿地并减少扬尘[2]。
该地块内植物配置以柳杉、美人蕉、月季、丁香、菊、银杏和洋槐等吸收二氧化硫较多以及沙棘、柽柳、杨柳、山茶和松等防风固沙的乡土植物为主。
经过规划,中心绿地犹如镇区的“绿肺”,4条绿带犹如镇区的“血管”,绿带中的树木犹如血液中专门负责携带氧气的“铁离子”,血管(绿带)通过铁离子(树木)将绿肺(中心绿地)所产生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输入镇区的各片区。同理,绿带也可以将各片区中的污浊空气带回中心绿地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从而形成一个自净循环系统,有效减少风、有害气体、烟尘和粉尘沙,改善镇区的生态环境。
5 结语
本文以景观绿地的本质功能作为切入点,结合宣威市来宾镇生态环境与居民的生活关系进行分析,给出了规划的模型,由此得出绿地规划布局的方法,通过“三道防护、两条退路”提出构架具有自身特色的镇区绿地系统新思路。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思路或侧重有所不同,但针对城镇的地形特点,“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留住“金山银山”,实现小城镇可持续性发展是共同的目标。规划着力于针对不利的现状条件,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摒弃以往对景观效果的过度追求及绿化手法的模式化套用,倡导结合集镇自身特点而进行的系统规划,通过高精度、高效率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发挥绿地生态功能,有效过滤粉尘,从而改善集镇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