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8-29曹彬彬
曹彬彬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471000)
脊柱是人体头部与上身躯体的重要支柱,能起到运动、支撑和保护等作用。手术是治疗骨科脊柱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患者术后疼痛较明显。有学者指出[1],术后疼痛是机体遭受手术刺激后出现的常见反应,疼痛会影响康复进度,若不及时干预,还有可能引起心理与睡眠障碍,使患者后续的生命质量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故对此类患者施行疼痛护理具有必要性。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后,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骨科脊柱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6.91±4.63)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6.82±4.92)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X线片、CT等检查确诊为骨科脊柱疾病且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
1.3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即严格遵照骨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各项护理服务,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做好伤口清洗工作;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蛋白营养,并协助患者选取最适宜的体位。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疼痛护理,主要于患者主诉疼痛时遵医正确给予镇痛药物,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观察组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护理:1)规范化疼痛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疼痛知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疼痛管理中,护理人员需于患者入院8 h内开展疼痛宣教,使患者对疼痛及处理方法等有初步认知,同时将超前镇痛的意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尽量取得其积极配合。2)规范化心理护理: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了解,极易出现烦躁、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加重疼痛感。故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主动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想象、音乐等疗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进而减轻疼痛,主动配合医师的各项操作。3)规范化疼痛评估:参照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由护理人员每天上午进行评估,以详细了解患者疼痛的次数,其中疼痛评分超过1分者采取疼痛护理,密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除了提供心理疏导和环境护理外,还应实施无痛操作。护理过程中,通过数字等级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需提供心理疏导,将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找出,并制定针对性措施,给予患者充足的关爱与鼓励,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使患者提高护理配合度。4)规范化呼吸护理:不正确的呼吸方法会加重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使其腹式呼吸水平得到提高,腹部与肋间肌肉得到锻炼,最终使机体耐受力得到有效提高。5)规范化运动训练:结合患者病情发展状况与康复需求,制定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案,将预防保健与临床护理密切结合,以恢复患者的关节活动,降低疼痛感;训练时告知患者维持生理弯曲,预防畸形。6)规范化生活护理:嘱咐患者日常饮食营养搭配均衡,多摄入营养价值高与新鲜的果蔬,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关节恢复。合理的饮食能尽快修复病损组织,消除疼痛。
1.4 观察指标 1)参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2]评估疼痛程度,其中0~3分表示轻微疼痛,尚可忍受;4~6分表示疼痛且对睡眠产生影响,依旧可忍受,但需采取止痛干预;7~10分提示强烈疼痛,剧烈疼痛或无法忍受。2)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3]评估睡眠质量,总分为0~21分,评分愈高,提示睡眠质量愈差。3)参考简易生命质量调查量表[4]调查生命质量,调查指标主要有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运动功能和情绪功能,每项指标评分均为0~100分,评分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比护理前提高(P<0.05);2组比较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脊柱导致的损伤会影响到患者的运动能力,使其正常的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大小便失禁、瘫痪等。文献记载,骨科脊柱手术会带来明显的疼痛感,受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影响,其疼痛程度也各不相同。
为满足骨科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规范化疼痛护理应运而生,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还可促进康复,使患者早日痊愈。另外临床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开展临床一系列疼痛护理操作,使疼痛管理效果得到提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为(5.46±1.54)分,低于对照组的(6.52±1.4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为(11.17±2.27)分,低于对照组的(14.08±2.3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些研究数据表明规范化疼痛护理既能有效减轻疼痛,调节睡眠状态,又可改善生命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有学者研究发现[5],脊柱疾病患者呼吸方式不正确会引起疼痛,护理人员在开展规范化疼痛护理工作时,应提供呼吸训练指导,以提升患者的腹式呼吸水平,积极锻炼肋间与腹间肌肉,最终提升患者的耐受力。由于疼痛会加重负面情绪,导致生理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不佳又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导致恶性循环,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重点加强情绪管理,将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及时找出,并提供个体化心理疏导,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转移对疼痛的关注度,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宋嘉琳等[5]研究指出,规范化疼痛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将脊柱损伤的原因告知患者,包括治疗措施、护理要点等等,使患者有所了解,能客观看待自身的疾病,进而获得心理安慰,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护患交流,给予患者一定的安抚,使患者减少对疼痛的关注,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康复信念。
表2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施以规范化疼痛护理作用显著,有利于降低疼痛感,提升睡眠质量,建议加大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