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作品“方山束带壶”的线条装饰
2019-08-29蒋超
蒋 超
《方山束带壶》
前言:
紫砂壶艺已经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别致的外观造型,精湛的制作工艺,古朴的材质和颜色,加上优良的实用性,观赏性,造就了享誉海内的盛誉。在传统紫砂壶中,一直都强调方跟圆之间的形态对比,这两种造型各有魅力,在各自的发展衍化中,形成了许多固定的表现形式,本文就通过作品“方山束带壶”来谈一谈紫砂方器当中的线条装饰之美。
作品“方山束带壶”的造型制作
紫砂壶既是一件实用器具,又兼具观赏性的工艺美术创作,所以在设计和制作一件紫砂壶的时候,就必须综合考虑好上述两点,紫砂的文化属性,不为物役,不为情牵,乃是用平凡成就神奇,用内敛的色彩,诉说高贵无言的宽广,所以质朴是紫砂的本质,形体装饰是紫砂的外在,如何在保持质朴的气质的同时,还给紫砂壶加上足够的形体装饰点缀,那就要从所要塑造的线条入手。
线条是构成事物轮廓的基本事物,在某些情况下,线条也可以成为一种装饰形态,在紫砂壶的结构中呈现出充足的艺术装饰性质,作品“方山束带壶”在设计时就具体应用到了这一点。这把壶的设计从最初开始就追求一种古朴的形态气质,采用四块泥片镶接的方法组成身筒,在制作这些泥片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泥片的内外正反,由于在打泥条的过程中泥片受力的一面会在一段时间后回弹,所以拍打的次数越多,泥片就越致密,同样整个块面鼓起的线条就越明显,所以要将受力更多的一面作为壶面,而将受力较少的一面,置于内胆,四块泥片镶接完毕后,要进行封口,也就是将壶身封闭,这样做的目的是隔绝内外的空气,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之后烧制之后的多气孔结构,同样内部的空气会为整个壶身提供一种向外的张力,让原本壶面的直线鼓起形成一种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曲线,整体看起来更为挺立。在壶身的轮廓制作完成以后,就要开始塑造壶肩,这把壶的壶身较高,所以壶肩要比壶身更窄,采用平肩的过渡,这样一来就突出了壶口的位置,升壶颈,压盖,四方盖在这时不能够采用两层泥片的塑造,而是先做两层泥片,然后挖掉内部一层,之保留外沿着,让盖面形成穹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减轻壶盖的整体质量,因为虽然缩窄的壶口能够为壶盖提供足够的形体支撑力,但如果壶盖过于沉重,在烧制的时候,壶口与壶肩就有可能下陷变形,所以减轻壶盖的质量是相当必要的一步制作步骤。
制作好壶盖,就要制作壶钮,由于壶口盖的承受力的特性跟胚体干湿度相关,所以应当事先制作好壶钮,同样方形的壶钮同壶盖内部一样,采用镂空的技法,减轻整体的重量,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形体轮廓的美观,还能够合理的减轻壶口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这样形成的线条,由于工艺上更为细致,所以在镶接的时候,壶钮与壶盖之间加上了线条作为装饰过渡,这种线条拓展到壶盖与壶肩部形成了良好的对比递进关系,可以说整件作品的上层线条装饰就这样完成了,但这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壶肩加上壶盖以及壶钮,只占整把壶形态的一小部分,宽阔的壶面显得过于空旷,上下的线条装饰显示出不平衡,这在视觉上呗认为是形体装饰的黑洞,所以我凭借多年制作的经验,在壶面中部,加上了两根贴塑的圈线,这是方器制作当中常见的装饰线条,既起到装饰效果,又显得古朴雅致,但进一步思考以后,我发现,单纯的圈线装饰有些过于单调,尝试设计出有别于过去作品更多的线条装饰变化,于是壶面中心部位的束带结就这样诞生了。
作为纯线条的装饰,其本身的塑造和工艺制作都不复杂,但正是由于这一条束带,让整件作品的气质为之一变,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计感,让我这个创作者本身都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和乐趣。
当代紫砂壶艺术本身是依托传统的一门手工艺术创作,但继承不意味着单调的重复,而是充满了探索、变化和实践的过程,在这把壶的创作过程中,我深深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能不断的勇于尝试,迟早有一天,就能够创作出既带有传统文化风味,又具有个人艺术情感表达的新时代的紫砂壶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