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品“菊蕾壶”的制作感悟
2019-08-29范荷芬
范荷芬
紫砂壶的造型一般以造型特点来分会分成三大类,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光货大多以几何形态为主,而花货则更多的偏向于仿生形态,如果说前者是的意境通过抽象来表达,那么后者就是通过写实来进行描述,而紫砂筋纹器的塑造则介于抽象和写实之间,例如眼前的这件作品“菊蕾壶”就是通过描述自然界中菊花的花蕾简化之后的抽象表达。
我们提起菊花,就会想起它是高风亮节、花中君子的饱满形象,自古菊花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重阳赏菊的传统甚至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菊花因其充满魅力的外表,本身的价值,为世人所喜爱,眼前的这件“菊蕾壶”便是通过观察菊花花蕾的形态重新塑造菱瓣筋纹搭配的一次尝试。
菊花盛开的时节,代表成熟的秋天的到来,秋日里的菊花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繁花似锦之中透出令人迷醉的风采,在菊花盛开之间,菊蕾包裹着一片片的花瓣,安宁、沉静而内敛,作品“菊蕾壶”正是抓住了菊花在这一时期的气质,观察菊蕾的轮廓形态,然后用紫砂筋纹结构来进行描述演绎,完美的展现出菊花开而未放时候的动人姿态,并将其与传统紫砂壶的结构融合在一起。
《菊蕾壶》
这把壶的壶腹饱满,采用八瓣筋纹的花瓣团团围拢,塑造成器,棱线分明的同时不失圆润。壶盖采用圆平压盖,盖面三层递进,结合钮坐如同波纹一般荡漾开来,扁圆的珠钮端立其上,如同蕾芯娇俏柔和。壶流二弯,圆圈壶把,两者的线条给人的感觉协调一致,前后呼应,才用明接法镶于壶身前后,从某种程度而言流把的塑造让整件作品显得更加平衡,气质也更为平和,舒适的线条与壶身形成了绝妙的搭配,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制作中,由于八瓣筋纹器需要将壶身筒划分成八等分,以囊为气,以线为骨,两片构成囊瓣的泥片镶接的时候,一定要有力,这种力是一种鼓胀之力,是向外凸的形态,但又要配合整体的轮廓线条,不能这边凸一块,那便凸一块,每一片囊瓣之间都要相互适应,相互映照,形成一种整洁之美,这种形态气质,与菊花花瓣的形态气质是相吻合的,菊花的花瓣同样具有一种纯净的饱满的美感,作品“菊蕾壶”塑造的中心正是要通过囊瓣的张力塑造,表现出这种感觉。除此之外,在处理好囊瓣之间的衔接之后,只是解决了壶身横向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如同波浪一般,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复,所以只要记牢最初的节奏,后续的制作就没有任何难度了。但壶身上筋线的流畅程度,还与壶口盖之间的上下过渡有关,上下要对应,衔接要严密,但在眼前这件作品“菊蕾壶”上,由于筋线并未延伸到壶盖之上,换来圆形的压盖塑造,这样一来,筋线至壶口而至,至壶底而没,更近乎玉对形体力的承载,需要表现出一种精巧的支撑扩张之美,这与菊花蕾含而未放的情景状态也是相吻合的,贴近了表达的主题,并用简洁而抽象的处理,完善了形体的塑造。
从以上我们可以理解到,筋纹器中的主题塑造,并非是越复杂越好,重复的筋纹制作对于基本功熟练的作者来说并没有多少难度,但在创作初始阶段的形体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筋纹器紫砂壶最重要的表现力并非是本身的形体和衔接,而是塑造出囊瓣的张力,这种张力因形体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筋纹器多是自然生态的抽象表现,所以形体越是抽象,所需要的自然张力也就越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平衡过于抽象所来带的造型呆板,让制作的茶壶沦为没有生命力的死物,在作品“菊蕾壶”的创作中,我们需要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会自然中宁静致远。了解花朵绽放之前和绽放之后的形态和轮廓,从中提炼出创作所需要的线条和轮廓,然后用心灵去感受这种变化,从而成就作品的意境之美,深入人心。
从分析这件“菊蕾壶”的制作我们可以知道,筋纹器的造型表现方式主要在于筋纹菱瓣的造型组合,而为了彰显主题,有时候要对整体造型的某个部分进行一些淡化处理,让观赏者的视觉更为集中,让整体的审美更为清晰。笔者认为正是这样对形体探索的思考,造就了五彩缤纷的紫砂艺术世界。对于紫砂筋纹器的创作,不应该满足于过去,更当寄望于未来,艺术创作的世界无边无际,永无止境,因此作为当代紫砂创作者,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和进取,不断的探索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