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大亨蛋包”看紫砂艺术的生活气息
2019-08-29范鹏
范 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所有的茶具之中,可塑性最强、造型最富于千变万化的,恐怕就要数紫砂壶了。从中国紫砂文化的历史来看,可以确定紫砂制作成型的第一件紫砂壶作品,就是五百多年前明朝的小书童供春所捏制的“供春壶”,他的创作来源据说是金沙寺旁边的一颗老银杏树的树瘿形状,当供春看到这颗千年银杏树因为害虫的侵蚀出现了瘤状的树瘿,常年在先生身边伴读的经历和悟性让供春有所感悟和思考,他感叹时光的流逝、生命的轮回,岁月在树木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斑斑驳驳看起来极其丑陋,实际上是美到自然。由自然万物推及人之生命,岁月其实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我们可以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唯有在岁月时光的面前只能俯首称臣、甘拜下风。供春感怀与此,创作了紫砂“供春壶”,让他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跟着先生混迹于文人圈子,“供春壶”经过文人雅士的传播迅速地流传开来,人们都被它天真自然、拙朴高古的风格所折服,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喝茶工具还可以这么有意境和情趣。后来的紫砂匠人和大师也都有“供春壶”流传于世,这把来源于自然平常,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紫砂壶,至今仍然在壶友、紫砂爱好者和藏家中间颇受欢迎,演绎着新的紫砂传奇。
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空谈,如果只凭紫砂艺人自己的想象,这么多造型各异、神韵不同的紫砂壶,是不会向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涌现出来的,紫砂艺术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经过平时的历练和观察,在稀松平常的生活和实践中,才能发现艺术的灵感,迸发出创作的火花。紫砂壶“大亨蛋包”(见图1)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其实许许多多的紫砂艺人都做过这个造型的紫砂壶,其中以晚清紫砂八大家之首的邵大亨所制最为有名,故后人以此命名。此壶看起来外形简单朴实、憨厚稳重,属于实用性的喝茶器皿。壶身造型圆润饱满,像一颗鸡蛋一样,人们便以为由此得名。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还要看一看壶底才能得知。“蛋包壶”的壶底并不是和普通的传统壶型一样平整,而是有一点点的玄机在里面,这种壶型一般容量都设计得比较大,为了让圆鼓鼓的壶身更加的稳定,所以在设计造型的时候故意将底部外圈向内凹进去一些,壶底的中心部位凸出一些,这样奇特的造型有些像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打清水荷包蛋的样子,所以给它起名为“蛋包”。一般来说,“蛋包壶”往往设计制作成软式的提梁造型,可以把提梁压回来,这样的设计充分地考虑到“蛋包壶”的实用功能和使用环境。因为这种壶在过去的年代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和农户在耕作之余,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喝茶所用的壶,也是一般的茶馆比较多用的壶型,用了携带方便和不占用大量的空间,故而多采用软式提梁。这把“大亨蛋包壶”深得传统器型之精髓,壶身饱满、法度严谨,短短的颈部和壶身衔接自然、流畅和谐,比较丰满的肩部线条过渡平稳,毫无突兀之感,平口压盖的设计也使得整器给人落落大方、端庄稳重之感,搭配可以收压的金属提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把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值得信赖、得体耐用的饮茶之器。
图1
这么一把生活气息浓郁的紫砂壶,定是吞吸了人间无数的烟火味,浸染了人们双手无数的汗水才能赢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的信任,成为他们精致的茶座之上、抑或粗陋的墙角一边断然不能或缺的饮茶日常用品。紫砂艺术的生活气息正是从这些看似简单普遍甚至有些土得掉渣、俗无可奈的器型之中窥见艺术的真谛,这才是自然的大巧不工,这才是生活的大道至简。懂壶的人都明白,越是看起来简单的壶型,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的技术难度和细节更加的严格,越是古朴笨拙的壶型,就越难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美之所在、雅之所至。所以说,只有生活阅历越丰富、艺术修养境界越高、紫砂技艺水平越精的紫砂艺人,才能制作出“简约而不简单、古拙而不低沉”的紫砂艺术作品,才能真正领悟到紫砂艺术中经久不衰、时时涌动的生活气息。
每一天平淡的生活总是需要我们面对,如何让生活过得更有情趣、更有味道,其实紫砂壶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忙中偷闲、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品茗聊天、把玩茶壶,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谈天说地。小小的紫砂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典故和生活的市井味道。于茶友来说,欣赏一把紫砂壶并不仅仅是做工的精致、器型的得体,往往还寄托着一些个人的思想感受和心灵领悟在其中。于紫砂艺人来说,创作设计一把紫砂壶,也不仅仅是为稻粱谋,不仅仅是客户的需求,其中亦饱含着作者对于紫砂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