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沉静,享受淡然之美
——浅谈紫砂壶“秋意”的意境美
2019-08-29王雅丽
王雅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意境论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独特名词,朱承爵所著《存馀堂诗话》中写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朝大家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中有云:“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意境”一词在诸多文人的笔下出现。有人认为,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中国人尤为注重意境之美,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传达出极美的韵味,认为意境是艺术作品的必备要素。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而言,虽然算是后起之秀,但也是同根同源,因此,意境美在紫砂壶艺术领域同样适用,正如知名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所言,“一把真正的好壶,必然形、神、气、韵四字缺一不可”,而意境便是在形神气韵兼备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以紫砂壶“秋意”(见图1)为例,浅谈其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成功的紫砂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兼具实用性能与鲜明的人文色彩,流露出清新自然的意趣和高雅的文化印记。紫砂壶“秋意”以秋天为创作题材,其身筒饱满敦厚,重心沉稳,壶身呈扁圆,鼓腹突出,具有张力,线条一气呵成,给人以圆融柔和的美感,仿若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壶口略微突出于壶身,圆形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子母线吻合,通转流畅,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给人以饱满的张力;流、把、钮皆以树干为原型,壶流为短直流,与壶身暗接,呈斜向上的45度角,壶流造型挺翘玲珑,从壶身自然胥出、蓄势有力,圈把与之相辅相成,提携了整壶的气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流、把表面皆饰以凸起的疤结,彰显出树干的茁壮有力,从壶把向壶身自然伸展贴塑而出一段枝叶,枝干纤细而有力,枝干上挂着几片摇摇欲坠的树叶,彰显出秋天的萧瑟之感;壶钮也是模仿树干的造型设计而成的,以桥钮形式自然横跨于盖面,呈半圆形弧度,壶钮表面的疤结清晰明显,盖面刻绘枝叶,叶脉清晰,刻画精致细腻、形象生动,流露着清新自然的气息。
众所周知,紫砂泥有绿泥、紫泥和段泥三大类,泥料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泡茶香不涣散,有优秀的发茶性,且久用而愈显温润油亮。整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工艺精湛、明针细致,充分体现出紫砂“五色土”的本质,其色泽醇厚古雅、成色稳重,质地纯、泥质细,给人以纯净淡雅的氛围,浸润着温暖的色调和意味,高雅的意境呼之欲出,达到意境和意象的完美统一,自然雅致的氛围令人向往。作品泥料、造型与装饰相互搭配,造型严谨,又不乏自然生动之感,写实又写意,给人以婉转的诗情画意之美,引人入胜。
图1
唐朝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纳兰性德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见,秋天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家的创作题材,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和遐想。有人说,秋天是伤感的季节。树木在春天开始发芽,夏天茁壮成长,秋天里枯萎或消逝。光阴似箭,时光匆匆,青春如流水,迷恋着秋天的阳光,淡淡的清凉。没有了春天的春暖花开,没有冬天的严寒深沉。秋天就是秋天,多彩的季节。最喜爱那秋天的枫叶,红红的,透过阳光的光线更加好看。透过铺满阳光的树叶,流露着大自然的清新自然。秋天给人以思考,凡得到必有付出,要奋斗必有牺牲,就在得到与失去、奋斗与懈怠的人生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生活就是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然后由复杂走向简单的过程。用简单的眼光看待生活,无欲则刚,无求则乐。简单让我们会恬退隐忍,简单让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紫砂壶“秋意”如同一棵苍劲古拙的老树,经历了冬的隐忍、春的蛰伏、夏的生长,在秋天归于沉静,通体简约而有生命的张力,正如同秋天的树木,树叶渐渐转黄飘落、树枝枯败,看似沉寂实则蕴藏着无限的生机,等待来年的生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事无常、浮沉万千,人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事事顺意,但是,但凡经历都有存在的道理,无论好坏,把心放平,享受当下,只要坚守自己的意念和精神,终会迎来丰硕的果实。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和文化性,紫砂壶“秋意”自然古朴,充分彰显出紫砂的本色美,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集多种花器装饰艺术于一体,将诗意、人文的理念完美地融入到紫砂壶质朴的本色中,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带给人美的享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