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牛气冲天”的文化蕴意

2019-08-29许建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牛气冲天农耕

许建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互交融,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发展出不同的工艺和表现形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逐渐形成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紫砂壶产于宜兴,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而为人熟知,有“茶具之王”的美誉,它在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洋溢着充沛的灵气,与宜兴的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相互交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相互融合发展,共同为紫砂艺术的发展锦上添花。“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不同的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观赏感受,让人从中领悟到不同的精神气韵。紫砂壶“牛气冲天”(见图1)以牛为创作题材,是典型的花器,简约而不乏立体生动的美感,气韵不俗。纵观整壶,壶身以圆器为基本形制,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给人以圆润饱满之感,中国人崇尚“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紫砂壶造型设计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整个造型体系基本以方形和圆形构成。紫砂壶“牛气冲天”身筒呈扁圆形,扁而不塌、敦厚稳重,给人以大地般的踏实感,整个身筒表面纹理粗糙、凹凸不平,分布着细密的点,一道道略微凹陷的痕迹散布其中,如同牛耕田留下的痕迹,此设计看似粗糙、其实是刻意而为,展现出浑然天成之感,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给人厚重的年代感,古色古香,彰显出浓厚的历史韵味;壶盖为压盖形式,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盖面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与身筒浑然统一,形成饱满的张力;壶流为一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转折柔和而有度,出水顺畅、弧度自然;圈把圆润柔和,自然蜿蜒而起、顺势而下,与壶流相辅相成,柔和而有力,提升了整壶的气势感;壶钮采用捏塑的装饰技法,模仿牛的形态特点设计而成,只见一只体态健壮的牛匍匐于盖面上休息,头部昂起、眺望远方,眼睛圆睁,尾巴微卷随意地垂落,自然悠闲,仿若在辛苦的劳作后享受短暂的休息,又仿若是等待主人归来看到它的劳作成果能欣慰一笑,将其形态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整壶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巧,以牛为钮富于生气,在古朴厚重中平添了几分意趣。作品以原矿紫泥制成,色泽醇厚、古雅大方,经过高温烧制,更凸显出厚重的泥色以及紫砂的质朴之美,极具古韵。此壶造型、泥料与装饰相互结合,老味十足、大气浑厚,简约而生动,彰显出作者深厚的制壶功底和独到的审美意趣,耐人寻味。

图1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只要有一把茶壶,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对于中国人而言,玩壶喝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每把壶都有不同的灵魂,寄托了人们的丰富情感。牛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牛形成了一个多义的文化体系。第一,牛是勤劳的象征。古代农耕文明,人们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牛一直都是勤勤恳恳的象征,牛吃的是草却能挤出来丰富的奶,是人们的营养品,牛工作的时候任劳任怨,收获的时候也从不要求给予更多的赏赐。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明不远征”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而我国的农耕文明的标志性劳动力之一就是耕牛。牛还象征着力量与倔强,人们常将勤劳骨干的人称为“老黄牛”,高大强壮的男人经常用“牛高马大”来形容。清朝曹寅用“丹黄横扫八十一,万夫谁敌此牛力”的诗句来形容牛的力大无比;而脾气倔强执拗的人经常被称为“牛脾气”。此外,牛还象征着财富。中国人讲究“勤劳致富”,而牛的活动也代表着生产和增值。牛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壶“牛气冲天”既写实又写意,注重对牛形象的提炼,表现出牛的朴实和勤劳,让人联想到遥远的农耕文明,给人以返璞归真的乐趣,舒缓了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静下心来,感受到内心的自在富足。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紫砂壶是传统的艺术,是中国的艺术,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有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在提升自身审美水平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作品融入文化内涵,使之具备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让传统文化通过紫砂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中华文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牛气冲天农耕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牛气冲天
知识快餐店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的我们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