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士夫画与陶瓷绘画的巧妙之源

2019-08-29黄礼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瓷画书画中国画

黄礼辉

陶瓷绘画不但为陶瓷器皿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图案,同时拓宽了陶瓷器皿的教育功能。由于施釉的可控性,陶瓷器皿的装饰除了要有基础纹样装饰之外,绘工们在施釉时也会绘上了象征吉祥的纹样和图案。有不少人认为陶瓷绘画只是中国画从纸上转移到陶瓷器皿上,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必须从历史上来考察,因为陶瓷的出现比绢纸的出现要更早,陶瓷彩绘也早于中国画(绢纸画)的出现,所以整个绘画发展的历程可能是从岩画到陶瓷彩绘,再从砖(壁)画到漆画,后期再形成了绢纸画。

一、士夫画的出现

中国画论有一个说法,就是“书画同源”,这个说法已经流行很久,元代赵孟頫曾有题画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也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也有人认为,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云:“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但是,仔细考量,两人的意思还是有所区别的。张意远只是从中国画的起源上来说书画同源,其依据是汉字最初是种象形文字,这种字既是画又是字。而仓颉造字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神话,汉字的出现应该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不可能由某个人发明。而赵孟府要表达的,则是一种价值观,尽管也有起源上的意思,但侧重点是,中国画必须书法用笔,这其实也是士夫画的标准。

《浮云显翠》

汉字的雏形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从甲骨文就可以看出,如果往上推溯,可能更接近图形或者绘画。汉字并非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可能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的,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是象形文字中的一者,而5000年前的埃及文字也是一种象形文字。但是,如果说画与字是同时创造出来的,那是不正确的。显然,画是先于字出现的,考古发现1万年前的岩画,而7000年前的半坡文化,就已经有了陶器上的彩绘,没有证据表明,这时候象形文字已经出现。其实画与字有各自的功能,画虽然与文字一样有记录、表达情感的功能,但它主要还是审美的、直观的、个性化的,这些特点至今不变。而文字一开始可能借用绘画来表达某个意思,但它主要的功能还是交流,可能跟国家的出现有关,而且随之,字越来越抽象,变得与画无关,甚至只是记录声音,如字母文字,而其意义由声音决定。所以张彦远的“书画同源论”是错的,不符合历史事实,而赵孟府的主张不能说对还是错,它只是一种艺术观点。

书画同源论的另一个依据是中国画和书法都使用了毛笔。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有人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可以看出是用毛笔手绘上去的,而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也是先用毛笔书画,再刻上去的。这种说法也是比较可疑的,因为如果已经使用了毛笔,又何必先写后刻呢,就像后代一样,直接书写到竹简或木片上,岂不是更方便。从整个历史发展的方向来讲,文字和书写工具,总是越来越简易,不可能是走回由笔到刀的道路。再说,其它文明古国也没有书画同源、书画使用同样工具这样的事情。

如果说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使用了共同的工具毛笔,那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画的雏形——帛画,一种在丝织品上的绘画。汉代有了“中国画”这个名词,纸也开始被发明,进入了一个绢纸并用的时代。佛教开始进入中国,造像和绘画并举,到魏晋时期,山水、花鸟两个画科也已萌芽。隋唐时期,中国画开始世俗化,士夫画出现,之后的中国画,基本上就是士夫画统治的时代。士夫画的艺术观如上面赵孟府所说,讲究书法用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凡画必题诗,所谓诗、书、画、印。士夫画的作者是士大夫,而士大夫的出现与科举制度有关,隋唐开始开科取士,而取士的标准是文学和书法。这就是士夫画追求文学修养和书法线条的原因。而在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文学和书法好的人,被录用为官,他们被称为文人士大夫,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国家的文化,他们所推祟的审美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是士夫画占统治地位并影响其它艺术门类,包括工艺美术的原因。

二、陶瓷绘画的历史

陶瓷绘画出现在中国画之前,确切地说,彩陶出现在中国画(绢纸画)之前,因为陶瓷历史先陶后瓷,刚好中间这个节点,也即从陶器发展到原始瓷器这个环节,陶瓷彩绘是一个空白,因为这个时期瓷器的重点是解决温度、釉料的问题,还未进入到色釉的发明阶段,所以留下空白。也就在这个时候,绢帛、纸取代了陶器,成为绘画的载体,并且促使中国画的出现,当然,笔、墨、颜料的发明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历史有时候是很奇妙的。

《落英缤纷》

《青蓝冰水 》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陶器,在青铜出现之前,已经有了一个繁荣的彩陶时代。青铜出现后,其地位跃居陶器之上,显然,金属要比泥土珍贵,因为开采、提炼的难度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像陶器那样易碎。古代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战争与祭祀是头等大事。青铜可以煅造成武器、马鞍、战车零件,提升军队战斗力,所以谁先获得铜矿,掌握炼铜技术,谁就可以战胜别的部落,建立国家。这个国家用青铜铸造了用于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也显示了王权的永久。这个时候陶器衰落,等待瓷器出现。当历史进入黑铁时代,原始青瓷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注重表面的釉,换言之,关注的是其物理性质,所以有冰裂纹、窑变、天目釉这些事物。在此期间,中国画已经在绢纸上发展成熟,士夫画占据了历史舞台。所以当白瓷出现的时候,人们发现,洁白的瓷器(当时的瓷板尚小)和宣纸一样,适合作为中国画的载体。

但中国画的墨、颜料并不适合光滑的、防水的瓷器,所以,瓷器上的绘画一开始就遇到了上色釉的困难。大约在唐朝的时候,开始从阿拉伯国家引进了青花釉料,这种色釉可以像国画中的墨一样使用,所以青花瓷画起来有点像水墨画,通过“墨分五色”来描写景物。青花瓷在元明开始滥觞。之后便有了釉里红、五彩、粉彩的出现,色釉越来越丰富,温度要求也越来越低,最后便出现了广彩和潮彩这样的釉上彩。由于在技术上解决了色釉的问题,瓷画基本上能达到国画的效果。

三、士夫画对陶瓷画的影响

士夫画基本上就是以绢纸为载体,到后来基本上用宣纸,因为使用上确实方便,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是读书人必备的物件。所以国画基本上只在士大夫阶层流行。但另一些体系还在民间延续,也可以称之为民间绘画,例如壁画,这个体系从墓穴壁画,再到寺庙壁画,再到像敦煌这样的著名宗教壁画群落,最后到普通民居上面的装饰壁画,走的都是民间、工匠画的路子,与士夫画不同。还有一个体系,就是漆画,主要是画在了家具上面,箱、柜、屏风、门等,门神是比较大型的油漆画。还有诸如年画等,可以归入版画的范畴。其实民间工艺离不开民间绘画,因为即使是雕刻,也得先画底稿,所以绘画是工艺美术的基础。

陶瓷绘画如果从民间工艺这个角度看,它难免受到其它民间绘画的影响,事实也是如此,比如许多彩瓷都讲究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与士夫画的淡雅形成对比。但瓷画,不论是器皿还是瓷板,与壁画、漆画这些民间绘画不一样,因为它没有连续性,也就是它出现比较晚,它出生在士夫画的氛围中,而后两者一直是传承有序,没有中断过。士夫画对瓷画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士夫画家直接介入,二是士大夫阶层收藏、鉴赏。

由于瓷画之前并没有传承,相当于无门无派,谁都可以介入,再加上社会经济等因素,促使某些士夫画家由纸画转入了瓷画。以景德镇为例,清末,大约在成丰到光绪年间,新安派画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来到了景德镇,从事陶瓷彩绘,他们本来就是士夫画家,他们的加入,无疑给瓷画带来了士夫气息。民国年间的“珠山八友”就是如此,他们曾经有一个口号“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南北宗”是董其昌的提议,他认为南宗是士夫画一脉。其实,清末潮州彩瓷业也有士夫画家介入的例子。在士夫画转移到彩瓷的过程中,瓷板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瓷板是平面的,与宣纸较为接近。

士夫画瓷,也必须有市场才能生存下去。好在,原先士夫画已经在士大夫和上层社会打开了市场,彩瓷只不过是换一种载体罢了。况且瓷画不容易褪色、老化,器型丰富,摆、挂、镶嵌都适宜,比纸画还更有优势。一旦收藏、鉴赏的市场一打开,这种需求反过来又驱动彩瓷向士夫画发展。在将来,陶瓷绘画艺术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瓷画书画中国画
中国画
当代瓷画作品选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小小书画廓
王清丽瓷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