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铁”形势下铁路货运市场发展探讨
2019-08-29林婉婷
林婉婷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货运中心,北京 10007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相比而言,铁路货运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仅分别为公路货运的1/7和1/13[1]。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整运输结构”,即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的要求,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以下简称“公转铁”)。在国家大力推行“公转铁”的新形势下,分析现有政策对铁路货运市场的影响,明确铁路相较于公路在货物运输方面的不足,探讨铁路货运市场发展对策,积极推动铁路货运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1 铁路货物运输现状分析
1.1 铁路货物运输特点
(1)货运种类以大宗货物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铁路运输主要货物种类仍以煤、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为主。以2018年为例,国家铁路主要货物运输量中,煤炭货运量占51%,金属矿石占13%,钢铁及有色金属占6%,石油占4%,焦炭占3%,其他占23%。
(2)货运量受政策导向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8年,铁路货运量增长率波动较为明显。结合政策及市场环境,由于铁路主要货运种类为大宗货物,2012年以来大宗货物需求不振,直接导致铁路货运量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铁路货运增长率稍有提升,为1.59%;2015年,我国提出“去库存”等五大任务,铁路货运受到冲击,当年增长率为-13.55%;2017年,“公转铁”概念的提出,使铁路货运得以复苏,当年增长率为9.68%;2018年国家提倡绿色物流,铁路货运量继续上升,增长率为8.46%。对比货物运输总量、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的增长率,公路货运量与货运总量增长率保持高度一致,但铁路货运量受货运总量影响较小,主要随政策变化而波动。
(3)现代物流转型初见成效。为满足客户需求、降低货运成本,铁路积极采取创新运输组织、全面开启接取送达服务、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目前已初见成效。2016—2018年集装箱、商品车、散货快运增长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集装箱、商品车、散货快运运输量逐年上升。“敞开受理、实货装车、一口报价、‘门到门’服务”的提出,简化了货运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95036平台建设、货票电子化等使得铁路与“互联网+”相结合,网上货运受理量超过99%,铁路物资采购平台与招商等线下应用向线上应用快速延伸。
表1 2016—2018年集装箱、商品车、散货快运增长率%Tab.1 Growth rate of container, vehicle and bulk express transport in 2016—2018
1.2 “公转铁”下铁路货运市场发展影响
(1)铁路获得货源回流空间巨大。由于“公转铁”相关政策力度空前,铁路获得货源回流空间巨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目标2018年增加货运量2亿t。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港口集疏运全面使用铁路运输,已经由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扩大至山东、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力争在2019年底前实现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治超行动,致使大宗商品、商品车、零散白货等长途运输成本提高,进而部分货源向成本更加低廉的铁路运输转移。
(2)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近年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偏向于高速铁路建设,对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公转铁”政策为铁路货运市场带来新的机遇,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公转铁”推进铁水、公铁等多式联运,促进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目前交通运输部首批16个、第二批30个试点项目已经确立并发布,逐步引领公、铁、水、航空在基础设施改善、装备技术升级等方面积极探索[2]。此外,铁路积极进行货场改造项目,加强原有货场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公转铁”货源提供有力保障。
(3)铁路货运经营模式迎来更大挑战。随着公路运输货运量回流铁路运输,铁路货运需求由以大宗商品为主导,向多品种、高附加值商品慢慢转移,促使铁路货运需要改变经营模式,以适应不同商品的货运需求。一方面,“公转铁”促进集装箱、零散白货等在铁路运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拓展了铁路货运的市场范围,需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另一方面,相较于公路货运,铁路货运在运到时限、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的天然劣势,需要通过在运输组织、服务质量、产品多样性、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改变加以弥补。
1.3 现阶段铁路货运市场存在问题
(1)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还未形成。“公转铁”政策为集疏港大宗货物由公路向铁路转移施行铁水联运提供了依据,而目前铁路在融入多式联运交通网络中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铁路基础设施不配套、集装箱运力不足、不同交通方式间存在壁垒、信息共享率低等。虽然现阶段铁路通过完善更新基础设施、降低集装箱办理站审批门槛、升级集装化运输手段、货票电子化等方式积极融入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但取得明显效果还需要不断实践。
(2)“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与公路运输能够“门到门”相比,在长途“站到站”的运输中,铁路以环保和成本低廉被政府和客户所支持,然而两端“由发件人到发站”和“由到站到收件人”的运输却十分不便,不可控性增强等原因使得铁路原本的价格优势消失。因此,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是铁路货运吸引公路货源、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3)铁路货运产品适应性有待加强。供给侧改革后,市场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公转铁”政策更是将公路部分货源分流至铁路,越来越多的商品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铁路货运也相继开发了班列、环车、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新产品,但由于这些货运产品在价格浮动、运到时限、货损理赔等方面存在不足,铁路货运产品的运到时限还不能满足商品运输周期短的需求[3]。
(4)信息透明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获取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铁路货运市场在信息共享方面还有所欠缺。虽然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中开通了货车车号查询追踪系统,但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有限。相比目前公路系统可以查询司机信息进行沟通、GPS精准定位、预计送达时间等,铁路在信息共享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货运能力尚未完全释放。近年来,铁路货运虽然通过调图、提速等方式释放了部分运能,但目前铁路货运能力尚未得到完全释放,闲置运能大部分为高速铁路线路。高铁快运为铁路运能释放带来一定的条件,由于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未能形成成熟的高铁快运产品投放市场,对既有线货运能力释放还没有形成。
2 铁路货运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2.1 短期对策
短期内,“公转铁”政策主要影响集疏港大宗货物运输,铁路市场货源回流也主要以大宗货物为主。长期以来,铁路货运以大宗货物运输为主,占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的70%以上。因此,短期内“公转铁”政策为铁路市场带来货源回流,并且能够发挥出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拓展铁路货运市场短期思考及对策主要来自基础设施配套程度、集装化运输规模、组织协调能力、制度规则衔接等方面,以此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装卸线有效长度、货场地面硬化、仓储设施设备和环保抑尘设备等方面进行改善,同时考虑多式联运对装卸设备、场地划分等要求,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的货运场站以铁路运输为主,兼顾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不仅能够满足货物的基本中转需求,同时能够开展仓储、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扩大集装化运输规模。集装化运输具有装卸效率高、货损货差小、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扩大集装化运输规模,有利于提升运输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铁路货运量的5.4%,远低于发达国家铁路30% ~ 40%的水平,铁路集装箱运输占沿海港口集疏运比例较低,比较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4]。因此,应鼓励货运站开办集装箱业务,并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引导煤炭、铁矿等大宗货物入箱运输,确保运输全程无撒漏、无扬尘。根据《“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至2020年,集装箱运量要达到铁路货运量20%左右,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铁路货运融入多式联运进程。
(3)强化组织协调机制。铁路内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断加强,合理调整装车去向,聚焦与“公转铁”密切相关的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不断挖潜货运干线运输潜能,扩充核心地区的货运中转辐射能力,积极引流上线。在机、车、线及场地配置上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站、车、线等资源相互匹配,高效衔接。精准调配运力资源,组织车辆重去重回,加速机车车辆移动,减少机外停车、单机走行和等线时间,提高货车运用效率。铁路与公路、水路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就集疏港、“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在时间、空间上统一步调,保证货物流转效率及服务质量,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发展[5]。
(4)注重规则制度衔接。现阶段的多式联运看似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但实则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在管理体制、运单、载距等方面存在差别。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发挥铁路在大宗货物长途运输方面的优势,需要加强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铁路应重点支持研发和使用大型、高效、节能环保的装卸设备和转运设备,减少无效搬倒,提高装卸效率,实现集装箱共享;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货票电子化信息相互提取,实现运单统一、信息共享;明确运输途中责任边界,规避货损理赔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2.2 中长期对策
长久来看,“公转铁”政策不仅影响大宗货物的运输,同时也促进铁路市场在零散白货方面的拓展。为更加有效持久地承接公路零散货源,同时保障大宗货物运输,铁路应在物流基地建设、信息平台搭建、运输产品开发、增值服务推出等方面作出努力。
(1)建设现代化铁路物流基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多式联运物流需求,综合考虑网络布局、辐射范围、市场定位等因素,着力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分拣、客服于一体的智慧型现代化铁路物流基地。与大型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吸引企业入驻基地,通过转储中心、物流仓库等方式从源头拉拢货源,同时加强进厂、进园、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现代化立体仓库,并配置多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装卸设备,提供个性化、精益化仓储服务,创造物流增值服务。做好物流基地辐射区内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划分出核心客户、一般客户和潜在客户,制定不同营销策略与运输方案。大力推进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为铁路现代物流建设增添智慧、智能新元素。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基于铁路物流基地,以“互联网+物流基地+核心客户”的思路,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公共平台等现有信息管理系统,打造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使物流信息透明化,提高铁路货运信息化水平。发挥铁路货物运输的比较优势,以多式联运、班列、商品车、集装箱等不同产品为支点,主动与运输市场、公路港、保税港等对接,实现整个基地内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供应链上的有机融合。平台可以支持客户自身物流追踪、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业务交易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铁路及其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货运基本数据实时、准确掌握,进而对管理办法加以修订完善,对货运市场加以预测分析,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3)丰富运输产品开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主动融入生产、消费企业物流供应链,基于市场需求设计开发运输产品。对于稳定、均衡的大宗货物,采取大宗直达、全程物流服务等方式,提供稳定运力保障,保证运到时限;对于时间敏感的零散货源,依托货运代理企业加大营销力度,推行快运货物列车常态化开行;发挥兰州等“一带一路”地区区位优势,集结国际货运班列,加大中欧班列、“点对点”班列等开行力度;根据货物品类特性开行专用列车、混编列车,拓展商品车、易腐商品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组织高铁快运抢占电商、快递市场[6]。开展“上门取货、现场装箱、送货到家”等特色服务,实行量身定制物流服务方案,实现从单一运输产品向多品类、定制化、全过程物流服务转变。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发挥铁路经营主体作用,根据市场竞争和营销策略制定产品价格,从市场监察、跟踪评价等角度,规范价格浮动区间,合理利用价格杠杆增运增收。
(4)推出增值服务。为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顾客服务体验,开展增值服务成为拓展铁路货运市场的新方向。组建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团队,深入货运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推出适用于铁路货运发展的增值服务类型。主要包括信息型增值服务,如运输全程实时可视化追踪服务、配送数据分析及预测、在线帮助等;仓储型增值服务,如保税仓集中报关、优化产品包装、商品贴标签等;承运人型增值服务,如“门到门”一站式服务、退回商品回收运输等[7]。优质的增值服务可以增加客户对铁路货运的依附程度,是保持客户忠诚度的有效方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与客户共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8]。
3 结束语
铁路货运市场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政策法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影响。“公转铁”政策的提出,短期内促进大宗货物回流铁路运输,从长期来看,对铁路零散货物运输也存在积极影响。为适应“公转铁”新形势,短期内铁路货运应在基础设施建设、集装化运输程度、组织协调机制、规则制度衔接等方面加以努力,长期则应注重现代化物流基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运输产品开发、增值服务推出等方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严峻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推动铁路货运市场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