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研究
2019-08-29季玲华
王 越,季玲华
(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1]。图书馆作为现行高校校园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库之一,其自身既是数据存储的场所亦是数据产生的源头,在高校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数据利用的媒介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智慧教育服务的意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技术、语义分析技术、RFID技术等,智能化地实现数据的集成、清洗、转换和分析完整过程。重构书籍、文献等教育资源的组织方式和存储方式,以教育资源为主,个人学习数据库为辅,将多个网络学习空间联合,建立学习网络,形成网络学习社区,扩大数据资源影响力,形成个体和群体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
随着图书馆创新理念的不断提出,社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线下图书馆的实践改革也逐渐被学校规划者提上日程,而且这一实践已经远远超越技术层面,将创新点延伸至线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如图书馆物理空间创新规划、社会合作协同空间和地区特色化建设等。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逐渐过渡,致力于实现服务优质、互惠便民、绿色循环等新特色。高校图书馆的身份效益由单维度、孤岛化的数据中介转向多角度、全面化的数据服务中心。
1 理论基础
1.1 智慧教育服务
数字教育服务是在以数字资源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为弥补教学中不能有效兼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不足,通过基于在线学习方式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辅助资源、自我测评与诊断以及个性化辅导[2]。智慧教育服务可谓是对于数字教育服务的拓展延伸,融合智慧教育时代特征,不再局限于辅助学生学习与课后辅导,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教与学。智慧教育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多层次、个性化地辅助教育教学的开展,以此促进智慧教育产生。
1.2 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
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教育大数据的关键技术[3]。教育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提取出有效数据,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者建模,发掘学习者潜在能力,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分析技术通过融入心理学等主观知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结果主观加工,从而使得数据分析结果愈发贴近生活实际化,促进学习、教学和科研等利用高效化。
1.3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物理层编码、射频识别及近距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对末端联网设施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形成泛在网络下统一系统的技术。物联网技术对智慧图书馆的线下服务与管理有巨大意义,一方面可以降低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资源和其他设备监管的风险,避免在线下图书共享,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出现缺失、损坏等风险;另一方面,对环境的即时监测也有利于减轻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减少支出,节约成本。
2 智慧图书馆中的服务体系架构
2.1 线上智慧教育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线智慧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在线智慧服务模型
(1)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的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多种载体共存是当前或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各馆馆藏的一大特点。传统印刷型书刊的藏书形式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还要注重各馆馆藏的信息化的建设,借由数据转换,使现实存储和虚拟存储结合,建立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各种全文数据库,线上线上双重联合保存教育资源,将是今后各高效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关注的是古籍、经典文献的电子化,高校图书馆经过常年的历史积累,一般都有特藏图书,特别是历史久远的大学图书馆,古籍书、珍善本深藏于内,查询读者要达到规定的级别,且查询时需戴手套等。图书馆应建立特藏文献数据库、贵重古籍善本图书数据库,可独立地或与商业公司合作,将这些具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转化为全文数字文献,使其在校园网、图书馆局域网环境下实现全文检索[4]。
(2)学习资源推送。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分层教学等理念逐渐普及,资源推送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所需资源的一种机制,并在资源推送过程中逐步演变为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资源,这种因人而异的资源推送方式被称为“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服务”[5]。图书检索产生的行为数据一方面呈现了“大”数据库中群体行为的学习热点,另一方面,也间接形成了个人学习焦点集中区域的个人数据,数字图书馆便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等综合数据推送合理的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有效产生。
(3)数据云平台。在高校图书馆这一环境中,最为频繁的行为数据便是图书借阅,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生成师生行为数据库,对接教育资源数据库,组合形成综合数据云平台。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要对区域内现有的应用系统和需要新开发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实现全区教育信息的无缝流转与数据共享,大大提高教学、教研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6]。在高校图书馆这个区域中,同实现各大数据云平台的流转和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情况”,高校的数据云平台可以实现互相联通,使得珍贵的图书资源信息得以相互交流。协调各高校与所在地级市城市图书馆的衔接资源,使学校系统与城市资源系统对接,可以实现城市居民进入高校,高校学生接触更多的图书资源,资源共享性,以此打破最后一层隔阂,真正做到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4)网络学习空间。现有的网络学习空间中并不缺乏信息、知识和资源,但其本应具备的协作互动特征却被弱化,网络学习空间成为了存储知识的仓库,而不是实现知识生成创造的空间[7]。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仅应用于教育教学共享,成为存储知识的场所,更应服务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基础的教育资源,通过图书馆使用者的个人社会网络,将个人数据库进行整合,促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区域整合,网络学习社区的中的交流协作,阶段性行为数据、协作学习成果等创新的数据,丰满着网络学习空间的生命力,使得网络学习空间不仅仅是“数据库”,还是“数据源”。
2.2 线下智慧教育服务
(1)图书馆物理空间创新规划。智慧图书馆是包含传统与数字资源、服务主体与客体的物理空间,拥有新型协同发展理念,并且将以上所有要素有机地联系并融合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新形态。
在基础建设方面,图书馆物理空间的规划要实现创新的目标,需要对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注重学习过程的连贯性与人性化的前提下,实现整个学习流程自然的人与环境设施交互。如入馆的身份识别设施、进馆的灵活选座、出馆的即时借阅。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个人与协作的需求,便于其进行个人的资源检阅和相关合作学习,需要打造适应的室内环境,以及对馆内布局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如传统的个人阅览区,进行学习研究活动的讨论区,进行实践的创客空间等,以重点打造智能高效的学习空间。
(2)社会合作协同空间。在传统的图书馆模式中,它所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于在场馆内的时间内,而新型智慧型图书馆旨在延续图书馆的优质线下服务,除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移动端的推送资源外,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即时社区,针对每日在图书馆的学习情况或者资源内容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生成专属自己的知识信息数据库。另外图书馆需要积极发挥其社会职能,加强和社会各机构之间的组织合作,实现资源、服务的社会化,如社区书吧等,让更多人参与到学习之中。
(3)地区特色化建设。在智慧化城市、智慧校园等智慧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大环境之下,一些高校已经作出智慧性改革传统图书馆的优秀范例,其他仍在使用传统图书馆职能的学校也在积极寻求改变。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图书馆的变革不应忽略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它植根于生长在这种地域文化中,本土文化特色不仅是图书馆发展的土壤,也是充分体现自己地域优势特点的重要展示场所。即使是一个地区的不同学校、不同图书馆,也应有不同的做法。研究型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综合性大学都有区别;各类学校改造能力不同,受到老馆原有空间、新建馆舍布局、投入经费能力等条件限制,因此,智慧图书馆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3 智慧服务体系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展望
3.1 “21世纪技能”培养
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综合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培养大批具备21世纪技能、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型人才[8]。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是机器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是人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技能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适应数字化图书馆运行与服务的需要刻不容缓。
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发布了《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Education for Life and Work:Developing Transfer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21st Century》),指出人的“21世纪技能”分别为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8]。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数字素养的培养,以便能够快速便捷地适应信息化设备使用;同时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学习,促进知识面的拓展,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生活工作过程中培养自身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合格的“21世纪图书馆服务者”。
3.2 “21世纪技术”进步
高校中基于智慧图书馆丰厚资源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是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特色环节。因此,基于时代发展特色,对于其动态可交互式、智能化检索、个性化学习指导等功能的精进是亟待解决的。此外“信息孤岛”问题依旧存在,各大高校间、高校与社会资源、社会与政府部门等各方面资源对接问题,屏障如何打破,也是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流动图书站点管理系统在学校中的实施、物流系统在书籍管理的应用、预约机制以及3D建模定位设备的导入衔接、图书馆基金建设过程中实施的资金等措施,各项技术的应用突破有益于智慧图书馆的建成。
4 结语
在大数据下,引入新一代先进技术设备,注重创新理念和实践实施,将推动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以期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呈现“人智”与“机智”携手共进的智慧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