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创作手记

2019-08-29褚朱炯郭健濂

关键词:绘画图像

褚朱炯 郭健濂

(1.广州美术学院 油画系,广州,510260;2.中国美术学院 油画系,浙江 杭州,310012)

有幸与博士师兄郭健濂组队参加文旅部举办的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研班国美班,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之前我们曾一起创作为十九大献礼的“美丽中国人”中国美术作品展主题作品《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我们在选题中选择了“互联网造福国家与人民”,这个主题确实很重要,对于当今社会面貌的改变,互联网起了巨大的作用,关乎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可是互联网不是一个可见的东西,如何将一个不可见的东西用一种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个挑战。“互联网造福国家与人民”主题下有几个可供选择的切入点,包括“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和“农村电商”等。一开始,我们考虑以“互联网大会”为创作核心,为此,专门在大会期间报名跑去乌镇的会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农村电商这个点更有可画性,也更能从本质上体现互联网造福国家与人民这个主题。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偏远的农村地区最大的痛点是优质的农产品无法获得及时的销售,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单一滞后,销售规模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介入,销售模式变得更加直接有效,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并且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农村老百姓可以在网上选购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省去了很多交通的麻烦,生活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达成的共识是继续保持创作《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一画得出的基本经验:保持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作用,运用色彩来造型,强调画面人物组合的平面构成关系,控制大的画面节奏,通过形式内在蕴含的意味与力量来展现主题,避免脱离绘画本体语言的图解,尽量避免图像化,有节制地使用照片素材,绘画性地去表现。基于这些共同的艺术信念,我们在构思时尽量按照古典的法则构想一个完整的画面,不做多画面的图像组合。虽然有了基本的方向,但每个主题还是会碰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怎样把互联网变成一个可见的东西,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在画面中心安排一个操作电脑的主角,电脑是互联网最直接的体现,这个基本的设定在后来的多次修改中,始终得到了保留。除了网络销售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外,产品的运输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快递承担着将大型家用电器运送到农村的任务,即所谓的工业品下行,因此还需考虑在画面上表现快递员的形象。另外,运输的大货车也是画面必不可少的道具,货车大面积的平面颜色在画面上可以和人群相对琐碎的颜色形成对比。

郭健濂、褚朱炯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 240×400cm 布面油画 2018-2019年

在农村电商的群体中,目前分布最广最普及的是农村淘宝的网点。因此,我们到农村淘宝第一单诞生地—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采风,以这里的网点和乡村环境作为画面的基本背景设定。另外又走访了著名的淘宝村—浙江安吉白牛村,其是以网上销售山核桃闻名,我们画面上部分人物的形象即出自这两个村采风的素材。

画面的主角身份设定是走出大学校园选择回乡创业的青年,为村里的农产品创建网络销售的渠道,带动村民走向富裕。画面的情节表现是村民们闲暇时正在围观主角操作电脑。在选择表现销售的农产品的品种时,出发点是考虑要具有某种普遍性和典型性,尽量避免太地区化的特殊品种,因为互联网的特征就是普遍性标准化,最终决定画橙子,网上也有一款知名度很高的橙子叫“褚橙”。画面的次主题是表现农村淘宝网点。在开始的构图中,是将围观电脑操作的人群处理到同一空间层次的,后因全老认为这样构图不太好看,太过于图解化,从而把农村淘宝的网点推后,放到第二层次,并用树遮挡一下,这样效果取得大家一致好评;快递员的形象在最初的稿子里处理成骑车载着包裹的背影,后来专家们认为要加强快递员的形象,于是修改成扫码收件的情节,并且在最终的画面上强化了快递包裹的表现。许江院长反复强调要加强互联网的特征,不能感觉是农村集市,我们努力的最终结果还是能让大家比较清晰地辨认出互联网的特征和信息,刘金田和曹光章等专家也对我们的主题和构思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得益于众多专家老师的指导意见,我们的小稿幸运地在第一轮评审中得以通过。在开始创作正稿时,孙景刚老师对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够画得尽量表现一点,又表现又深入,让郭郭(郭健濂)要把色彩浓郁的特点发挥出来,让我把画风景的表现笔法用上去。因此,在画的过程中,我们也尽量往这个方向努力。何红舟老师认为最后一稿的小稿的大关系不错,就按照小稿来画。正稿进行过半后,班里组织专家来看,几位老师认为透视有点问题,左边的地平线感觉有点往下掉,右边前后人物的空间距离不够,这个问题在小稿上不太明显,但是放大后就暴露出来了。画正稿期间,郭健濂因事去了一趟美国,在美术馆重温了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之后,颇为感慨:“大师的作品都很强调用线来造型,勾勾点点,又轻松又很有效果。”在后半程的创作中,我能感觉到郭郭下笔勾画更自信了。正稿大量的时间都在调整大关系,包括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我们希望画出比小稿更好的色彩关系,所以一直在反复微调。组织色调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事先是无法完全把控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味地追求协调当然很容易,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多用点邻近色,但我们感觉这样色彩就缺少张力了,只有足够的对比强度,在矛盾中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色调才会呈现出惊艳的效果,但这样做是很困难的,弄不好就会太过花哨,但我们乐于去尝试。

合作一件作品需要磨合,我的用色习惯偏冷,郭健濂喜用暖色,在我画过的地方他再过一遍,冷暖交织中和一下,可以显得更丰富。一个学画的人从毕业之后,基本在绘画上就逐渐走向封闭的状态,大家平时偶然聚在一起多半也不会聊艺术,就是一帮人出去写生也是各画各的,只有这样在一个画面上一起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别人是如何一笔一笔组织的,每个人用笔用色是如此的不同。这种不同不是完全的不在一个思维的层面,而是在一个基本的大方向上的个性差别,这让我看到了绘画表达上无穷的可能性。通过合作获得的启发是很大的,一生难得有几次这样的机缘。

画面的形式构成是创作这件作品时最为关心的问题。画面中的人物与景的组合,都是按照几条横向与斜向的轴线来布局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绘画的表现语言不像电影,只能表现一个静止的画面。电影可以用叙事的手法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中用无数帧影像展现具体事件,而绘画显然不能。因此绘画不能像电影的一帧画面那样去描绘,那就无法发挥绘画的长处。美术史家曹意强教授指出:“必须运用历史的想象力重构人物和时间情境,并以合适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的合适表现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性。古今中外的伟大历史画杰作,无不以艺术性超越了所再现史实的真实性而抵达更高的理想真实。”绘画虽然是静止的,但同样具有时间性,绘画可以将不同时空的事物聚合在一个画面中,如前所述,画面场景的设定有一种空间的综合,以及还有时间的层叠,这种时间厚度的展现是绘画所特有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画面的色彩处理上,采用了偏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画面设定为统一的自然光照的效果,但这个光照的效果是综合的,不是具体的某个时间点的光照。画面中的阴影处理采用了意象化的手法,不像印象派那样去做真实再现的具体描绘,包括对天空的设定,不描绘具体的云彩。因为这些东西是转瞬即逝的,只有依赖摄影技术等去记录。如果在绘画中模仿这些效果,必然会太接近照片,而缺乏绘画独特的价值。所以,在作品中我们希望呈现的是自然景观中光影的综合印象,目的是作为一种气氛的营造来突出人物主体,达到另一种更为本质的真实性。在尊重客观对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处理,强化了色彩的对比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西方油画传统的逐层推进的方法,通过多遍的反复刻画,使画面的色层产生自然堆积的效果。这样的绘画方法也是与绘画的时间性追求相吻合的。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 局部

绘画的时间性不是纯粹的物理时间,而是更宏大的一个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性也属于创作者的内在时间体验。不同时间对同一物体的反复描绘必然融合了画者在那个绘画当下的特殊感觉,这种反复会产生感觉的沉积,最终希望达到感觉的完满,绘画的完成不是相对照片而言的那个客观对象塑造的完善,而是通过时间性的沉积达到感觉的完满。这种完满是属于绘画的真实。在绘画的过程中,必然将这种感觉带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逐渐深入的形象又反过来影响感觉,这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这样的创作方式与单纯依赖一张照片提供的图像信息是不同的。历史画的创作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单纯是为表现一个具体题材,而是融入了创作者的个人生存经验,这种经验的表达自然而然就与时代的面貌产生了一种幽微的关联,这种关联无关乎直接的形象描绘。一件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后来的人们感受到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气息。伟大的瑞士文化史家布克哈特曾断言,一个时代最隐秘的情感是通过艺术传递给后人的,这是历史画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从这个角度出发,绘画创作者应该精研传统,这个传统包括西方的油画的传统和中国的绘画传统,从传统中吸收艺术本体语言的精华,情感的蕴藏与表述需要语言的准确。在今天的图像时代,在面对图像的获取与传播变得异常便利的情形时,历史画的创作如何超越图像的庸常,进而获得一种经典性,是每一个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 局部

对于绘画,我们常怀一颗敬畏的心,敬畏的是美术史。无论我们是否在意,历代大师就在那里,我们今天在画历史画不会因为主题的宏大而变得雄壮。只有在绘画本体语言上虔诚地与美术史进行对话,才能获得一点进行的信心,我们不能当塞尚没有出现过。这是永远困扰我们的问题,又总是那么乐此不疲。

在当今图像制作、获取异常迅捷的时代,用油画这种传统的绘画媒介来制作一个图像显得异常费力不讨好,这个花费漫长的时间在画布上呈现的图像对于创作者个人而言,首先要有重要的意义,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去制作,这个形象必定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普通物的客观再现。撇开其他外在的因素,这个物肯定与创作者的生命经验和境遇有着复杂的关联,才让创作者在纷繁的图像世界中选择了这个物的像,可以把这个物像称之为有意味的物像,眼前之物也就成了心中物。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高度提炼的形象,比如兰、竹、山石坡树和亭台小舟等,这些形象既是日常生命的经验又超越了日常,成为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寄托,并超越了个体,成为一个时代和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象。这种日常的物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媒介所呈现的笔墨形式紧密结合,提炼升华,才成为绘画中的经典形象,“像”才上升为“象”,象是具有超越性和普遍性的,大象无形。

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全球化趋同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审美经验的留存在当下复杂交织,构成了今日特殊的时代景观。对于创作者而言,在这个大的时代景观中寻找到个人独特的心中物,用油画的语言表现出来,才有可能获得超越图像的价值,并激起观者的心理共鸣。中国传统艺术对油画创作的启示不在具体的技巧和视觉形式层面,而在于精神的层面。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谈到传统艺术精神时,引用了“心斋”的概念,即不对物作功利性、知识性的活动,以虚空的心境审美地观物,所谓虚以待物是也。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和虚空的概念对应到油画创作中,可以找到相似的追求:通过油画的笔触与痕迹制造,承载着形与色,物在画布上显出独特的象,这个象是概括与提炼的。油画独特的层次追求决定了虚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追求实的塑造,大师轻飘飘地一笔扫过,半透出底下的色层,层叠的视觉效果是以虚就实。绘画不同于图像之处在于,图像的本质是自然物的对应再现,是单层次的色点或像素,而绘画是转译,转译的还不是自然物,而是独特的心物。绘画的转译是有目的的创造,通过虚静而达澄明,是使心中的物像逐渐澄明显象。在绘画中,转译的过程就是使心物在画布上不断澄明的过程,删繁就简,归纳整理,在感觉中逐渐发现内在的结构,处理虚实关系,使之逐渐气韵生动。

对于每个创作者而言,绘画转译无整套现成的方法可用,只有自己去不断寻找,这个过程伴随着自我的发现,生命的体验。当代的绘画创作者都将以自己的实践回答绘画何为的命题。

人生如同画面的色调一样,偶然因为一块颜色的改变而产生整体的变化,终究我们都在这个大时代里,我们不能在自身之外去捕捉这个时代的气息,只能将自身投入到这个时代中去感受,用绘画表达这种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有感而发的绘画都是历史画,和具体的题材无关。我们在画面上每一笔下去呈现的无不是个人往昔的生活境遇:我们的性情和知识结构都在笔下暴露无疑。性情的养成和知识的获得无不勾连着成长与生活的遭遇,我们的历史画其实是也只能是画我们个人的历史性,只有个人自身是能被体验的,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直面真实的自我,也许才能抓住时代精神的吉光片羽。

感谢我们的国家和时代,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这么优渥的条件,国美许江老师带领的教师专家团队为创研班的学员尽心尽力,特别是班主任孙景刚老师和何红舟老师,简直是殚精竭虑,全老不顾九十高龄,多次亲临指导,恐怕这就是国美精神的传承吧。

猜你喜欢

绘画图像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
如何由图像确定y=Asin(ωx+φ)+B的解析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