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后贾亦斌对多党合作和祖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2019-08-29吴先宁

团结 2019年3期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台独

◎吴先宁

贾亦斌于2005年9月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留影。

贾亦斌 (1912—2012),湖北兴国(今阳新)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民革杰出的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民革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执行局主任,名誉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他早年即深受孙中山爱国革命思想之影响,18岁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淞沪、徐州、武汉、鄂西、长沙等五大会战,由于战功卓著而从营长不次提升为师参谋长、军委会少将参议。后进入陆军大学学习,研究 “新国防论”和预备干部制度理论,以著作《预备干部制度的理论与实际》一书为蒋经国所知遇。1949年4月,他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独裁腐败,在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任上率部起义。这一起义因在杭嘉湖这一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和军事后方举行,给予内战中摇摇欲坠的国民党统治以沉重打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加速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初,贾亦斌从上海来到北京担任民革中央的领导职务,此时他虽已年过六旬,但依然精力充沛,对多党合作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抱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此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做了大量工作。在他80岁辞去民革中央副主席前两年,笔者协助他做了若干文字的工作,对他晚年的贡献和心路历程亲见亲闻亲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现借民革浙江省委会等举行嘉兴起义七十周年研讨会之际,简述他晚年所做的三件事,以表见老一辈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和杰出贡献。

一、对民主党派性质的思考:参政党

1979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在五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开幕词、这一我国统一战线理论划时代的文献中,深刻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他指出,原有的阶级和阶层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资本家阶级、各民主党派等,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其阶级属性和思想面貌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他强调, “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由此,“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0月19日,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小平同志的上述重要论断,不但在民主党派中间、而且也在 “文革”以后刚刚恢复的政治学学科领域里,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 “文革”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但没有从国家政治制度的高度来加以明确,更没有把这一制度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上来认识。因此,小平同志的论断一经提出,便引起热烈的讨论,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的学术问题。同时,在统一战线内部,也开展了有关的讨论。如198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就举办了改革开放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会议论文集。按照著名政治学者、人民大学教授高放的概括,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涉及民主党派的理论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问题,即我国的民主党派算不算政党?如果是政党,那么是什么性质的政党 (见高放:《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1月)?

对这一问题,当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是认为民主党派不是政党,而是 “一般的政治团体” (《现阶段民主党派是工人阶级的一般政治团体》,载文汇报内部刊物 《理论探讨》,1986年第1期)。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是认为 “政党”顾名思义,是阶级的政治代表和领导集团,现阶段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各民主党派的大部分成员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或者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各民主党派除了本身的党员以外,不能对本阶级群众发生领导作用,更不能对工人阶级发生领导作用,所以民主党派就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政党。

二是认为民主党派是 “参与执政的党”,相对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执政的党,民主党派作为参与执政的党,可以称为 “次执政党”。高放教授本人即持这一种观点。其主要依据,是基于民主党派一直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其成员很多担任了人大常委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的事实。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这是从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有关概念出发看待中国政治现实的结果 (参见吴云立:《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吗》,载 《探索与争鸣》1988年第3期)。但是民主党派应该如何定位,则没有提出正面的意见。

三、还有各种关于民主党派性质的说法,比如 “合作党”、 “资政党”、 “亲密友党”等,这些说法的提出者并没有对此作严肃的理论上的论证,显然是摘取某些政策性语汇所做的随意命名,故没有多少政治学的理论含量,也不是严格的学术概念。

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学术背景下,贾亦斌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1988年7月14日民盟中央主办的 《群言》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座谈会上,贾亦斌做了专门发言,较早地提出了 “参政党”的概念:

贾亦斌:关于民主党派的地位问题,……所谓“地位”,我的理解是指一个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

——曲伟整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载《群言》1988年第10期

这是本人能够查阅到的、相当早的关于“参政党”概念的出处。这一概念的提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很好地解决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定位的问题。 “民主党派”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具体指抗战中和抗战胜利以后,支持和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争取民主的各个小党派。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长时期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的民主党派,他们的现实作用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已然完全不同,因此亟需有一个符合实际的、与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概念来指称,这也是上述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及民主党派性质的论断所提出的任务。 “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就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一般称作89【14号】文件)对 “参政党”性质、地位、作用的一系列规定,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学术基础。

二是 “参政党”概念的提出,为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自身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 “文革”之前,受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极 “左”路线的影响,民主党派一度被定性为 “资产阶级政党”,因此其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思想改造。如何适应从以 “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变,激发广大成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是当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 “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和确立,在理论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的指引下,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际,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是 “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当代世界政治学和政党学说的一个重大创新和贡献。基于西方政党发展历史的传统政治学和政党学说,按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把所有的政党分为两类,一是执政党,一是在野党或反对党。“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打破了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简单机械的分类方法,为世界政党学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充满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二、破除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论“台独”》

1993年,贾亦斌主编的 《论 “台独”》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乃至全世界第一本全面揭露 “台独”的危害、深刻分析批判 “台湾独立”的各种谬论、系统梳理 “台独”的历史背景、源流和发展过程的兼具政治性和学术性的专门著作。是书刚一出版,就在海峡两岸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国的外交部门闻讯一次性购买了7000册,分发各驻外使领馆作为重要的反 “台独”的参考资料,台湾的海峡学术出版社也于次年在台出版了汉字繁体字版。在台湾的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秋原为台湾版 《论 “台独”》作序着重指出: “目前 ‘台独’的宣传甚多,批判 ‘台独’之书似以贾先生此著最为系统。……贾先生书中所说事实,我想有好多是此处本省人、外省人所不知的。知道以后,必不容少数不肖之徒自甘堕落,出卖台湾,以求个人荣利,贻祖宗和二千万台湾人以万世之羞。现在海峡学术出版社将此书在台重印,必能使此处爱国爱乡之人皆能了解 ‘台独’的真相,也必能坚决地与 ‘台独’进行斗争。”给予此书以极高的评价。本书的组织编写和出版,是贾亦斌晚年对祖国统一事业的又一贡献。

自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之后,经过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被打破,随着两岸 “三通”陆续实现,民间的经贸、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台湾商人在大陆的投资日趋活跃,显示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特点。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统一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准确的切实可行的,两岸正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贾亦斌因其与台湾各界人士的密切交往、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两岸和平统一历史潮流下也隐藏和潜伏着一股不可忽视的逆流,就是岛内的 “台独”思潮。当时,岛内外少数“台独分子”在某些外国敌对势力支持下,一有机会就乘机造势、兴风作浪,或明或暗地推行“台独”主张,进行分裂国家和民族的罪恶活动。特别是1991年10月,台湾民进党将 “台独”条款写进他们的党纲,公然打出 “台独”的旗号。李登辉当局也在实质上玩弄 “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手法,为 “台独”提供了条件、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贾亦斌深刻认识到,岛内外的这股 “台独”思潮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成为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基于此,晚年的贾亦斌以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商请民革中央主要领导朱学范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同意,组织民革中央联络部的干部和民革党员中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 《论 “台独”》这部书。

《论 “台独”》全书共分五章、十六节。第一章,以丰富的历史事实,考察了 “台独”思潮和组织的产生、发展及其国际背景,准确而深入地揭露 “台独”投靠外国敌对势力、分裂国家的卖国本质。第二章,对历史上形成的形形色色的 “台独”组织,依据其投靠的外国势力和活动地域的不同,梳理为 “两系四派”,深挖了当代 “台独”的祖宗和老根。第三章,从历史、民族、文化和国际法的不同角度,对“台独”的主要论点进行了分析和驳斥。第四章,着重分析了 “台独”的严重危害性,指出它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严重障碍,是危害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乱源,是国际敌对势力“拆散中国”的急先锋。第五章,提出了海峡两岸共同反对和抑制 “台独”的原则和方略。

为组织和完善该书的写作,贾亦斌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写作人员组织到书的主题、内容、框架结构,直到写作所需的有关 “台独”的资料,他都有一一亲自过问、把关,还请台湾友人收集了大量有关 “台独”的第一手资料,带回来供写作参考。时间过去了20多年,现在回头去看,贾亦斌主编的 《论 “台独”》一书,其内容和主要观点依然没有过时,而给人以许多的警示和启发。书的出版,也表征了民革作为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参政党,在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台工作的新趋势。

三、留下一份精神遗产:《半生风雨录》

辞去民革中央领导职务退休以后,贾亦斌同志自己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退休后要做到“三遗”。所谓 “三遗”,一是反对 “台独”、促进祖国统一要 “不遗余力”;二是要利用退休以后的空闲好好读书,以弥补少年失学的 “遗憾”;三是写作回忆录,为子孙留下一份 “遗产”。关于 “三遗”,他还曾赋诗一首:人生八十今非稀,盛世恭逢心旷怡。历来沧桑奉献少,晚来补过志“三遗”。

贾亦斌一生经历曲折而丰富,历经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多个重大历史事件,历经了从士兵到将军、从行伍出身到陆军大学教官、从蒋经国的挚友亲信到国民党政权的叛逆、从旧中国高官到新中国全国政协常委这样多个巨大的转折。这些经历作为回忆录写下来,不但对于他的家人,而且对于存史育人,作为爱国主义的生动具体的教材,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写作一部回忆录,贾亦斌在退休前就有此打算,并做了一些资料收集和大纲的起草。退休以后,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经过数年努力而顺利完成,于1996年由全国政协文史出版社列入“名人自述丛书”第一辑,出版了上半部分,即从出生到嘉兴起义,命为 《半生风雨录》。

《半生风雨录》通过具体真实的记述,从个人的亲见亲历,反映了近现代以来底层人民的苦难、军阀的横行、抗战的波澜壮阔和将士的壮烈牺牲;反映了国民党高层的腐败如何失去民心、军心,最后导致政权的崩溃。 《半生风雨录》特别以嘉兴起义发动者的角度,回忆了这次起义的前因后果、具体情节、事变参与者的心理历程等,都是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的记载。

《半生风雨录》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深切的感受,讲述了一个贫穷少年从为生活挣扎到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艰难探索的历程。在这一个历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近代中国,为达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就必须跟共产党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者毅然在嘉兴率部起义,投向共产党和新中国,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该书的出版,为参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具体的教材,也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发展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见证。

贾亦斌同志是我所深为敬仰的前辈,他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抱有的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他心系普通百姓的深厚的情怀、他不谄不佞一切出以公心的崇高品格、他的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君子人格,都令人非常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人情不自禁地要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适逢民革浙江省委会等举办纪念嘉兴起义七十周年研讨会向我约稿的机会,简述上述三事,以表我的敬仰之情。如有记述不确或错误之处,敬请贾亦斌同志的家人和各方面同志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台独
斥“台独”狂人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建构科学合理的政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