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带财险董事长张兴:凤凰涅槃 优势凸显 不忘初心再出发
2019-08-28
陈 贤 本刊记者
张兴,自2011年11月起出任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更名为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高级经济师。曾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外汇管理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处、银行一处,1999年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办公室任办公室主任(后改为综合管理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保监会国际部副主任,2003年11月任中国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副局长,2008年任中国保监会江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2019年是史带(STARR,曾译中文名斯特尔)保险在沪成立100周年。怀着对史带这家“百年老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前身是大众保险的史带财险近年来发展与变革路径的好奇之心,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先生。
国际化大众保险变身史带财险
史带财险的前身大众保险,于1995年1月在沪成立,是中国第六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诞生之初,大众保险以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为业务拓展和机构发展的重点区域。华东地区也是保险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发展过程中,大众保险曾因偿付能力不足被限制业务或机构发展,几次引进资本,由最初的民营为主转而成为上海国资控股的保险公司。2011年7月,根据上海金融国资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大众保险引进素有“国际保险教父”之誉的格林伯格先生麾下美国史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史带集团通过旗下的史带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入股大众保险,持股20%,并取得经营权。
2014年2月,史带集团又通过旗下的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接手上海国际集团、城投公司等持有的39.19%股权,累计持股比例达到59.19%。2014年7月,大众保险更名为史带财险,由一家中资险企转为外资险企。今年6月24日,银保监会官网更新了一则批复,批准中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史带财险7200万股股份转让给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至此,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持有11.094亿股,史带保险和再保险公司持有2.865亿股,史带集团目前对史带财险累计持股比例达到97.45%。
从2011年7月的20%,到2019年6月的97.45%,张兴从最初变革的见证者,成为后期变革的参与者、主导者。张兴于2011年10月应邀加入当时的大众保险,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彼时,正值上海金融国资深化改革之时。张兴介绍道,那一年,作为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上海市政府领导决定,将大众保险的市属国有股份通过市场化运作,转让给史带集团。随后,部分中小股东也参照退出,公司一年内完成了四批次股权转让、章程修改和更名工作,2014年末,史带集团累计持有公司92.42%的股份。
史带与中国,格林伯格与中国,格林伯格与张兴,这其中的缘分也是峰回路转,源远流长。
1919年,从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带在上海创立史带集团的前身——美商保险代理公司,并成为最早把保险概念带进中国的西方人开始,史带集团就与中国,特别是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 格林伯格先生照片
在中国重新向世界敞开大门之后,史带帝国衣钵继承人、保险教父——格林伯格便第一时间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秉持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格林伯格为史带集团重返中国市场做出了不懈努力。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友邦保险成为首家获准来华开展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1992年也因此成为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里程碑。而格林伯格先生本人,于2018年12月18日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荣誉,被认为是“少数几位真正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一”。
格林伯格与张兴的渊源始于1990年,相识于筹备首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之时。1992年友邦保险获准在沪设立分公司后,因监管和被监管,两人产生许多交集。2011年7月,史带集团入股大众保险后,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市政府考虑更换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先生紧急上书,力荐时任江西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张兴为公司董事长人选,恰好与市政府及公司大股东不谋而合。
专业化大而全走向小而精
▶图 格林伯格先生与张兴合照
史带集团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发起股东和曾经的单一大股东,格林伯格先生在美国国际集团工作38年,兼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多年,将其由美国的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世界第一的保险集团。2005年,格林伯格先生从美国国际集团退休后回到史带集团,并于2011年携手史带集团再次回到中国。史带集团入股大众保险初期,曾经考虑放弃商业车险业务,但最终还是因循“入乡随俗”和原有股东意愿,同时经营车险与非车险业务。经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批准,当时公司还恢复了停止多年的省级分公司布局工作,先后设立了北京、广东等分公司。史带集团入股后,公司的经营策略有所调整,但业务结构、销售模式和人员构成等历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司一方面要发挥外资特长,加快发展非车险业务,另一方面又努力发展商业车险业务。2013年公司的商业车险业务发生巨亏,现行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面临重大考验,究竟何去何从,引起公司中外股东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最终,引发了公司随后的一系列股权变化,由国资控股转化为外资控股。
史带集团控股公司后,根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先生的提议,史带财险自2015年1月起,暂停除上海地区以外的商业车险业务;2016年1月起,暂停上海地区的商业车险业务,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车险业务,专注于发展非车险业务。通过大刀阔斧的战略转型,史带财险毅然退出亏损严重的车险市场,建立起“小而精”的新史带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人员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良好的公司战略应体现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整合资源、扬长避短。史带集团的核心经营理念就是盈利,绝不追求没有效益的规模。利润的理念贯穿于史带集团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即承保要有盈利,投资要有盈利,机构要有盈利,产品设计也要考虑盈利。史带集团对史带财险的经营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后,做出战略调整。张兴回忆道,一方面,公司前两年经营商业车险巨亏的惨痛经历,给史带集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史带集团在国际上鲜有涉足商业车险经营,而当时中国财险正酝酿商业车险改革,前途未卜。痛定思痛,格林伯格先生毅然决定让史带财险暂时退出中国商业车险市场,发挥集团所长,专注于发展非车险业务;改变经营模式,以经代渠道为主要业务渠道。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成熟的保险市场,非车险业务占比多高于车险业务,欧洲市场车险仅27%,全球车险平均42%。史带财险调整战略,不仅与集团保持一致、扬长避短,也符合国际财险市场发展趋势。
转型需要勇气。在谈及如何做出“叫停车险”这个如壮士断腕般的决策,以及对公司的机构设置、人员等有何影响这个问题时,张兴介绍称:首先,第一时间向当时的保监会、相关保监局和地方政府如金融办等领导通报了公司的战略调整及后续措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向公司股东、公司中下级管理层及广大员工通报了有关计划;委托公司外部法律顾问为公司员工提供无偿法律咨询;得到史带集团支持,为离职员工提供了高于法律要求的经济补偿。与此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职场通告等形式,通报公司变化,承诺对未到期保单的后续服务;与同业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对接三、四级分支机构关闭后的理赔服务,确保客户服务不因公司转型而受到影响。在相关保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关闭了90%的分支机构共计130多家,裁减90%以上员工约1500人,仅保留10家省市级分公司。谈到此处,张兴十分感慨地说,当初他进公司时,公司有2500人,目前人数为180多人。由于公司,包括后来离司的各级高管和管理人员,本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齐心协力,事前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及时化解潜在矛盾,没有产生负面舆情和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史带财险的顺利转制、平稳转型工作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级保险监管领导的高度肯定。
壮士断腕不仅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而且也要直面市场的残酷。张兴表示,史带财险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现金流问题。2012年公司年度保费约18亿元人民币,其中车险保费占75%。随着机构关闭、人员裁减,尤其是销售人员锐减,但经代渠道尚未完全建立,车险业务陆续停止,非车险保费上不来,公司保费大幅下降,出现了负的现金流问题。好在公司事先准备充分,资产流动性较强,及时化解了此问题。
二是管理衔接问题。由于公司经营策略发生重大调整,包括总分公司班子成员在内的内外勤人员近1500人或优化、或流失,几乎所有分公司经营班子客观上新旧更替。虽然没有发生大的管理问题,但也部分存在内部管理衔接问题。
三是投诉率一度居高不下。由于100多家三、四级机构陆续关闭,理赔客服人员或优化或流失,部分理赔服务未能及时衔接等问题,部分保险消费者对理赔时效不满意而向保监部门投诉,2015年公司全年投诉83件,2016年36件。虽然投诉绝对数不大,而且持续下降,但因公司保费大幅下降,亿元保费投诉率2015年、2016年名列财险行业前10位。集团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完善制度、强化职责、简化理赔规则,不断提升理赔服务水平,消费者投诉情况明显改善。2017年上半年投诉25件,下半年实现零投诉。
差异化“格式”风格凸显专业优势
转型发展既是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主体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史带财险的转型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张兴表示,2014年初,公司尚在股权转让初期,就着手申请国际信用评级。2014年7月,借助集团资源,史带财险获得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贝氏(A.M.Best)评定财务实力A-(优秀)和信用评级A-。2015年至2018年,史带财险凭借自身财务经营情况独立申请,连续四年获得贝氏(A.M.Best)评定财务实力A(优秀)和信用评级A,为公司拓展国际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合作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境外旅游或走出去建设海外项目日益增多,境外旅行意外保险或境外商务旅行保险需求不断上升。爱思卡全球救援公司是史带集团的下属公司,具有40多年国际救援服务经验,遍及22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119个国家提供预约医疗支付服务。史带财险凭借集团的资源,提供最优的境外旅行意外保险服务。2017年底,人保健康与史带财险强强联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险保障。
以不断创新著称的“格式风格”,体现在史带财险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在险种创新方面,史带财险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市场实际,先后推出行业领先的国际医疗直付、紧急医疗援助、航班延误险、见义勇为的“好人险”及儿童丢失的“回家险”等险种,提升了客户体验。
与此同时,史带财险依托史带集团的管理与技术,在承保、理赔、产品等诸多方面形成自身独特优势。谈及此处,张兴自豪地介绍道:一是公司可以全球承保,提供专业服务。史带集团是一家有影响力的国际保险人,能根据客户在不同国家、不同保险市场、不同法律环境下的海外承包工程,提供灵活的承保服务,能独家承保许多重大项目;能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提供直接出单服务。二是可以全球理赔,提供一站式通道。史带财险承保的国内、海外机构出单业务,可由史带集团海外机构协助提供海外理赔服务;由海外合作的保险公司代出单的保险业务,可为客户选择、提供国际理算人资源和联络通道。三是防灾防损,提供专业风险管理。为客户及分包商举办风险管理、保险知识讲座或培训,帮助编写并提供相关风险管理的培训、考察、路演手册和资料;可为各类项目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培训计划,提供各项培训服务。四是专家管理,提供专业保证。史带集团在全球拥有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大型商业风险、船舶运输、法律咨询等方面专家团队,能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史带财险自身有非常专业的专家团队,提供各类专业、定制服务。张兴特别强调,例如史带集团的水险防灾防损工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秉承专注、敬业精神,具有业内无可匹敌的团队,仅在史带集团亚太区就有两名超过25年国际航运保险经验的船长,其中一名就职于史带财险;史带财险还有一名超过20年风险管理经验的土木工程风险管理师,曾任上海某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有一名超过18年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等,在业内和境内外客户端皆有良好口碑。
基于这些优势,近年来,史带财险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借助史带集团的全球网络,积极开拓、承保海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涉及东道国风险和保险咨询、人员差旅保障,工程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等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保驾护航。
迄今为止,史带财险已参与的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保了一些标志性项目。如参保的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促成的预算为180亿英镑的重大项目;巴基斯坦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是“一带一路”的首个项目,公司不仅承保了货物运输险和预期利润损失险,还为其拟定了全面、可行的防灾防损计划;此外,还参与了中国港湾斯里兰卡项目,巴基斯坦达苏水电站,中核江苏核电#5#6号机组,上海、天津、哈尔滨、郑州等地的地铁、隧桥等境内外重大项目。
张兴表示,几年来,史带财险坚持以转型促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裁员的同时抓紧引进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关闭三、四级机构的同时,又统筹安排,先后申请设立了重庆、湖北分公司,使机构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完善。公司业务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并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得到了监管和行业的认同。
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史带财险的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0.25亿元、0.82亿元、0.59亿元、0.68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史带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64亿元,净利润1277.38万元,偿付能力充足率270.22%。作为一家中小型财险公司,这些数据证明,史带财险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被问及对于我国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的建议时,张兴表示:随着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充分竞争,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日益显现。保险业应抓住银行、保险监管合并的契机,与时俱进、趁势而为。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服务专业化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跑马圈地、小而全、价格战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化、细分市场的专业保险公司有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目前看来,史带财险在转型发展方面迈出了领先一步。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着国际视野和优势的史带财险,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术业有专攻,在中国的热土上努力践行着史带这家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