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联合潘生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9-08-28刘晓玲吕志玲赖彩珍张晓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紫癜收缩压

刘晓玲 吕志玲 赖彩珍 张晓莹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微血管过敏性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在7~14岁, 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过敏性紫癜是由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叮咬等引起的微血管过敏性出血性疾病。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见, 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瑕疵和瘀斑, 其可以影响黏膜、关节和内脏等器官。多年来, 氯苯那敏、钙剂、泼尼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D已被临床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 但临床效果不佳[1]。本研究分析了西咪替丁联合潘生丁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咪替丁组和西咪替丁+潘生丁组, 各20例。西咪替丁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4~14岁, 平均年龄(7.25±2.80)岁;关节型过敏性紫癜3例,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4例,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6例,肾病型过敏性紫癜6例, 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西咪替丁+潘生丁组中男11例, 女9例;年龄4~14岁, 平均年龄(7.21±2.56)岁;关节型过敏性紫癜3例,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3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6例, 肾病型过敏性紫癜6例, 腹型过敏性紫癜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采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剂量为0.5~1 .0 mg/(kg·d), 病情改善后改为泼尼松进行治疗,剂量为1~2 mg/(kg·d), 早晨口服, 1次/d, 结合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停药, 并给予钙剂、马来酸氯苯那敏(商品名:扑尔敏)和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西咪替丁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西咪替丁治疗, 西咪替丁, 20~25 mg/(kg·d), 静脉滴注;在症状缓解后改为西咪替丁15 mg/(kg·d), 3次/d, 口服。西咪替丁+潘生丁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西咪替丁 20~25 mg/(kg·d), 静脉滴注;潘生丁 3~5 mg/(kg·d),3次/d, 口服;在症状缓解后改为西咪替丁15 mg/(kg·d), 3次/d,口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脏损伤出现时间、病情好转时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得分越低越好)及收缩压水平;肾脏损伤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恢复正常, 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改善, 症状体征等改善程度≥50%;无效: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改善程度<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西咪替丁+潘生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西咪替丁+潘生丁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西咪替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西咪替丁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症状积分(分) 收缩压(mm Hg)西咪替丁+潘生丁组 20 治疗前 3.13±1.32 123.25±3.28治疗后 0.56±0.12ab 101.19±2.20ab西咪替丁组 20 治疗前 3.14±1.35 123.22±3.18治疗后 1.75±0.24a 110.14±2.12a

2.3 两组肾脏损伤出现时间、病情好转时间比较 西咪替丁+潘生丁组肾脏损伤出现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分别为(83.11±5.41)、(8.13±2.24)d, 西咪替丁组肾脏损伤出现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分别为(38.11±1.41)、(11.13±4.24)d。西咪替丁+潘生丁组肾脏损伤出现时间长于西咪替丁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肾脏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西咪替丁组有6例发生肾脏损伤, 肾脏损伤发生率为30.00%(6/20);西咪替丁+潘生丁组有1例发生肾脏损伤, 肾脏损伤发生率为5.00%(1/20);西咪替丁+潘生丁组肾脏损伤发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疾病。这种疾病的病理表现是全身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 它会累积多个组织和器官, 如胃、肠、肾和关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 许多研究表明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据报道,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是更快速的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目前, 该病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主要原则是去除过敏因素。目前多采用维生素C、抗组胺药等治疗。近年来, 西咪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已逐渐得到临床认可。西咪替丁是一种受体阻滞剂。该药具有很强的抗组胺作用。西咪替丁可阻断组胺激活的小血管H2受体, 并减少胃肠道出血。其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 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 减轻过敏反应, 增强抑制性T细胞, 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显着降低肾脏免疫损伤, 从而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出血的症状[3]。潘生丁是一种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剂, 其可以通过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来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值, 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且对皮肤紫癜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 潘生丁还可以抗病毒和诱导干扰素, 从而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肤紫癜症状[4-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西咪替丁+潘生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西咪替丁+潘生丁组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咪替丁+潘生丁组肾脏损伤出现时间长于西咪替丁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西咪替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咪替丁+潘生丁组肾脏损伤发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西咪替丁+潘生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肾脏损伤出现时间、病情好转时间、症状积分及收缩压水平更好, 且肾脏损伤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紫癜收缩压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