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8韦卓起冯兰兰谢秀琼
韦卓起 冯兰兰 谢秀琼
细菌性腹泻是多种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 以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 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细菌性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 该病的发病急, 患儿伴有明显的腹泻症状, 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长时间腹泻会导致其患儿机体水分大量丢失, 从而引发电解质紊乱、脱水, 甚至会导致休克, 不仅危及患儿的生长发育, 严重时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2]。对于细菌性腹泻患儿而言, 对其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与报道的基础上, 旨在评估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127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3,4]:①所有患儿均伴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症状, 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脱水、发热等症状表现;②患儿的各项资料完整, 可以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③此次研究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开展。其中男68例, 女59例;年龄3个月~6岁, 平均年龄(3.05±1.08)岁 ;病程 14 h~6 d, 平均病程 (3.12±0.96)d。
1.2 方法 127例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均进行微生物检验,具体如下:采集患儿的粪便, 采集完成后将粪便标本放置在SS琼脂平台上接种, 并在35℃的条件下连续培养, 培养时间为1~3 d。检验所用的仪器均为本院现用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完成微生物检验后, 对检测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 采用K-B法选择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进行药敏试验, 并在35℃的条件下连续培养, 培养时间18~24 h。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计算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127例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统计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种的检出情况;分析药敏试验结果, 比较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的耐药性。
2 结果
2.1 127例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 127例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31例, 占比24.41%;其中志贺菌检出率48.39%, 弧菌属检出率25.81%, 气单胞菌检出率19.35%, 其他菌种检出率6.45%。见表1。
表1 12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n, %)
2.2 31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药敏情况 15例志贺菌患儿中, 对头孢哌酮耐药5例(33.33%), 对氨苄西林耐药4例(26.67%), 对头孢噻肟耐药3例(20.00%), 对阿莫西林耐药3例(20.00%);8例弧菌属患儿中, 对头孢哌酮耐药1例(12.50%),对氨苄西林耐药4例(50.00%), 对头孢噻肟耐药1例(12.50%),对阿莫西林耐药2例(25.00%);6例气单胞菌患儿中, 对头孢哌酮耐药1例(16.67%), 对氨苄西林耐药2例(33.33%), 对头孢噻肟耐药2例(33.33%), 对阿莫西林耐药1例(16.67%);2例其他菌种患儿中, 对头孢哌酮耐药1例(50.00%), 对氨苄西林耐药1例(50.00%)。见表2。
表2 31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药敏情况[n(%)]
3 讨论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儿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患儿主要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次数多等症状, 少数患儿伴有畏寒、头痛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电解质紊乱、脱水、休克,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对于细菌性腹泻患儿而言,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而对患儿进行微生物检验, 可为药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5]。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 127例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31例, 占比24.41%;其中志贺菌检出率48.39%, 弧菌属检出率25.81%, 气单胞菌检出率19.35%, 其他菌种检出率6.45%。提示在所有病原菌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从药敏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 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志贺菌属于革兰阴性菌, 是导致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的动物宿主, 多以患者或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志贺菌有两种主要的致病物质, 分别是侵袭力和内毒素,当志贺菌侵袭人体后, 菌毛运动会进入到回肠的末端以及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并开始繁殖,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而志贺菌内毒素会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 促进内毒素的吸收, 对肠黏膜造成伤害, 从而形成溃疡、炎症,同时还会引发肠功能紊乱[6]。对于细菌性腹泻患儿,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立即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 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降低患儿的死亡风险。与此同时, 要对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避免致病菌高耐药性对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 家长要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在食用瓜果蔬菜前要清洗, 不乱吃不干净、生冷的食物。同时, 还要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避免儿童与患有细菌性腹泻的患者接触, 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
综上所述, 通过对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发现志贺菌是主要病原菌, 且具有加强的耐药性。因此,在类似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密切关注,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 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