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的疗效评价
2019-08-28江涛
江涛
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创伤导致的关节炎症反应, 患者发病后, 临床表现为行动不便、关节肿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1]。踝关节是人体承重关节, 损伤后若未及时治疗,极易进展为创伤性关节炎, 增加治疗难度。本文评价电针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患者均为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②影像检查存在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等情况;③近期(30 d)无全身感染反应患者;④未实施关节置换术患者;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患者;②合并大骨节病、踝关节肿瘤等疾病患者;③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④造血系统障碍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4︰19;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39.4±5.9)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18;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39.5±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 患者保持仰卧体位, 患足中立位固定,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穿刺点取下肢胫腓关节三角形凹陷处, 局部麻醉后, 以30°倾斜的角度, 穿刺针逐渐刺进皮肤、皮下组织、关节腔。穿刺中,若出现极大的阻力, 及时对穿刺角度进行调整, 然后继续深入关节腔, 直到无阻碍, 然后回抽积液, 抽空后, 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5 ml, 注射5 min后, 采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口,同时, 对踝关节进行砳屈、背曲、外旋、内旋等活动, 注意动作缓慢, 使玻璃酸钠在关节腔内分布均匀, 并充分浸润关节滑膜、软骨。注射后, 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1次/周, 治疗4次。
1.2.2 研究组 患者行电针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电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皮肤, 采用无菌针灸针(0.30 mm×25.00 mm)直刺患肢穴位, 如足三里与解穴、三阴交与太溪、阴陵泉与丘墟三组穴位, 得气后, 捻转,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然后采用6805-D型电针仪连接三组穴位, 连续波,频率设定为1.2 Hz, 输出幅度根据患者耐受度设置, 留针时间30 min, 1次/d, 5 d为1个疗程, 休息2 d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治疗, 治疗4个疗程。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的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3、6个月疼痛评分, 随访6个月,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患者疼痛程度, 分值越低, 表示疼痛程度越轻。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 采用Kofoed评分标准判定患者治疗优良率, 最高分为100分 , 差:<70分;良:70~90分;优:>9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 包括背曲、砳屈、旋前、旋后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3、6个月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2.17±0.53)、(0.96±0.33)分,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78±1.37)、(2.48±1.57)分,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优15例, 良16例, 差2例, 治疗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优12例,良13例, 差8例, 治疗优良率为75.76%。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背曲、砳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3、6个月疼痛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3、6个月疼痛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 3 3 7.2 9±2.1 5 2.1 7±0.5 3 a 0.9 6±0.3 3 a对照组 3 3 7.4 7±2.2 1 4.7 8±1.3 7 2.4 8±1.5 7 t 0.3 3 5 4 1 0.2 0 6 9 5.4 4 2 7 P 0.7 3 8 4 0.0 0 0 0 0.0 0 0 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n, %)
表3 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背曲 砳屈 旋前 旋后研究组 33 25.56±3.35a 46.27±2.75a 36.46±3.73a 27.16±2.03a对照组 33 18.57±2.11 37.68±3.37 29.38±2.27 19.28±1.17 t 10.1423 11.3448 9.3146 19.319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临床上, 创伤性关节炎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2], 主要由于关节受到创伤, 出现关节软骨退化症状, 该疾病发作后,患者会产生关节退化、增生、骨化, 或者继发性病变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功能障碍、关节疼痛等, 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
踝关节囊前、后薄, 两侧厚, 属于滑车关节[4], 人体运动时, 踝关节承受重力, 不注意时, 极易导致关节受伤, 从而导致各种意外发生。踝关节受损后, 若不重视治疗, 极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 增加康复难度, 并影响生活质量。
玻璃酸钠是关节内滑液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种大分子糖胺聚糖, 可稳定组织代谢环境, 润滑踝关节, 同时可吸收传导应力, 保护关节面的软骨, 并修复组织损伤[5-7]。临床显示,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后, 关节腔滑液中的玻璃酸钠含量明显减少, 为此, 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发展。电针治疗通过针灸穴位, 刺激血液循环, 可缓解关节僵硬、疼痛情况, 对关节周边的软组织疼痛、肿胀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8]。
综上所述, 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实施电针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 效果明显, 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