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药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2019-08-28张晓
文/张晓
2019年7月22日,恒瑞医药研发的首批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从苏州发往全国,给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继进口的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欧狄沃,俗称“O药”)、默沙东的Keytruda(可瑞达,俗称“K药”),以及国产的君实生物(拓益)和信达生物(达伯舒)后,此药成为第五个在我国获批的PD-1药物,也是第三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药物。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为拓益)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商品名为达伯舒),适应症分别是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
国产PD-1单抗药物上市
“从去年和今年夏天,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三家公司治疗肿瘤抗体药PD-1相继在国内审批上市,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华玉涛处长介绍说。
7月31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于2008年启动。在专项支持下,仅2017年2月以来共有14个1类新药获批,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其中治疗恶性肿瘤的有6个,包括3个化学药和卡瑞利珠单抗等3个PD-1抑制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介绍说,此次研发的3个PD-1单抗药物开启了我国免疫治疗的新时代,部分药物已经写入诊疗规范和临床指南,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PD-1抗体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大热点。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免疫肿瘤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本身,而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
华玉涛处长解释道:“T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的主力军,是保卫我们自身安全的全能保镖。但是狡猾的癌细胞能产生相关的变异,从而逃过我们免疫系统的检测。免疫疗法就是帮助T细胞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从而治愈肿瘤。”
令患者受益的,不仅是有药可用,还有国产药物相对进口抗癌药在价格上的优惠。君实生物2018年年底获批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是国内研发上市的第一个PD-1药物,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不到3万美元,而在美国每年的平均治疗费用约为6万美元。
此外,进口药物的审批方面也在加快。2018年6月15日“O药”欧狄沃在中国获批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后8月公布其中国售价100mg/10ml为9260元,40mg/10ml为4591元,这个价格也低于其在美、日、德等国的价格。该药物于2014年首次通过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上市,曾被《科学》评选为“年度最大进展”。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神药”难求的困境正在逐渐破解。
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之势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其中生物药领域主要包括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疫苗、核酸药物和细胞治疗产品、产业化技术这五大方面。
华玉涛处长所在的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最近几年连续开展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工作。“以生物药、化学药、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和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生物产业正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态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新区、武汉东湖新区、苏州工业园、济南高新区等综合竞争力较强。”
2018年8月15日,全球第一个“中国生物医药指数”China BioPharma Index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可以说,当时被选入该指数的28家公司代表了中国在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的前沿水平,其中21家在港交所上市,7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一指数由投资机构Loncar Investments设立,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Brad Loncar今年在访问中国后写文章称:“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在经历类似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生物技术产业诞生的一幕。随着公司获得新资本的激增、重要监管改革的陆续推出、海归企业家创办公司开展研究、香港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向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上市途径,很多重大的变化都在发生。”
2019第十届国际基因组活动周于4月25—27日在南京举行,共包含17个专题论坛及研讨,近百个专题报告。图为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大隅良典博士(姜友龙 摄)
2019第十届国际基因组活动周上,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兼药物发现研究所创始所长张瑞稳博士带来题为“浅谈40年研究心路历程——基于DNA和RNA的生物治疗”的演讲
奋起直追 缩小差距
一些中国药企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着眼海外市场,比如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研发的一个PD-1药物,其多项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开展。“而且恒瑞医药、百济神舟还将其自主研发的药物的海外权益转让给国外企业,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之前我们都是购买国外企业的。”华玉涛处长介绍说。
今年6月,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2019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行榜,中国生物制药和恒瑞医药分别位列第42位、47位,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荣登该榜。这当然是进步,但业内人士看到的更多的是差距。
正如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所说,美国是全球目前拥有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美国已经上市了96个靶向和免疫药物,中国仅有33个,且大部分创新药都来自进口。
“我们抗肿瘤药物早期研发的现状实际上很差。虽然最近有了一些进步,但跟国际相比,我们仅参与了13%的抗肿瘤药物早期研发,而这13%里头,真正的创新药物不到3%,绝大部分都是仿制品。”科创板第一届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李进教授7月16日在一个医药论坛上表示。“在我们刚沾沾自喜地说有了PD-1和PD-L1产品时,西方人已经洗手不干了,他们说PD-1我不做了,我做双功能单抗。”李进教授形容为,“我们还在开绿皮车的时候,人家已经开高铁了”。
本期“特别策划”,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必良博士将为大家介绍首个RNAi(基因沉默)治疗药物在美国上市,以及基因编辑药物的最新进展;来自日本的博鳌国际医院院长小田治範介绍了他在免疫细胞治疗、再生医院方面的研究;丹麦Clinical Microbiomics A/S的首席科学官H.Bjorn Nielsen介绍了他在微生物菌群与健康方面的关系,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药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