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实践探究
2019-08-27施月芝
施月芝
[摘 要]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对塑造小学生人格、对培养小学生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运用有效方式,将传统文化融进小学德育工作中,并加以深入研究。
[关 键 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实践探究
对小学生而言,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教学者在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一定要对小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全面成长、综合进步。在此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
一、创新方法,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丰富德育手段
对小学德育教师而言,之所以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便是要丰富自我的德育手段,学生能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新奇和趣味,也能够对德育课程本身产生耳目一新之感,由此使学生在德育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学者的教学工作也能顺利地向前开展。教学者在给学生讲解刻苦求学、自强不息的重要意义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画粥而食的故事。范仲淹青少年时期生活清贫,经常食不果腹,但是仍然勤奋苦读,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每次喝粥的时候,将其划分为四份,每次只食用其中的一份,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教学者应该督导学生竭力向这些人物看齐。尽管现在学生能够享受到的物质远远超于当时,但是艰苦朴素的传统和发奋求学的精神不能够丢弃。教学者要时时督导学生把刻苦求学的精神贯穿于始终,真正使得自我的学习能力取得重大的进步。例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应该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好资源,不能够浪费这些难能可贵的学习资源。
二、结合时代特征融入相应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来进行。例如在每年的端午节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孝道教育,通過制作出相应的手抄报、讲讲端午故事等活动,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曹娥的孝道注入时代内涵,呼吁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爱国的目的,同时也要懂孝道。当然,除了可以传播爱国、孝道文化,还可以通过动手制作“艾草香囊”,让学生知道端午节还是“卫生节”,加深学生对端午其他习俗的理解。再如每年到了重阳节的时候,教学者也可以建议学生能够关爱自己家中的老年人,积极地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献上自己的爱心。学生应该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为一个更加懂礼貌的学生,在面向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等长辈的时候,应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用一颗感恩之心面向自己的尊长。懂得尊重的孩子才能够在漫长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真正懂感恩的孩子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真正懂得关爱长辈的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学生一定应该从当下做起,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不断地实现自我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真实诉求融入传统文化
教学者应该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者,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唯有能够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够真正从教学者的教导中得到充足的收获,才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在小学德育课上引入传统文化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使小学生能够全面地成长和进步,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具备崇高的道德素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加勇敢、更加善良、更具有责任感,能够在生活中和学业上均对自我保持高标准和严要求,实现自我的重大进步。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提升自我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当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内在品格,也才能够使自身的学习取得重大成效和突破。很多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缺乏这种针对性,对于传统文化也缺乏相应的深厚认知,因此把学习传统文化当作走过场。小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容易放弃,因此教学者一定要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坚强勇毅,唯有如此,学生的人格才能够更加完善。
在当下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学者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督导,这是一大教学疏漏。教学者不但应该抓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还应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得德育工作释放出内在活力。在此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庄保主.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18).
[2] 唐天培. 小学德育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